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典”叢書之一種,該叢書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本書是實力派作家張楚的中篇小說集,收入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家擅長在綿密敏感而又內斂的敘事中,深入挖掘庸常生活里的詩意與至善的力量。在他筆下,落魄困窘為了奪回兒子的撫養權,拼命掙扎卻不斷墮落的宗建明,在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戀愛中不斷碰壁的小警察關鵬,意外惹上桃色事件、為求清白而不斷告狀的鄉村小伙梁夏……光怪陸離的生活萬花筒,看似漫不經心的敘事,卻極盡小城各色人等精神被撕扯后的痛楚,以及痛楚背后的現實境況,頗具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
著名作家張楚著《七根孔雀羽毛》為“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典”叢書之一種。
一、該叢書是首部由當代著名評論家點評的涵括中國百年經典中篇小說、展示中國百年中篇小說創作實績的大型文學叢書。
該叢書對“五四”以來中篇小說創作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讀者可以通過本叢書確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杰出中篇小說的閱讀坐標。當代著名評論家何向陽、孟繁華、陳曉明、白燁、吳義勤對作品的文學價值以及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文本進行了精彩點評,這對于讀者欣賞把握這些經典作品起到了引導作用。
二、形式有突破。
叢書以作家分冊,每冊精選該作家最經典、讀者認知度高的作品。除經典作品以外,另附文學化的作家小傳及作家圖片若干幅。所附內容既可以為文學研究者、文科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對普通讀者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同樣大有裨益。
三、所選作家有較大影響力。
刺探現實的世情書
——張楚小說略論
吳義勤
張楚是講故事的高手,善取貌似“街談巷議”的“閑話”為題材,與明清短篇話本或擬話本有異曲同工之妙。魯迅先生認為“人情小說”“取材猶宋市人小說之‘銀字兒’,大率為離合悲歡及發跡變態之事,間雜因果報應,而不甚言靈怪,又緣描摹世態,見其炎涼,故或亦謂之‘世情書’也”。“世情”既是張楚小說重要的題材選擇,也是敘事模式,更是精神指向。作為70后作家的張楚,他與現實“中國故事”之間沒有厚重的隔膜感,但又不乏哲思與歷史感,所以他的“世情小說”創作并未流于通俗化、庸常化或者“流行病”式書寫。
張楚自己就曾剖白道:“我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為何人人如此忙碌、焦躁。他們是如此熱愛物質、熱愛機械、熱愛權色,他們從來不會停下腳步,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后來就寫了《七根孔雀羽毛》。”《七根孔雀羽毛》這篇小說從故事本身而言并沒有什么出奇制勝之處,都市男女的情感糾葛摻雜了錢色交易,融進些江湖習氣,等等,再尋常不過。但這篇小說巧就巧在“七根孔雀羽毛”這一意象的點染。宗建明是這七根孔雀羽毛的擁有者,但他自己也不清楚它們的來歷。那七根孔雀羽毛第一次出現后,宗建明不再極力討好女友李紅的女兒丁丁,拒絕了小姑娘想要羽毛的要求,盡管丁丁威脅宗建明不給她的話就給母親李紅告狀,從而把他趕出母女倆生活的房子。宗建明沒有妥協,甚至對丁丁說:“說實話,叔叔一點都不喜歡你,真的。可是,叔叔還得裝出喜歡你的樣子,這挺難受的。我從來沒見過你這么討厭的孩子。你跟小虎比起來,簡直一個是天使,一個是狗屎。”這樣的宗建明,與極力討好女友女兒的宗建明判若兩人。或許讀者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是來歷不明的幾根孔雀羽毛嘛,何必對一個孩子說話如此刻薄。但其實,這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橫空出世的七根孔雀羽毛,是那個生活頹喪得毫無盼望的宗建明僅存的一絲溫暖和希望。所以緊接著宗建明一反常態,聯系前妻并擲地有聲地宣告:“我想要小虎。”小虎是宗建明與前妻的兒子,在離婚時,宗建明選擇了兩層小樓。但此時,因為賭博失去了兩層小樓乃至人生希望的宗建明,突然回頭想找回自己的親生骨肉。自此,宗建明就算沒有脫胎換骨也算是改過自新,為了爭取到兒子的撫養權,開始積極籌備,盡管這樣的努力以宗建明鋃鐺入獄而告終。張楚看似漫不經心的敘事,卻極盡小城各色人等的精神異化,世情背后呈現的是徘徊、掙扎在道德乃至法律底線的小鎮人們精神被撕扯后的痛楚,更直指這痛楚背后的現實境況,頗具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
張楚的小說往往連綴著情愛與公案,而將神鬼敘事做了某種現代轉換。但張楚并非照搬話本小說的敘事規范,而是祛魅的,是非魔幻的,是直面現實的。他的敘述并不沉溺于情愛的旋渦,雖然以此為重要表演場,也不流連于懸疑罪案的推演,雖然這也是其重要的結構乃至敘事魅力。于是,對于在融合進這眾多元素之后對于小說敘事節奏的把握,既是難點,也成為張楚中短篇小說又一重要的特質。比如小說《風中事》,張楚花費極大的篇幅講述一位海濱城市小警察關鵬幾段不太靠譜的戀情,細致呈現關鵬和各色女性的情感糾葛。終于,關鵬遇到了讓他十分心動又真正放在心尖上的女人段錦。段錦像是黑夜里的玫瑰,美麗、多情又神秘。就在兩人見了家長,準備推動下一步的時候,關鵬開始莫名收到陌生的短信,每次都是一樣的內容:“你會后悔的,關”。小說原本已經平滑的敘事節奏被打亂,營造出一種陡轉的懸疑氛圍。緊接著段錦毫無預兆地提出分手,關鵬認識新的女友,直至最后段錦離奇失蹤、死亡。一切都在關鵬又一次收到那條陌生人發來的神秘短信后戛然而止。小說的敘事節奏呈現出前后鮮明的對比,前面大量的篇幅延續統一的敘事節奏,到最后節奏突變,隨之故事的走向也發生突變,這樣的變化不僅轉折大且情節容量密集,給人一種全方位的壓迫感。《梁夏》這篇小說也是如此,小說開始用大量篇幅敘述梁夏與能干妻子王春艷的婚姻生活和創業歷程,算是中規中矩的“人情”書寫。但在讀者以為一切都將在作者花費大量筆墨建構起來的敘述路徑上繼續向前的時候,節奏突變。也是一樁公案打破了原本的敘事節奏,梁夏與妻子請來的幫工蕭翠芝之間的桃色緋聞中斷了家長里短。而隨后故事的發展走向更是使得敘事節奏一波多折,先是蕭翠芝向村干部哭訴梁夏對其行為不軌,接著梁夏開始四處上訪,狀告蕭翠芝對其強奸未遂。一個男人狀告女人強奸未遂,顯得曖昧而吊詭,梁夏堅持要討回自己的清白,似是羅生門般的荒誕事件以蕭翠芝的上吊自殺而告終。《七根孔雀羽毛》也是同樣的結構,大量篇幅建構起了頹喪、困厄的宗建明這一形象,也為后來宗建明想要回兒子小虎,和為此不惜走上犯罪道路做了“合情合理”的鋪墊。
如是觀之,小說前后篇幅安排的“失衡”,節奏看似陡然轉變,其實都完全成立。前半部分花大量的篇幅看似在閑話家常,其實是為后半部分節奏的變化做鋪墊,從而厚積薄發。所以情愛敘事與公案敘事相結合,最終指向的不是神鬼,不是佛教道義,而是現代精神中最珍貴,但也往往被人忽視的寶貴的品質。正如張楚自己所言:“有時候我想,文學作品最能打動我們的,往往也都是人物最樸素的品質,譬如:忍耐、正直、勇敢、善良、犧牲。這些品質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讓人心能得到一些慰藉和片刻的溫暖。”目錄
張楚,1974年生,唐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文學院作家,河北文壇“河北四俠”之一。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櫻桃記》《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樣黑下來的》《野象小姐》等。張楚筆下多書寫小鎮故事,擅長在庸常、粘膩的生活中營造奇異的世界,呈現平凡人物的精神困境與生存窘態,彰顯悲憫與人性的光芒。2014年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2016年獲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短篇小說獎;2017年獲的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等。
七根孔雀羽毛
風中事
梁夏
刺探現實的世情書
——張楚小說略論
吳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