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殼》是作者南西6~11年級所創作的作品合集,包括名著的讀后感,旅行見聞隨筆,以及一些對生活的思考。體裁多樣,包括讀后感、隨筆、散文等。本書按時間順序編排,展現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想,以及逐年的成長、成熟。從六年級的作品開始,按著“啟程”、“成長”、“綻放”、“探索”、“新旅程”的成長路線編排,主題鮮明,框架清晰,充分展現了作者成長的心路歷程。作者的文筆流暢,語言優美,展現了其卓越的思維、豐富細膩的情感和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給讀者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早培班畢業生 南西 首部個人散文隨筆集
☆書中作品主要包括作者的讀書筆記、旅行見聞以及生活感悟。
☆本書能給同齡人在文學創作上一個啟發,激發他們熱愛生活、觀察世界的熱情,培養同齡人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讀者提高寫作水平。
☆螃蟹殼的內部,是如洗的天藍色。平凡的、東奔西走的螃蟹,一生都背著屬于自己的一小塊天空,如同背負著自己小小的夢想。
☆愿我們一直擁有愛與信仰,愿我們的眼中有萬丈光芒,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不論在何處,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都會微笑著、堅定地向前走去。我不會孤獨,因為在前行的路上,總會有風景,總會有旅伴,總會有驚喜。我相信,時間會把我們塑造得更好。
推薦序:簡單并不容易
讀南西小友的文字,最突出的感覺就是愉悅。
滿滿的愉悅感,久違的愉悅感,讓人心動、期待的愉悅感。
這愉悅首先來自文字。說老實話,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文字了。這倒不是說南西的文字多么高深老練,相反,南西的文字打動我的,恰恰是她的簡單、自然、純凈。南西的文字仿佛是透明的。在這樣的文字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自然的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也看到了一幅正在次第展開的生活畫面,看到了其中的汗水、淚水,歌聲、哭聲—當然,歌聲是主旋律,響亮的;而哭聲則是悄悄的、無聲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一顆美麗的心靈,看到了這顆心靈的悸動。讀著這樣的文字,不禁想起了魯迅的一個比喻,他說年輕人的文字或許不像一些老作家那樣深沉,可深沉不見得就好,他說這樣的文章或許是烏煙瘴氣的臭泥塘呢,越是深沉,臭味就越濃,壞作用也越大。與此相反,年輕人的文字,或許淺了些,可是清澈、清新,是生命的溪流。是的,南西的文字就是清澈的生命溪流,向著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文字的美麗來自心靈的純粹。正因為如此,我更喜歡南西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的那些文字。這絕不是說南西那些讀書筆記不重要。我相信,如果沒有廢寢忘食的苦讀、沒有這些名著的滋養,南西那些寫親身經歷和感悟的文字也許會減色不少。但話反過來說一樣有道理,我們之所以閱讀,之所以走進那些美麗的心靈,不就是為了喚醒自己的心靈嗎?不就是為了讓自己與這些心靈為伴嗎?也就是說,在南西的文字中,我不僅看到了她是如何一步步靠近那些美麗的心靈的,而且感受到了一種美麗的素質,這素質深深打動了我。比如《除夕》,寫的是南西對奶奶的懷念、對爺爺的顧惜,寫的是對那再也無法追回的時光深深的眷戀、不舍。在這樣的深情中,作者筆下的那絢爛的焰火、熱烈的鞭炮聲仿佛定格下來,世世代代閃爍著、熱鬧著,因為這里邊蘊含著一個小姑娘對親人至真至誠的愛與念。再比如,《除夕夜·共度好時光》,寫的是除夕夜,一位老環衛工人的辛勞,最后小作者那一聲“春節快樂”真的是溫暖人心,不僅溫暖了那位老環衛工人的心,也溫暖了我這個讀者的心,相信還會溫暖更多讀者的心。因為這聲祝福中,包含著太多的情感內容,比如對勞動的認同、對長者的尊敬、對天下大同—共度好時光的美好愿景的祈盼。
在南西的文字中,我還看到了一種難得的價值追求。比如,在《愛—再讀〈重返狼群〉(二)》中對愛的熱情禮贊;在《我與英雄的一天》中對責任意識的高度認可;在《熱愛—讀〈牛虻〉》中對生命價值的嚴肅體認,都體現了這種追求。
這本看似簡單的散文隨筆集,展現了南西的成長、新變,意義不容小覷。
魯太光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文學評論家
南西,原名王忻然,女,初中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早培班,現為美國賓州私立高中十二年級學生。品學兼優,喜歡文學、科學、美食、畫畫、辯論、旅行。在多項數學競賽、英語辯論賽中獲獎,參加過多種公益活動。
六年級:啟程
成功的狼媽——讀《重返狼群》
生活的蜜汁——讀《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論外婆——讀《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人民英雄——讀《解放戰爭》
七年級:成長
平凡而重要的王掌柜——讀《茶館》
沙漠之夢——讀《撒哈拉的故事》
偉哉秦公——讀《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活著與死亡——讀《我與地壇》《畢淑敏散文·走進心靈世界》
生活:細碎光陰
奶奶
為榮耀而戰
公平
卻道天涼好個秋
碧水藍天
風信子
行千里路
祈福·尼泊爾
給親愛的孩子們
八年級:綻放
論嬴柱——讀《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的偉大
沒有靈魂的人——讀《呼蘭河傳》
苦難:可憐的小克利斯朵夫——讀《約翰·克利斯朵夫》
孤獨的行者——讀《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淺議林徽因——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不好玩的戰爭:蒙古族的缺憾——讀《蒙古帝國》
可憐的娜塔莉亞——讀《靜靜的頓河》
最后一聲呼喚——讀《重返狼群(二)》
強者自救——讀《肖申克的救贖》
行走——讀《一個人的朝圣》
孤獨——讀《一個人的朝圣》
心中的麻風病——讀《島》
羅麗——讀《巴別塔之犬》
花園·幻想——讀《奎妮的情歌》
行走:漫步時光
沙漠之夜——游內蒙古阿拉善騰格里沙漠
驚喜
風雨頤和園
雪峰之旅
她的眼神觸動了我
點滴:歲月靜好
我愛你
流失的文化——游民俗博物館有感
最是讀書滋味長
我的寶貝
墓園
尋
屬于我的詩與遠方
一本永遠不會下架的老書——讀《紅巖》
新年——送給自己
九年級:探索
愛——再讀《重返狼群(二)》
尼摩船長——再讀《海底兩萬里》
熱愛——讀《牛虻》
除夕
烏衣鎮
我與英雄的一天
說不盡的蒹葭
紙姑娘
生命之美
云卷云舒
與孩子相遇
大西洋西岸
這是我的舞臺——辯論
從未走遠
看懂所謂努力
留在照片上的回憶
于老師的微笑
“中考百日誓師”發言稿
除夕夜·共度好時光
北京的美
美國高中:新旅程
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握著劍的兔子
出國那點事
我是女生,帥氣的女生
懸針豎
致家長
你相信自由意志嗎
關于匹茲堡槍擊案
好想吃餃子啊
螃蟹的殼
日記:時光
在疫情下好好生活
簽證與放飛自我
和小伙伴闖布市旁邊的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