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分別代表了詩、詞、曲、小說這四種文體成熟、鼎盛的朝代分別是唐、宋、元、明清。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意思明確,只有元曲的情況稍顯復雜。臧晉叔是直接把元雜劇稱為“元曲”。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這本書的書名是《元曲十題》,主體上是對元雜劇的各個方面的研究,僅僅在最后收了一篇白樸散曲《天凈沙》的賞析。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的文學大觀。本書選取《西廂記》,《梧桐雨》,《墻頭馬上》,《單刀會》,《趙氏孤兒》,“包公案”系列等經典劇目,進行研究,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對中學生而言既是元曲小歷史,也是元曲小百科。
么書儀,女,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元明清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1年以后,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文體叢書”《戲曲》、?《元代文人心態》、《元人雜劇與元代社會》、《晚清戲曲的變革》、《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清代至民初京師戲曲的輝煌》、《家住未名湖》(與人合作)、“大家小書”?《中國戲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