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國內外10個山地旅游經典案例的研究、分析和評述,展示了山地旅游開發、經營、管理、營銷、保護、發展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山地旅游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山地旅游發展和山地資源的開發保護有所啟發。本書從管理學、景區景點管理、旅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等旅游管理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構建山地旅游經營管理案例庫,形成了系統化、專業化、多視角的案例教材。
前言
山地旅游是從歐洲起步,拓展到北美,進而風行世界的。但是,由于山地的形態有所不同,山地旅游的方式也各有千秋。歐洲以阿爾卑斯山為主體,形成以山地徒步和滑雪為主的山地旅游方式,進一步升級為小鎮方式。北美洲則是將山地度假和峽谷探秘完美結合,戶外運動成為主流,也引導了全世界山地旅游的發展,形成資源多樣化、產品多樣化的山地旅游形態。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升級,使人類的活動范圍極度擴張,但是,為了容納大規模的旅游客流,尤其是滿足休閑度假的剛性需求,迫切需要開拓新的領域,山地旅游被市場推向了歷史前臺。從旅游角度看,中國形成了山地形態多樣、山地景觀豐富、山地民俗獨特的多樣化特征,這使中國的山地旅游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的山地旅游資源豐富、跨度較大。從區域來看,華東地區擁有黃山、泰山、三清山、武夷山和普陀山等眾多名山;華南地區擁有被稱為嶺南山的羅浮山以及有著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的丹霞山;在西南地區,云貴高原擁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四川具有從青藏高原過渡到盆地的多樣山地景觀;華中地區有南岳衡山、張家界、長江三峽、老君山;華北熱門景區以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并著的景區為主,如五臺山;在東北地區,夏日避暑、冬季滑雪度假成為長白山山地旅游的主要特色;西北地區有陜西的華山、秦嶺,新疆的天山山脈南麓、阿爾泰山脈南麓等。
為了填補西藏自治區登山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空白,滿足西藏登山旅游事業發展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為開展登山旅游科學研究工作搭建平臺,突出西藏大學辦學特色,2014年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印發《關于西藏大學增設旅游管理專業(登山方向)及招收首屆學生的批復》(藏教高〔2014〕2號),要求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在旅游管理專業基礎上,增設旅游管理專業(登山方向)。
根據教育廳的要求,西藏大學依照體育類、藝術類專科分數線面向全區招收學制3年的旅游管理專業(登山方向)的學生。為更好地為西藏培......
劉坤梅,女,漢族,1982年生,山東濰坊人,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何偉,副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主要科研方向: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旅游規劃。
章班夫國家公園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班夫國家公園概況
第二節班夫國家公園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班夫國家公園山地旅游產品開發
第四節班夫國家公園經營與管理
第五節案例評析
第二章惠斯勒山地度假區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惠斯勒山地度假區概況
第二節惠斯勒山地度假區發展歷程
第三節惠斯勒山地度假區山地旅游產品開發
第四節惠斯勒山地度假區經營與管理
第五節案例評析
第三章阿爾卑斯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阿爾卑斯山山地旅游概況
第二節阿爾卑斯山山地旅游發展歷程
第三節阿爾卑斯山區山地旅游開發內容
第四節阿爾卑斯山發展山地旅游的全域展現
第五節案例評析
第四章尼泊爾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尼泊爾山地旅游概況
第二節尼泊爾山地旅游發展歷程
第三節尼泊爾山地旅游產品
第四節尼泊爾山地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尼泊爾山地旅游經營管理經驗
第六節案例評析
第五章泰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泰山風景名勝區概況
第二節泰山風景名勝區山地旅游的管理模式
第三節泰山風景名勝區山地旅游產品開發
第四節泰山風景名勝區的營銷策略
第五節泰山風景名勝區開發與保護
第六節案例評析
第六章莫干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莫干山概況
第二節莫干山山地旅游發展歷程
第三節莫干山山地旅游開發的內容
第四節莫干山的保護與開發
第五節案例評析
第七章武夷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概況
第二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產品開發
第三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市場營銷策略
第四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模式
第五節案例評析
第八章峨眉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峨眉山風景區概況
第二節峨眉山風景區山地旅游管理模式
第三節峨眉山風景區山地旅游開發的內容
第四節營銷策略:百花齊放
第五節峨眉山風景區的開發與保護
第六節案例評析
第九章黃山山地旅游經營與管理
節黃山風景名勝區概況
第二節黃山風景名勝區山地旅游的經營管理模式
第三節黃山風景名勝區山地旅游的產品創新發展
第四節黃山風景名勝區山地旅游的保護與發展
第五節黃山風景名勝區發展戰略成果
第六節案例評析
第十章西藏日喀則市山地旅游發展
節日喀則市山地旅游概況
第二節日喀則市山地旅游產品
第三節日喀則市山地旅游發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