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塑料成型模流分析(第二版)》以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AMI)新簡體中文版作為藍本,有機地融合了AMI軟件應用與模具設計的相關知識,不僅詳細介紹了AMI的軟件操作、必備的理論知識、AMl分析結果解讀,而且針對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結合實際的應用案例,介紹了利用AMI進行產品成型分析及設計方案優化的過程、方法和技巧。通過該書的學習,讀者應能掌握AMI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夠較好地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與驗證。
針對教學的需要,該書將配套全新的立體教學資源庫(立體詞典)及虛擬實訓工廠,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并可靈活、自由地組合和修改。同時,該書還配套提供教學軟件和自動組卷系統,可使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Moldflow塑料成型模流分析(第二版)》可作為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模具專業的模流成型分析教材,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和CAD/CAM/CAE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
近年來,模具行業發展迅猛,在制造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針對模具設計和塑料成型的CAE軟件可以協助設計人員及早發現模具和成型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便捷地修改設計方案,有效地降低成本和縮短生產周期。歐特克公司(Autodesk)研發的系列軟件為注塑成型設計和生產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法。目前AMI已經成為塑料模具分析領域的領導者,在國內外擁有大批的用戶。然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盡管AMI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但在國內比較全面的相關培訓教材卻不多,因此,本書以AMI最新簡體中文版作為藍本來講解模流分析的要領。
本書是在“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基礎上的修訂再版,綜合了模流分析的相關內容,針對實際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結合實際的應用案例,介紹了利用AMI進行產品成型分析及設計方案優化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全書共分為7章。第1章主要介紹了Moldflow分析基礎知識;第2章主要介紹了用戶采用Moldflow軟件進行分析的操作基本流程;第3章主要介紹了Moldflow的用戶界面、各個菜單項的功能、Moldflow的常用操作等;第4章主要介紹了網格劃分方法、網格缺陷診斷方法及網格缺陷處理方法;第5章主要介紹了分析類型的應用、操作及相關結果;第6章和第7章通過一個案例的操作演示了AMI的分析流程。
通過本書的學習,希望讀者能夠掌握AMI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較好地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驗證。
本書配套提供書中所有實例素材、動畫視頻等,并由http://www.51cax.com(中國模具人才遠程培訓網)提供配套資源。為滿足教學的需要,杭州浙大旭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配套提供了全新的立體教學資源庫,其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并可靈活、自由地組合和修改。同時,還配套提供了教學軟件和自動組卷系統。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任課教師,可直接致電0571-86691088/010-62784096索取立體教學資源庫(教學版)。
本書是在模具行業、企業專家和課程開發專家的指導下,由校企“雙元”聯合編寫的。由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黃崗、張曉東任主編。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我們十分期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以便今后不斷加以完善。請通過網站http://www.51cax.com或致電0571-87952303與我們交流。
最后,感謝科學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所提供的機遇和幫助。
第1章 Moldflow分析基礎知識
1.1 注塑成型基礎知識
1.2 注塑成型機
1.3 注塑成型過程
1.4 注塑成型工藝條件
1.5 常見制品缺陷及產生原因
1.5.1 短射
1.5.2 氣穴
1.5.3 熔接痕和熔接線
1.5.4 滯流
1.5.5 飛邊
1.5.6 跑道效應
1.5.7 過保壓
1.5.8 色差
1.5.9 噴射
1.5.10 不平衡流動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Moldflow分析流程
2.1 新建工程項目
2.2 導入或新建CAD模型
2.3 劃分網格
2.4 檢驗及修改網格
2.5 選擇分析類型
2.6 選擇成型材料
2.7 設置工藝參數
2.8 設置注射位置
2.9 型腔布局
2.10 創建澆注系統
2.11 創建冷卻系統
2.12 執行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Moldflow軟件操作
3.1 Moldflow常用菜單
3.1.1 文件
3.1.2 編輯
3.1.3 查看
3.1.4 建模
3.1.5 網格
3.1.6 分析
3.1.7 結果
3.1.8 報告
3.1.9 工具
3.2 Moldnow材料庫
3.2.1 材料描述信息
3.2.2 常用材料簡介
3.3 Moldnow幫助
3.4 相關術語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網格劃分和處理
4.1 網格概述
4.2 網格的類型
4.3 網格的劃分
4.4 網格狀態統計
4.5 網格處理工具
4.5.1 自動修復
4.5.2 修改縱橫比
4.5.3 整體合并
4.5.4 合并節點
4.5.5 交換邊
4.5.6 匹配節點
4.5.7 重新劃分網格
4.5.8 插入節點
4.5.9 移動節點
4.5.10 對齊節點
4.5.11 單元取向
4.5.12 填充孔
4.5.13 平滑節點
4.5.14 創建柱體單元
4.5.15 創建三角形單元
4.5.16 刪除實體
4.5.17 清除節點
4.5.18 全部取向
4.6 網格缺陷診斷
4.6.1 縱橫比診斷
4.6.2 重疊單元診斷
4.6.3 取向診斷
4.6.4 網格連通性診斷
4.6.5 自由邊診斷
4.6.6 網格厚度診斷
4.6.7 出現次數診斷
4.6.8 雙層面網格匹配診斷
4.7 網格處理實例
4.7.1 單元縱橫比缺陷處理
4.7.2 自由邊缺陷處理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Moldflow分析詳解
5.1 網格操作
5.1.1 產品導入
5.1.2 網格劃分
5.1.3 網格缺陷修改
5.2 分析前處理
5.2.1 建立澆注系統
5.2.2 型腔布局
5.2.3 建立冷卻系統
5.2.4 設置分析序列
5.2.5 選擇成型原料
5.2.6 工藝參數設置
5.3 分析結果
5.3.1 流動分析結果
5.3.2 冷卻分析結果
5.3.3 翹曲分析結果
5.4 澆口位置分析
5.5 成型工藝窗口分析
5.5.1 分析設置
5.5.2 分析結果
5.6 實驗設計分析
5.7 其他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MFG產品分析(評估)
6.1 MFG產品分析概述
6.2 CAD Doctor前處理[英文版]
6.2.1 產品缺陷修復
6.2.2 產品簡化
6.2.3 產品導出
6.3 網格操作
6.3.1 產品導入
6.3.2 網格劃分
6.3 -3網格缺陷修改
6.4 分析前處理
6.4.1 建立澆注系統
6.4.2 型腔布局
6.4.3 建立冷卻系統
6.4.4 設置分析序列
6.4.5 選擇成型原料
6.4.6 工藝參數設置
6.5 分析計算
6.6 分析結果
6.6.1 流動分析結果
6.6.2 冷卻分析結果
6.6.3 翹曲分析結果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PORT產品分析(評估)
7.1 概述
7.2 CAD Doctor前處理[中文版]
7.2.1 產品缺陷修復
7.2.2 產品簡化
7.2.3 產品導出
7.3 網格操作
7.3.1 產品導入
7.3.2 網格劃分
7.3.3 網格缺陷修改
7.4 分析前處理
7.4.1 建立澆注系統
7.4.2 型腔布局
7.4.3 建立冷卻系統
7.4.4 設置分析序列
7.4.5 選擇成型原料
7.4.6 工藝參數設置
7.5 分析計算
7.6 分析結果
7.6.1 流動分析結果
7.6.2 冷卻分析結果
7.6.3 翹曲分析結果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