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及種質資源、生物學特性、繁育技術、化學成分、功效等研究進展進行了概述。開展了白及蒴果不同采收期、存方法、不同保存年限無菌萌發試驗,不同激素配比誘導原球莖、叢生芽增殖試驗,不同添加物、NAA不同濃度培養白及組培壯苗等組培快繁技術研究。進行了白及組培球莖馴化方法。開展了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栽種成活率,不同基質、不同移栽時期、不同移栽密度對白及生長影響試驗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白及種質資源研究概況 1
一、白及屬簡介 1
二、白及本草考證 3
第二節 白及生物學特性研究概況 5
第三節 白及繁育技術研究概況 6
一、白及種子播種繁育 6
二、組織培養研究概況 6
第四節 白及化學成分 7
第五節 白及傳統應用 8
第六節 白及功效 9
第七節 白及藥材市場情況分析 12
第二章 白及無菌播種組培快繁研究 13
第一節 白及無菌播種研究 13
一、白及蒴果與種子 13
二、不同采收期與保存年限的白及種子無菌播種研究 16
第二節 白及組培快繁與組培球莖培育研究 18
一、不同激素配比對白及原球莖誘導的影響 18
二、不同激素配比對白及叢生芽增殖的影響 19
三、不同添加物對白及組培壯苗培養的影響 20
四、不同濃度NAA對白及組培苗生根的影響 22
五、不同處理對白及種子無菌萌發、培養及馴化的影響 23
第三章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馴化技術研究 28
第一節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馴化條件研究 28
一、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設施大棚建設與管理技術 28
二、不同馴化基質對白及球莖出苗率的影響 31
三、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馴化基質研究 31
第二節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馴化時間研究 34
一、馴化時間:1~6月 34
二、馴化時間:2~6月 36
三、馴化時間:3~7月 37
四、馴化時間:4~8月 39
五、馴化時間:5~9月 40
六、馴化時間:5~10月 41
七、馴化時間:8月至翌年2月 43
八、不同跨年馴化時間比較 45
第三節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生物學特性 48
一、PEG對白及馴化苗葉綠素和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48
二、不同遮陰度對白及馴化苗生長的影響 50
三、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農藝性狀相關性及通徑分析 51
第四章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栽培技術研究 58
第一節 馬鞍型白及生態栽培概述 58
第二節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移栽研究 61
一、不同基質對白及組培苗馴化移栽的影響 61
二、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栽種成活率 62
三、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移栽技術 68
第三節 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農藝性狀研究 71
一、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移栽不同月份農藝性狀 71
二、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栽種一年農藝性狀 74
三、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栽種兩年塊莖發育特性 76
四、夏秋不同季節白及塊莖與葉面積關系評估 78
五、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不同大田栽種月份農藝性狀 83
第五章 白及野生馴化塊莖種植技術研究 86
第一節 白及野生馴化塊莖移栽技術研究 86
一、不同移栽時期對白及生長的影響 86
二、不同移栽密度對白及生長的影響 87
三、白及傳統種植技術研究 87
第二節 白及農藝性狀與質量研究 90
一、四年生白及生長旺盛期農藝性狀與質量 90
二、蚯蚓糞對白及產量及藥材品質的影響 95
第三節 白及大田生理生態學特性 98
一、不同遮陰度對白及凈光合速率及葉綠素的影響 98
二、PEG對傳統種植白及葉綠素和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100
三、遮陰處理對白及光合特性的影響 101
第四節 白及病蟲害鑒定及防治研究 106
一、白及病害防治 106
二、白及病蟲害鑒定與防治 108
第六章 白及采收與初加工研究 112
一、白及藥材最佳采收期研究 112
二、產地初加工技術研究 114
三、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與野生塊莖種苗大田栽種質量比較 117
四、白及鮮品的貯藏研究 122
五、白及干品的貯藏研究 123
六、兩種生產方式白及藥材初加工方法比較 124
參考文獻 127
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