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將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分為中國民主革命時期(1921—1949)、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1978—20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2020)四個階段,重點論述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理貧困的思想與實踐、中國消除貧困背后的制度分析,通過縝密的理論分析和中國共產黨100年的豐富實踐,深刻闡釋和總結了中國消除貧困的國際影響與世界意義。
本項目系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脫貧攻堅精神研究”(20@ZH001)成果,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成果,也是全國高校主題出版物。全書宏觀與微觀結合,史論結合,論證嚴謹,論理透徹;研究視角獨特,頂層設計彰顯智慧,高人一籌。將學術性、歷史性與可讀性融為一體,通過深刻嚴謹且不失生動的論述、歷史的勾畫和描繪,將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展示得淋漓盡致。
后記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脫貧攻堅精神研究”(20@ZH001)的最終成果。本書的特點是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煉,并結合理論和歷史研究,重點論述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系統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徹底消除貧困的歷史過程,將脫貧攻堅的勝利和重大意義放在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的百年奮斗歷史中去認識;二是從消除貧困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的高度去看脫貧攻堅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三是從脫貧攻堅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工作方法、精神風貌和智慧機制等方面,總結提煉可以升華到傳之久遠的中華民族精神;四是通過5個貧困地區的比較深入的實地調研考察,以個案的形式,見微知著,用真實生動具體的事例來反映中國是怎樣進行脫貧攻堅、徹底消除貧困的。
這個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當代中國研究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在上述調研和成書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委和縣政府、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委和縣政府、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市委和市政府、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縣委和縣政府、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委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充分滿足了項目組在調研過程中提出的各種要求。在這里特別對以上單位和同志們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本書是集體勞動的成果,其中5個個案研究報告的執筆人分別為:上猶縣為王蕾,丹鳳縣為賈子堯,烏蘭察布市為劉春、郭鵬、龐鳳琴,蔚縣為王璐,雷波縣為鄭有貴;特別是王愛云同志對上編的撰寫付出了大量勞動。
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還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領導和編輯的熱情幫助,他們盡心盡責、一絲不茍,令人感動。本書還并被列入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家對脫貧攻堅及精神研究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對本書的期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脫貧攻堅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人類社會解決貧困問題的歷史性成就,還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靚麗篇章。隨著時光流逝,它的地位和意義會越來越突出。古人說“睫在眼前長不見”,由于身處其中且能力有限,我們對脫貧攻堅的敘述和精神總結難免掛一漏萬和不夠精準,還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推進我們和整個國際社會對反貧困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
“脫貧攻堅精神研究”項目組
2021年1月26日
武力:中共黨員。曾經做過農民、工人, 1977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1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從事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工作,先后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院重點學科帶頭人;同時擔任研究生院經濟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1997年曾經在荷蘭萊頓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08年9月調入當代中國研究所,擔任副所長、黨組成員(正局級)、研究員,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史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主持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重大項目和中國社科院重點項目,主要成果多次獲得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國家資本的歷史分析“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文庫;主編的叢書《當代中國系列叢書》、《小康之路叢書》、《當代中國的走向叢書》出版多種文字在國外發行,并在日本出版《中國經濟的現在與未來》。
王愛云:武漢大學中共黨史專業法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曾先后在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共黨史研究》雜志社從事中共黨史研究和編輯工作。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發表其他一般學術論文和內部報告30多篇。其中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全文轉載,3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等論點摘編,5篇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省部級獎,1 篇獲張靜如中共黨史黨建優秀論文獎。獨撰并出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字改革》學術專著1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與宋月紅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項目成果,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版)。2010—2014年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次文字改革的歷史經驗研究”(10CDJ006),結項鑒定良好。2015年獨立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國外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評析”(15BDJ027)。近年來參加多個省部級、院級所級重大課題的研究和書稿撰寫工作。
上篇/1
導論/2
第一章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的脫貧努力(1949—1978)/15
第一節中共中央關于農民共同富裕思想/15
一、新中國土地改革對農民貧困的改善/16
二、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村出現兩極分化苗頭/18
三、中共中央提出農民共同富裕思想/19
第二節對貧困戶、老根據地等貧困地區進行扶助建設/23
一、扶助貧困戶發展生產/23
二、扶助老根據地建設的全面展開/26
三、設立少數民族地區補助費,解決生產困難/30
第三節人民公社時期農村扶貧的探索/31
一、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幫助窮社窮隊發展生產的思想/31
二、扶持窮社窮隊和貧困戶發展生產的政策實踐/34
三、農村脫貧工作成效/38
第二章改革開放新時期全國大規模農村扶貧開發(1979—2012)/45
第一節中共中央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思想中的農村扶貧開發/45
一、改革開放前后的農村貧困狀況/46
二、中共中央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戰略構想中的扶貧開發/48
三、農村扶貧開發被確立為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51
第二節改革開放初期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初步實施/53
一、設立專項財政資金和專項低息貸款,幫助“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解決溫飽/53
二、實施以工代賑專項扶貧工程/56
三、減免貧困地區農業稅收負擔/58
第三節全國性大規模農村扶貧開發全面展開/59
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農村貧困狀況/60
二、扶貧開發納入“七五”計劃/61
三、八七扶貧攻堅的開展/64
四、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66
第四節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農村扶貧開發/69
一、中共中央關于新世紀農村扶貧開發的部署/69
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下加大財政扶貧力度/72
三、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75
四、新世紀農村貧困變化與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的調整/79
第三章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勝利推進(2012—2020)/82
第一節習近平關于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政策部署/83
一、習近平關于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83
二、黨中央對于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政策部署/87
第二節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全面展開/90
一、推進六項改革,完善創新精準扶貧機制/90
二、建立八大制度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制度保障/97
三、按照“五個一批”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聯動/101
第三節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114
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114
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115
第四章中國脫貧攻堅成功分析/118
第一節中國脫貧攻堅的出發點是實現共同富裕/118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扶貧始終堅持的根本價值原則/118
二、消除農村絕對貧困是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20
第二節中國脫貧攻堅的根本特征是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121
一、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122
二、堅持政府主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充足的經濟保障/123
第三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為主體力量/124
一、鼓勵人民群眾以自力更生為主,樹立脫貧志向/125
二、扶貧工作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扶貧先扶志/126
第四節中國脫貧攻堅的鮮明特征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128
一、農村扶貧開發注重扶貧對象的瞄準/128
二、脫貧攻堅制勝之道在于精準/130
第五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集結全體社會力量的全民行動/131
一、扶貧濟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131
二、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133
第六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綜合性開發建設/135
一、綜合性開發建設是新中國扶貧(開發)一直堅持的原則/136
二、脫貧攻堅全面破解貧困地區區域發展瓶頸制約/138
第五章中國脫貧攻堅精神及世界意義/140
第一節中國脫貧攻堅精神/140
一、習近平深刻闡述中國脫貧攻堅精神/141
二、踐行脫貧攻堅精神的時代楷模/143
第二節聯合國引領的世界反貧困/146
一、世界絕對貧困狀況/146
二、聯合國倡導的反貧困/148
第三節國際社會對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關注和研究/149
一、持續關注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歷程和成就/150
二、重點關注新時代脫貧攻堅新舉措和突出成就/152
三、用國際減貧理論分析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措施/153
四、注重總結中國減貧經驗/157
第四節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國際影響/159
一、中國實現農村整體消除貧困,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159
二、中國努力幫助其他國家反貧困,為世界反貧困做出貢獻/161
下篇/165
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166
一、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概況/166
二、上猶縣脫貧攻堅的措施/169
三、上猶縣脫貧攻堅的特色亮點/179
四、上猶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189
五、小結/192
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的特色典型案例/193
一、傳統地方產業與鄉村旅游扶貧的結合——猶江綠月食品有限公司的發展/193
二、生態扶貧的安置與后續保持——水巖鄉“水上漂”移民村等的發展與規劃/196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上猶縣扶貧扶智的成功實踐/199
陜西省丹鳳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203
一、丹鳳縣概括和貧困狀況/203
二、丹鳳縣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和成就/207
三、丹鳳縣脫貧攻堅的主要經驗/223
四、丹鳳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31
烏蘭察布市脫貧攻堅研究報告/241
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242
二、脫貧攻堅經驗總結/251
三、脫貧攻堅中體現的精神風貌/264
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284
一、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概況/284
二、蔚縣脫貧攻堅的舉措/288
三、蔚縣脫貧攻堅的特色亮點/305
四、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313
五、小結/316
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的特色典型案例/316
一、村村唱村歌——增強凝聚力,培養精氣神/316
二、廁所革命——石荒村高效靈活整合扶貧資金,實現效益最大化/319
三、傳統農業的新路子——草莓大棚中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321
四、真扶貧、扶真貧——中煤集團精準幫扶的成效及經驗/322
四、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安排/325
峽谷云端齊脫貧——雷波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327
一、治貧奇跡:峽谷云端齊脫貧/328
二、聚焦精準:系統多維精準施策/331
三、傾情示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幫扶雷波縣/335
四、心系群眾:下足“繡花”功夫,著力解決群眾“八難”/341
五、集體統籌:走共享發展之路/345
六、扶志扶智:立足長遠,高質量實施教育扶貧/351
七、希望天路:助云端村莊脫貧/353
八、移民新生:陽光新村開啟陽光生活/357
九、銜接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359
主要參考文獻/365
后記/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