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深度學習 培養核心素養: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的實踐探索》分為兩大部分:課程理論篇和實踐探索篇。課程理論篇介紹了STEM微主題課程理念和理論基礎,在總結課題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基于我園課程理念“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成長”,探索幼兒園STEM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實施的理念、方式和策略,進行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系統思考。STEM微主題課程使得幼兒好奇好問的天性,自由生長、深度開花,使得教育實踐探索更兒童性、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讓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無限可能!實踐探索篇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能力水平,研發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探究興趣的、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經過教學案例研究、課程故事分享、課例展示等形式,開發了STEM微主題課程架構和STEM微主題課程內容,從而引發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是以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微小問題、微小議題為切入點,注重在真實的情境中,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在跨學科整合中,注重培養幼兒的“4C”核心素養,即批判性思考能力、創新創造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通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經歷,給予幼兒“一生行走的力量”,奠定適應未來生活的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這是廈門市科技幼兒園多年來在教育實踐中經過不斷自省與領悟,逐漸凝結與沉淀的思想精髓。
我園結合廣闊的社會發展背景及21世紀人才培養的需求,理解和認識真實問題驅動的價值,探索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STEM園本化的課程實施路徑。本書是我園承擔的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問題驅動下的幼兒園STEM課程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該課題結合我園科技教育特色,進行STEM本土化和實踐性的研究,形成對STEM教育較為系統和具體化的認識,有利于補充與豐富幼兒園原有的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方式,注重跨學科領域整合。本研究形成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對幼兒園課程改革及我園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課程理論篇和實踐探索篇。課程理論篇介紹了STEM微主題課程理念和理論基礎,在總結課題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基于我園課程理念“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成長”,探索幼兒園STEM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實施的理念、方式和策略,進行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系統思考。STEM微主題課程使得幼兒好奇好問的天性,自由生長、深度開花,使得教育實踐探索更兒童性、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讓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無限可能!實踐探索篇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能力水平,研發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探究興趣的、問題驅動下的STEM微主題課程,經過教學案例研究、課程故事分享、課例展示等形式,開發了STEM微主題課程架構和STEM微主題課程內容,從而引發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本書均由本園教師參與編寫:由丁翎、陳秀麗擔任主編,莊菊蘭、陳育芬、余喜蘭、陳靜擔任副主編,負責全書的統稿工作;其他參與編寫的老師還有蔡燕燕、蔡逸嫻、陳嫻、鄧海燕、顧薇薇、柯遠波、梁敏、林碧琦、劉青、蘇云暉、湯舒珊、吳劍玲、周碧霞。
愿本書能為從事STEM教育的一線教師、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也愿科技幼兒園的STEM微主題課程讓更多的孩子受益,使孩子們回歸天性,自由生長。家校合力,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成長!
課程理論篇
第一章 STEM微主題的課程理念
第一節 課程理念的教育意蘊
第二節 課程理念的踐行思路
第二章 課程理念的根基
第一節 我們眼中的兒童
第二節 我們眼中的教師
第三節 我們眼中的教育
第四節 我們眼中的STEM微主題課程
第三章 STEM微主題課程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課程背景
第二節 核心概念的定義與解讀
第三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特點
第四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組織與開展的原則
第五節 sTEM微主題課程應避免走入誤區
實踐探索篇
第四章 STEM微主題課程的架構
第一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目標
第二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內容
第三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實施
第四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組織策略
第五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評價
第五章 STEM微主題課程的開發
第一節 STEM微主題課程內容的來源
第二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審議
第三節 STEM微主題課程的調整
第四節 STEM微主題課程設計的技術路線
第六章 STEM微主題課程的鷹架
第一節 回歸幼兒立場的環境創設
第二節 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
第三節 驅動性問題的設計
第七章 STEM微主題課程中的深度學習
第一節 深度學習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第二節 深度學習,“深”在哪里
第三節 深度學習發生的條件
第四節 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
第八章 記錄STEM微主題課程的軌跡
第一節 “經驗墻”: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
第二節 “經驗墻”:幼兒思維軌跡的“印記”
第三節 有歸屬、有故事、有足跡的經驗墻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