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初意在于修訂《利率論》。而對于利率論中,讀者提出的問題和質疑,都在本書中作了修正和解釋。此外,費雪在這本書中,提出了重要的現金交易數量說,奠定了其傳統貨幣數量學說的理論根基。同時,本書還對利息和利率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和研究。在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將數學分析——川流圖表分析引入了正文,打破了傳統經濟學著作,只把數學模型放在附錄中的做法,使得整篇著作嚴禁完整。
適讀人群 :經濟專業讀者 風險在一些情況下增加不耐,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減低不耐,這要看風險發生作用的時間如何而定。但在所有各種不同的情況中,有一條共同的原理,即無論其結果是高度的時間偏好或低度的時間偏好,基本事實是,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某一特定時期喪失收入的風險,實質上便等于那一時期收入的減少,因而提高了那一時期所持有的單位收入的評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因籌措戰費以及戰后的賠款、復興及工商業的重建而引起驚人的信用膨脹,使經濟學家和生意人又重新注意資本主義以及利息的性質和起源等問題。所以本書是為金融界、實業界的領導者以及經濟學教授與學者寫的。
戰時與戰后的通貨膨脹造成物價的暴漲,德國和其他國家的實際利率遠遠跌到零下,從而使許許多多的投資人陷于窮困的境地。在所有的國家里面,由于貨幣變動對實際利率的影響,收益固定的頭等證券變得帶有高度的投機性質。大戰以后,各國人民寅吃卯糧借錢花費的焦躁心理,加上獲取大量投資報酬的機會,使得利率提高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國民收入的增長使美國成了一個債權國。在國內,由于新的科學、工業與農業各方面的革命,實際收入獲得了驚人的增長。1920年后,利率曾有稍許下降,但是因為投資報酬還是很大,所以利率仍然是高的。人們急于花費的不耐,可拿消費者信貸組織作為例證。這種組織是采取金融公司的形式特別設立起來的,它的目的在于適應和鼓勵分期付款的賒賣并求得消費的標準化與穩定化。
《利息理論》這本書的寫作,初意在于修訂《利率論》,后者發表于1907年,久已絕版。讀者時有重印該書的請求,但我卻一年年地拖下來,拖了20多年,因為我希望修改一下表達的方法,并根據各方面的批評意見,把該書中不為人所理解的部分,加以重寫。
對《利率論》一書的批評意見,凡是我看到的我都考慮過了,因此這一次,我對表達方式做了重大的改變。雖然實質上我的利息理論簡直沒有絲毫的改變,但是把它闡述得如此詳盡、寫法上如此改動,所以我想從前誤解我的《利率論》的人會比我感到變動得更大。把這一本書完全重新改寫,并補充了新的材料,結果《利息理論》成了一本新的書。
這本有關利息理論新解說的寫作,曾得到許多經濟學家和商界知名人士的鼓勵,特別是出席凡爾賽和平會議的英國代表之一O.T.法克先生。法克先生很懇切地說,他從《利率論》一書所獲得的對經濟理論的深刻理解要多于從其他任何一本書所得到的。
《利率論》發表后若干年,我曾建議用“不耐”這一比較通俗的名詞來代替“貼水”或“時間偏好”。這一新名詞得到廣泛的采用,但出乎我意外的是,它競引起一種普遍的、錯誤的想法,以為我完全漏掉或忽視了生產力或投資機會方面。它又使許多人認為,我之使用不耐這個新名詞是意味著提出一種新的思想。于是我發現我被稱為“不耐說”的創始人,其實我不是的;而缺少新名詞來表達的另外一些思想卻又不算是我創始的了。正是由于這種誤解,才促使我在探索多時之后采用“投資機會”這一新名詞來代替“生產力”這一通用的然而不適當的名詞。
歐文??費雪,美國經濟學家、數學家,經濟計量學的先驅者之一,耶魯大學教授。他的學位論文《價值與價格理論的數學研究》用定量分析研究效用理論,至今為經濟學家稱道。這篇論文奠定了他作為美國第一位數理經濟學家的地位。費雪涉獵的領域相當廣泛,據他的兒子I.N.費雪為他寫的傳記所列,他一生共發表論著2,000多種,合著400多種,用著作等身來形容并不為過。
第一篇 引論
1.收入與資本
2.貨幣利息與實際利息
3.一些常見的危險
第二篇 理論的文字說明
4.時間偏好(人性不耐)
5.利息的第一近似理論
6.利息的第二近似理論
7.投資機會原理
8.第二近似理論的探討
9.利息的第三近似理論
第三篇 理論的數學論證
10.第一近似理論的幾何說明
11.第二近似理論的幾何說明
12.第一近似理論的公式說明
13.第二近似理論的公式說明
14.不適于數學表述的第三近似理論
15.利息在經濟學中的地位
16.發現與發明對利率的關系
17.個人借款與商業借款
18.一些事實的例證
19.利息與貨幣和物價的關系
20.對一些反對意見的考慮
21.提要
參考書目
人名對照表
名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