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社會關系的統領,只要涉及社會關系的學問都與政治有關,區別只不過在于強聯系還是弱聯系。為了實現有效治理,一個國家更可能是一類主體聯合另一類主體節制第三類主體的政治。每個社會由一個強者、少數強者和絕大多數弱者組成,三者之間兩兩聯合節制第三者的方式形成三種不同的政治:封建專制政治(強者與強者聯合,可以稱為貴族君主制)、資本主義政治(強者與弱者聯合,可以稱為民主貴族制或者黨爭民主制)和社會主義政治(強者與弱者聯合,稱為黨導民主制)。中國文人一直以來崇尚道統,古代中國文人以古道評判專制政治,古道是封建貴族政治;現代中國文人以洋道評判社會主義政治,洋道是資本主義自由政治。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者只有摒棄高高在上的道統思維,以認識社會為志業,向工人農民學習經驗知識,以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價值,構建社會主義理論才可能有所作為。《學術與政治》是共同自由價值倡導者柯華慶教授的學術人生。
柯華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實效主義法學和改革哲學、黨導立憲制、黨導民主制和共同自由等理論的創立者。
序言:結廬在人境
1.學者的理想人格
2.數宛若人生
3.馬太效應,應該嗎?
4.中庸的科斯
5.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
6.中國學者:從經學到科學
7.西方兜售“普世價值”的真實緣由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普世準則嗎?
9.涵養中國社會的“共同自由”
10.法學的政治性與科學性
11.從儒家到華家
12.黨導立憲制及其合理性
13.黨導民主制:正當性與價值
14.黨的全面領導與依憲治國
15.學術與政治
16.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