本書基于中國社會轉型這一現實議題,對西方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策略進行了批判重建,并結合本土社會工作實踐案例,運用深度價值與情感介入的反映性實踐研究策略,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模式與道路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書中以一種整體的、獨特的實用主義視角來看待社會議題,探尋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有效介入策略;對西方社會工作流行的理論,諸如優勢視角、證據為本、實踐智慧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和重組;站在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建設和研究范式構建的高度,探討了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和學科話語體系的建構思路。
序一:主體與書寫
有一天收到郭偉和的信息,他希望我能幫他的新書寫序。因為有二十年亦師亦友的關系,所以我一口答應。收到書稿時,我忍不住笑了。這就是郭偉和嘛!學術味濃厚的書稿使我想起了 Krieger (1991)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言說他人時,我們一直在言說自己;我們書寫關于他人的形象,其實書寫的是我們自己”。沒錯,一部著作、一項研究,恰如其人。文本的存在始終是一個以“我自己”(寫作者)的面貌展現出來的存在狀態,存在就是“我自己的存在”。
任何一部著作皆有其前世今生。郭偉和的這本《轉型社會工作——議題、理論與實踐》是其多年書寫的結集,從中亦能耙梳出他作為社會工作學者的知識背景和理論負載(theoretical laden)。2001年,我開始在香港理工大學執教。剛好那一年香港理工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社會工作文學碩士(中國)課程。我有幸參與了課程教學,也意外地成了郭偉和的老師。他是這個課程第一期的學生,接受的是嚴格的社會工作專業訓練。參加第一期課程的有15名同學,每個人都很獨特。郭偉和的邏輯性很強,一直都偏好理論和思辨,這是其可貴之處。完成社會工作碩士課程后,他繼續在香港理工大學讀博。雖不師從于我,但讀博期間,我們在理論和研究方法上亦多有交流。幾年的博士學習,使他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視野。從他的書寫中,我亦能窺見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的傳統。他的研究沒有忘記“為了人道和公正”的初心,亦能夠從中國轉型社會面臨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出發,思索社會工作介入的可能性,以及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因著過去的訓練,他具備提煉理論與概念的能力,對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有深刻的思考。
古話說:“十年磨一劍。”這本書是他二十年學術積淀的結果,反映了他的學術歷程。作為一路同行的師友,我很高興看到他的成果。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更多地引發中國社會工作界內部的對話,再次擦出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術火花。
古學......
郭偉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首屆中國社會工作文學碩士、社會工作哲學博士畢業。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主任(2019年獲批)。2019年入選國家民委領軍人才計劃,2018年入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專家顧問,2019年再次入選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社會建設專家顧問,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理論與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農村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企業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司法社會工作專委會副主任。在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Qualitative Social Work、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等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城鄉社區發展與治理、社會工作理論、社會政策分析等。主要講授課程:社會學導論(本科)、社會工作導論(本科)、社會政策分析(本科)、農村社會學(本科)、實踐研究(專碩)、社會研究方法論(博士)。
主要學術獲獎:
1.首屆民政部民政論壇一等獎(2003)。
2.第二屆民政部民政論壇三等獎(2004)。
3.首屆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中國村民自治全國研討會征文三等獎(2005)。
4.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二等獎。
5.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英文雜志和SAGE出版集團評選出的2010年度較佳期刊論文獎——Frank Turner Prize。
6. Journal of China Social Work英文雜志2012年度較佳論文獎——Keswick foundation best article award。
7. 2017年中國社會工作雜志評選出的社會工作十大好書。
8. 2019年中國社會學會推薦的十大好書。
主要著作:
1. 《變與不變——泥河村禮治秩序的轉型》(個人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出版。獲得2019年度中國社會學推薦十大好書之一。
2. 《話語、權力和主體性——福柯與社會工作的對話》,(主持翻譯和校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獲得2017年度中國社會工作十大好書之一。
3. 《公平與正義的透視——社會救助專題研究》(聯合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出版。
4. 《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個人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出版。
5. 《福利經濟學》(個人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出版。
序一:主體與書寫
序二:轉型介入與多重跨界的嘗試
第一編轉型社會議題及其對中國社會工作的挑戰
第一章農村社區利益矛盾及其治理策略的轉變
一從“依法抗爭”到謀取利益和“賴”上政府
二當前農村上訪案例反映出的社區糾紛的類型分析
三當前鄉村干部針對農村社區糾紛的分類治理策略
四鄉村社會的利益表達和協調機制
五上下級政府間治理資源和手段的失衡:鄉村社會治理困境的制度基礎
第二章中國城市社區空間的重塑和治理方式的轉變
一社會轉型與城市社區空間的重組再造
二區隔化的城市社區管理格局
三城市社區治理方向的轉變及內在動力
四結語:現代化轉型中的空間治理術
第三章制度主義分析的缺陷及其超越——關于中國村民自治建設和研究的反思
一中國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設及其問題的制度歸因
二村民自治的制度主義分析的兩種類型及其缺陷
三對村民自治的制度主義思路的再思
四能力建設——鄉村發展建設的另類選擇
第四章轉型社會背景下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戰略選擇
一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關鍵議題
二轉型議題對中國社會工作的挑戰
第二編社會工作理論的重建與發展
第五章后專業化時代西方社會工作去專業化的四個維度及其多元發展趨勢
一社會工作的后專業化時代
二去專業權威——證據為本以及增權實踐的發展方向
三去技術理性——行動反思策略與批判反思策略的發展方向
四去病態治療——優勢視角和抗逆力增強項目
五去學科規訓——福柯主義者的話語實踐策略
六西方社會工作后專業化發展趨勢對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啟示
第六章從抗逆力到抵抗:重建西方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優勢視角
一重返西方社會工作主流實務模式中的核心概念:生態系統、優勢視角和增權
二西方社會工作實務主流模式的內部爭議
三為社會工作實務的優勢視角尋找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社會工作者如何變為反思性實踐者
五結論
第七章邁向反身性實踐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當前社會工作理論界的若干爭論及其超越
一當前社會工作理論界的若干爭論
二西方社會工作整合實務模式(通用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努力及缺陷
三找回實踐理論
四反身性專業實踐——超越爭論的可能性
第八章專業實踐中實證知識和實踐邏輯的辯證關系——以循證矯正處境化實踐為例
一北美“循證矯正”的產生背景及爭論
二關于循證矯正的爭論和挑戰:超越再犯風險因素控制
三把實踐過程帶回來:實證性知識和實踐性智慧的整合
四擴展循證矯正的實踐過程
五結論與討論
第三編轉型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研究
第九章互助與生計:社會工作介入災后重建策略
一社會工作的價值承擔與干預效力的內在張力及其表現
二日常生活的結構慣性和反思能動性
三社會工作實踐和研究關系的新模式:結構化的合作對話關系
四理論何以影響實踐:超越情境性反思行動
五結論:反思性對話實踐作為整合實踐和研究關系的模式
第十章增權與身份:社會工作介入移民工子女的服務模式
一移民工子女面臨的問題和服務策略分析
二社區為本的綜合服務模式的邏輯框架
第十一章風險與恢復——循證矯正社區處境化理解和應用
一北美循證矯正的發展趨勢及局限性
二循證矯正在中國社區矯正領域的處境化運用——擴展臨床個案模式
三結論:科學證據只有結合地方文化實踐能力才能生效
第十二章走在社會恢復和規訓技術之間——中國司法社會工作實踐策略研究
一司法社會工作的概念辨析
二弱勢人群維權領域的社工介入
三糾紛調解領域的社工介入
四犯罪預防領域的社工介入
五司法轉處環節的社工介入
六罪犯矯正領域的社工介入
七結論
第四編轉型社會工作的發展道路研究
第十三章專業化與去專業化的辯證關系——西方社會工作的專業化歷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一西方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辯證過程
二西方社會工作去專業化發展的理論基礎
三西方社會工作去專業化過程的四個維度
四西方社會工作專業化歷程對中國的啟示:警惕專業異化現象
第十四章體制內演進與體制外發育——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的制度性條件反思
一社區發展和鄉村治理的互動演變——本研究的概念框架和基本假設
二本土模式和國際經驗的比較個案研究——案例的構造和選取
三體制內演進與體制外發育:兩種模式的變遷路徑
四研究結論
第十五章通過專業化促進合法性——專業社會工作參與社區黨建的困境與出路
一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關系——運動式治理的內在張力
二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轉變中責任倫理和信念倫理的兩難
三領導推動下的程式化治理——JHT街道基層黨建實施過程的內在悖論
四有組織化無組織型的專業社區組織工作
五專業社區組織工作嵌入基層社區黨群服務的雙重阻礙——難以改變的工作習慣和難以突破的管理體制
六嵌入性和自主性——對專業社區組織工作參與基層社區黨群服務的再思考
第十六章構建包容性中國特色農村社會工作體系——農村社會工作兩維四象
一農村社會工作和城市社會工作的區別
二農村社會工作與現行農村工作體系和支持體系的關系
三農村社會工作的兩個維度和四個象限
四走包容性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工作發展道路
第五編轉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研究策略
第十七章如何進入社會工作內部進行實踐研究——一個非激進的專業實踐研究大綱
一是關于社會工作的研究,還是社會工作實踐研究?
二是作為一種客觀的經驗研究,還是主觀的探尋-行動研究?
三主觀的探尋-行動研究能否整合普遍性客觀知識?
四嵌入實踐場域背景下的探尋-行動研究
五探尋-行動性專業實踐研究的核心議題
第十八章移民工子女社區服務模式建構主義評估方案
一社會服務評估框架評論
二以利益相關者為本的建構主義導向的評估框架
三評估方案總體設想、評估原則和評估標準
四具體的評估程序和方法
第十九章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研究理路
一從生計發展、社區教育到社區矯正
二側身實踐場域開展實踐性知識研究生產
三從結構主義到實用主義
四從實用主義到實踐智慧
五小結
跋什么樣的社會工作?什么樣的社工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