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極星象村古民居壁畫》通過對中國太極星象村俞源的50多幅古民居壁畫進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介紹了俞源村及其姓氏來源,俞源村古民居,壁畫的空間布局、樣式、特點及不同題材壁畫釋義等方面內容;從生活美學、壁畫藝術的角度出發(fā),將藝術作品與地方歷史人文、民俗文化相結合進行研究。
壁畫是依附于人與建筑空間的一種最古老藝術形式,在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歷史上對寺觀、墓室、石窟等宗教壁畫藝術的研究非常多,而對“人”居住的生活空間關注極少,對地位不高的民間手藝人所繪制的民居壁畫作品的關心更是不多。今天,我們課題組成員對蘊含濃郁鄉(xiāng)土氣息和人文內涵的古民居壁畫進行實地考察,我們將“人”與“作品”、“風俗”與“藝術”相結合進行綜合研究,與您一起走進人民,去品讀老百姓內心的精神家園。
兩年來,筆者與科研組專業(yè)同仁們不辭辛苦,實地走訪了浙中、浙西南一帶金華、麗水、衢州、臺州、溫州等地的鄉(xiāng)村近一百七十余幢古民居,收集了八千余幅具有科研價值的古代民居壁畫圖片及部分影像、文字資料。每到一處,我們都盡量找到屋主或地方文化研究者與他們溝通交流。在調研的山區(qū)的古民居壁畫遺存較多也相對完整,杭州、溫州區(qū)域的古民居壁畫遺存很少,像浙中武義縣俞源村這樣保存完整、體量如此大的古民居壁畫村落在全國更是不多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俞源民居壁畫藝術深深打動了我們,讓我們感受到民居壁畫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使我們看到古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我們通過對中國太極星象村俞源的50多幅古民居壁畫進行走訪攝影、攝像、訪談記錄、圖片分類、設計、逐圖解讀及相關文獻資料整理等方式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介紹了俞源村及其姓氏來源,俞源村古民居,壁畫的空間布局、樣式、特點及不同題材壁畫釋義等方面內容;從生活美學、壁畫藝術的角度出發(fā),將藝術作品與地方歷史人文、民俗文化相結合進行研究。與地方百姓文化相聯(lián)系深入分析、解讀壁畫藝術,有助于了解圖像文字與思想之間的關聯(lián),也為浙江壁畫藝術研究拓展了空間;深入挖掘豐富多彩的民居藝術文化,對于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推動、對鄉(xiāng)村文化的振興和民心修復具有重要意義,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后續(xù)研究的方向和信心。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更清晰地意識到古民居壁畫遺存的現(xiàn)狀及其保護的迫切性。現(xiàn)在,我們把俞源村古民居壁畫的真實面貌展現(xiàn)給大家。本書在圖片處理上避免內容、表現(xiàn)形式重復或相近,盡量保留原貌的原則下,精心選取辨識度高、邊飾豐富且保存相對完整的圖片,但由于建筑空間位置如檐下、門框、窗楣距離太近,以及煙熏、春聯(lián)張貼的影響,致使圖片裁切困難,不夠整體,因此我們對圖片外形進行了設計,希望此書能被觀者當作一件藝術作品來閱讀,沒有太多的難度和負擔,也由此以點帶面,拋磚引玉,旨在呼吁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保護,以引起更多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人的關注。古民居壁畫多散落在偏遠地域,絕大多數(shù)是民間無名畫工所作,姓名無可查詢,兩年來我們以最快速度搶救、記錄了這些民間無名畫工們的心血遺跡,為民間壁畫藝術及文化遺產(chǎn)保護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在此,只愿實現(xiàn)“無名畫工如蘭菊,人間蹤跡不可棄”!
吳劍梅,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一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省油畫家協(xié)會會員,長期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及理論研究。油畫創(chuàng)作“畬鄉(xiāng)風情系列”“花卉系列”等作品多次入選省市各級畫。主持及參與省課題“浙派古民居壁畫調查研究”“中國太極星象村古民居壁畫研究”“浙西南民間信仰中的**巫畫研究”等九項,出版專著《浙西南吉民居》。
鮑仕才,浙江省武義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會員,長期從事地域文化和文博理論研究。發(fā)表《論博物館個性化定位和實踐探索》等論文二十余篇,負責并參與“中國太極星象村古民居壁畫研究”“浙派古民居壁畫調查研究”等省市級課題四項,出版《宣平地方文化叢書》(民間故事卷)、《延福寺志》。
序
一、俞源中國太極星象村史說
1.俞源村來源
2.太極星象村起源
二、俞源古民居與壁畫概況
1.俞源古民居
2.俞源古民居壁畫
三、俞源古民居壁畫的空間布局
馬頭墻
門頭
窗楣
天井院落
俞氏宗祠內墻
天頂藻井
四、俞源古民居壁畫樣式
仿木梁架式
聯(lián)組式
卷軸式
浮雕壁畫連續(xù)式
五、俞源古民居壁畫釋義
1.吉祥意蘊
2.太極乾坤
2.1 自然之美
2.2 隱逸之境
3.梨園傳情
4.耕讀傳家
六、關于古民居壁畫保護與人文傳承的淺思
附錄1 俞源古民居壁畫手繪平面分布圖
附錄2 俞源古民居經(jīng)典壁畫調查表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