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于產業互聯網和數字智能背景下產業賦能平臺這一新興物種的研究,對其定義、內涵、結構、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測和剖析,并結合阿里巴巴、美團、土巴兔、攜程等數字化交易平臺向產業賦能平臺進化,及平安、鏈家、藥明康德、小米、南極人等傳統產業領袖向產業賦能平臺進化的翔實案例,構建了數字化交易平臺和傳統產業領袖向產業賦能平臺進化的一般邏輯和路徑,對兩類企業在產業互聯時代的數字化戰略升級提出了明晰的方向和路徑指導,并為理論探索者圍繞數字化技術升級的平臺戰略和組織升級的研究課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其出版將填補“數字智能時代互聯網交易平臺企業如何深入產業構建穩定的護城河”和“產業互聯時代傳統管道型領袖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平臺化的彎道超車”兩大課題空白,兼具前沿理論探索的專業影響力和對各類大中型企業集團的實踐指導性。
物聯網時代領先企業的平臺戰略升級路徑開啟面向數字化商業時代新物種的進化之旅摧毀傳統商業,再造一個賦能創造者的新商業世界
我們的商業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張揚著想象力,卻又充斥著不安。
即將到來的5G將構建一個全面在線的社會。人人之間、人物之間、物物之間在更強大的通信基礎設施支持下將實現隨時隨地的互聯,我們將生活在更深度互聯的全息化數字商業世界中。
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的普及將使我們的商業更智慧和高效。通過商業前端和后端,需求和各種基礎設施的互聯及智能化即時響應,我們將可能實現所想即所得,實現每個個體都主宰著一個虛擬的個性化商業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都有專屬的設計師、醫療顧問、旅行顧問、教育顧問,每個人都有實現單人定制的工廠,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便捷的虛擬零售商場和零售服務顧問。
數字化技術革命一方面讓我們的商業更加“以人為本”,充滿了美好和和諧,另一方面又孕育了一大批數字化時代的原生商業黑客,他們尖銳的觸角和閃電般的速度迅速肢解著原本穩定的傳統商業世界,讓原本安坐在王位上的傳統領袖們上下顛簸、搖搖欲墜。
深入各產業骨髓的數字化革命一方面正在各個產業深處推動建立一系列的新物種,另一方面又順手將第一次數字化革命的明星線上電子商務平臺推入歷史的墳墓。
在不斷裂變和創新的數字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侵蝕之后,一卷卷充滿數字脈絡的全新商業圖景正在各行業次第展開。
產業鏈解構和中間商的大量消失
完全透明和深度對稱的數字化信息技術使得作為傳統的商流、信息流和現金流管道的線性產業鏈完全被解構,許多原本在產業中扮演信息、商品、現金傳遞聚集功能的中間商被完全取締,扮演向消費者解說和傳遞商品信息的品牌傳播商、向特定區域顧客提供商品集聚和信息反饋功能的渠道中間商、提供商品聚集以供顧客體驗和挑選的零售商等都面臨著深刻的挑戰。產業將重新構建一種全新的C(customer,顧客)2C(creator,創造者)直接網絡互連,產業中的設計師、專業化智能工廠、服務商等顧客價值創造者開始與顧客建立即時和雙向的網絡連接。
大企業崩塌和小而美商業浪潮的形成
與產業鏈的解構類似,大數據和網絡互聯使得企業內外各層級的信息完全對稱,科斯所定義的市場化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作為市場替代者的大規模產業鏈一體化企業失去了存在價值,傳統的大企業被解構成基礎設施的供給平臺和活躍在平臺上的大量創造性小微體,小而美取代大而全,成為活躍在供給端的主流商業力量。
傳統品類邊界消失和場景革命的形成
隨著數字化技術沖擊下傳統產業鏈一體化的品類大王的解體,以及顧客對場景和功能需求下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苛求,信息對稱條件下的“整合型成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傳統的品類邊界紛紛被摧毀和填平,基于功能或場景的開放整合型極致解決方案提供成為數字化商業時代的主流模式。
在全新的物聯網(IOT)技術加持下,各個產業都將產生致力于建構高度專業化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創造力量解放和消費需求極致個性滿足的產業賦能平臺。它們是各個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推動者,更是未來全球商業新圖景的規劃者和描繪者;它們將數字化革命推進到產業的每個角落、每臺設備和每個參與個體;它們將構建一個開放、創新、靈活,尊重每個個體、充滿人本色彩的美好商業世界。
這些產業賦能者的誕生,可能來自數字化技術的第一批弄潮兒,它們曾經充分利用第一代互聯網技術成功構建了各個領域的數字化市場,成功打造了各個領域的數字化信息平臺或交易平臺,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累積和產業資源的不斷積聚,為了強化對雙邊參與者的黏性,打造自身的護城河而開始進軍產業的基礎設施,通過數字化改造后的強大產業基礎設施逐步實現對雙邊參與者尤其是供給側企業的賦能。它們也可能來自傳統企業,是一批具有強烈憂患意識和開放學習能力的傳統產業領袖,在充分領會數字化革命的內涵和推進數字化技術實踐之后,挾高度專業化的產業技術和產業基礎設施之重,開始平臺化賦能的輕盈之舞,逐步向產業的開放賦能者轉型。
或許我們的世界總是在相對的矛盾中產生美感,數字化革命摧毀了傳統大企業賴以生存的經濟學基石,卻在對小而美經濟體的頌揚曲中催生出產業賦能平臺這種過去可能從未有過的巨無霸;智能化的數字技術和與顧客的即時互聯產生了不斷迭代和變幻的產品和服務新物種,卻也形成了產業平臺這種基本恒定和穩固的生態奠基者。總而言之,數字化革命將使得該集中的完全集中、該個性化的完全個性化和柔性化。它通過對一切折中體和中間體的摧毀,使經濟學中的極致化彼岸抽象模型第一次完全沒有打折地落地在人間此岸,令我們的商業更加充滿科學和哲學的美感,而它的合奏,又使充滿了人本化想象的個人定制化商業交響曲完全照進了現實。
或許,我的企業家讀者們,作為中國經濟的參與者和締造者,無論你現在所處的是哪個產業或哪個商業時代,為了這充滿美感和人本情懷的未來商業,為了我們在產業中的領導者地位能夠持續,為了創造更極致和更個性的顧客價值,為了讓產業中的創意工作者能釋放出創新的全部價值,我們應該勇敢地開啟面向數字化商業時代新物種的進化旅程。我們的目標是,摧毀包括我們自身在內的傳統商業,再造一個賦能創造者的更美好的商業世界。
這或許是我們回報這個偉大的全球化、開放化和數字化商業時代的最好方式。
作為智邑咨詢面向數字化商業時代變革曲的第二部作品,在最后我依然要感謝智邑的各位同人,感謝大家堅守“成就中國最具思想力和深度價值的戰略變革咨詢機構”這一使命。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研究和寫作伙伴,我們思想的不斷碰撞讓我們能看到更加質樸和真實的未來。另外還要再次感謝我的太太、家人還有女兒Rocy,是你們的支持讓我能夠不斷投入到對數字化商業世界的洞察中。
期待大家能讀有所獲。任何回饋建議請發送至Kevin.liu@zestrategy.com,謝謝!
劉紹榮
于上海張江智邑咨詢中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
智邑咨詢高級合伙人,戰略與組織變革專家。
具有20年以上的管理者職業經歷,其中包括12年以上的戰略與管理咨詢工作經歷,是兼具國際趨勢和國內市場雙重視角的戰略變革專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國家經濟稟賦變革對產業戰略趨勢的影響、多元化集團的業務組合戰略與核心競爭力研究、單業務競爭戰略與商業模式研究、戰略實施與組織變革的推進方法等。
作為智邑咨詢的高級合伙人,曾經作為項目總監參與150多家國內企業的戰略設計、組織變革,并在多家企業集團的董事會擔任獨立董事或顧問一職。;.;智邑咨詢高級咨詢顧問。
畢業于復旦大學,具有10年管理經驗,其中包括7年戰略咨詢、管理咨詢工作經歷。在智邑咨詢負責項目顧問與商業研究工作,曾為數十家中國企業提供戰略與組織變革咨詢服務,主導過智邑中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上百次的行業研究與管理話題研究。還是多家商業期刊和管理雜志特約撰稿人。;.;智邑咨詢高級咨詢顧問,合伙人。
畢業于浙江大學,生物學碩士,具有20年管理或咨詢職業經歷,其中包括10年戰略咨詢經歷,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戰略咨詢專家。其咨詢經歷包括消費品、工業品、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智邑咨詢高級研究員。
畢業于山西大學哲學系,具有10年以上管理者職業經歷,作為核心研究員參與智邑中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的多個研究課題,在企業戰略、數字化變革、組織變革等多個課題上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成果。;.;智邑咨詢研究員。
畢業于上海理工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曾在外資銀行、國際咨詢公司實習。目前在智邑咨詢專注于平臺型組織、平臺戰略等課題研究。
第一章 一場關于真房源的殊死決戰——從鏈家和58同盟的“戰爭”談起
第一節 房產交易平臺的百億攻防戰
第二節 進擊平臺的鏈家
第三節 58同盟的反擊
第二章 透視未來商業世界的主宰——什么是產業賦能平臺
第一節 應運而生的產業賦能平臺
第二節 產業賦能平臺的理論溯源
第三節 產業賦能平臺的結構與原理
第四節 產業賦能平臺的分類
第三章 從交易撮合平臺到產業賦能平臺——互聯網多邊平臺的進化與升級
第一節 成也平臺,敗也平臺:從交易平臺模式本源客觀審視互聯網多邊平臺模式的競爭力和不足
第二節 從信息和交易撮合平臺到產業賦能平臺:互聯網多邊平臺模式的進化四部曲
第四章 平臺進化的案例和啟發
第一節 阿里新零售:打造零售業的超級賦能平臺
第二節 王興的無限游戲:吃喝玩樂盡在美團
第三節 滬江CCtalk:引領 “知識變現、人人為師”的時代
第四節 網飛:影視制片與發行的一站式賦能平臺
第五節 未來酒店:阿里巴巴重構酒店業的未來
第六節 柏堡龍:從提供T恤設計外包服務到打造全球時尚產業賦能平臺
第七節 土巴兔的仰望:做家裝界的阿里巴巴,讓人類的居住更美好
第八節 交易平臺企業向產業賦能平臺轉型案例的啟發與思考
第五章 從傳統產業鏈到智能化產業賦能平臺——傳統領袖如何實現平臺化戰略轉型
第一節 四大傳統商業物種和它們的拓維進化史
第二節 傳統產業領袖向產業賦能平臺轉型的障礙與優勢
第三節 什么樣的傳統企業更有機會成為產業賦能平臺
第四節 啟動平臺模式,邁出轉型關鍵一步
第五節 構建賦能體系,向產業賦能平臺升級
第六章 傳統領袖向產業賦能者轉型的案例及啟發
第一節 “恐龍”轉型的狂想曲:中國平安的賦能平臺戰略
第二節 藥明康德:醫藥產業賦能平臺的叩門者
第三節 航天云網:走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之路
第四節 紅星美凱龍:當紅星不再閃耀
第五節 小米:以平臺為內核的生態鏈新物種
第六節 產業賦能:海瀾之家二次騰飛的天梯
第七節 三一重工:立足工業4.0時代的扛鼎之作——根云
第八節 南極電商:從賣保暖內衣到做產業賦能者
第九節 傳統企業轉型產業賦能平臺的案例啟發與思考
第七章 產業賦能平臺的擴張與生態化升級
第一節 產業賦能平臺的擴張動力
第二節 產業賦能平臺的擴張路徑
第三節 產業賦能平臺擴張的結果及鞏固措施
第四節 平臺生態的有效治理
參考文獻
后記
推薦序一
受劉紹榮先生委托,為他和他在智邑咨詢的同事撰寫的《產業賦能平臺》一書作序,一方面倍感榮幸,另一方面又誠惶誠恐。這是一本出色的探索性著作,書中所研究的商業模式是在中國若干行業正在發生的,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可能會帶來下一波的產業升級與變革。幾位作者研究了大量的翔實案例,進行了嚴謹規范的理論思考,而且對問題的覆蓋也比較完整。研究一個正在出現的新現象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作者通過辛苦的努力,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能夠為這樣一本書作序自然令我感覺光榮備至。
產業賦能平臺相對還處在早期,還有很多的未知以及不確定性。聚焦這樣一個主題做研究、寫專著不容易,而為這樣的一本書寫序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既然接受了寫序的任務,就要把自己的思考真實地分享給讀者,一方面希望可以幫助讀者理解產業賦能平臺,另一方面又擔心所言謬之千里,所以會誠惶誠恐。
要更好地理解產業賦能平臺,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交易平臺,如淘寶和天貓。一般來講,傳統交易平臺主要連接的是買家和賣家,是一種以促成交易為核心要務的平臺模式。平臺的關鍵要素是網絡交互效應,即平臺的一邊越大,對另外一邊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淘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為了吸引賣家,淘寶免除了交易傭金,從而快速吸引了大量的賣家。賣家多帶來了商品選擇的豐富性,自然也導致了價格競爭的激烈性。豐富的商品以及有吸引力的價格必然會有助于快速吸引大量的買家,而買家的快速集聚,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賣家,于是,淘寶作為一個交易就快速地發展起來。
雖然淘寶通過支付寶來保證交易的可靠性,但是因為純交易平臺的固有特點,使淘寶無法控制平臺上交易的產品,包括設計、品質、個性等,甚至無法有效控制產品的真假偽劣。而產業賦能平臺則有機會改善純交易平臺的短板。產業賦能平臺不僅能吸引流量,幫助促成產品和服務的交易,還能夠幫助賣家有效地提高產品服務的競爭力,包括設計、生產、服務等,可以更好地滿足買家的個性化需求。該書開篇提到的從鏈家到貝殼的裂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像其他純交易型的房屋中介平臺,貝殼得以發展的核心基礎是鏈家在過去這些年發展起來的運營能力以及房源的真實數據,這些能力和數據不是純房屋交易平臺所擁有的。貝殼將這些能力和數據向其他房屋中介品牌開發,自然提升了這些中介品牌的能力。有了真實的房源信息以及管理更規范、服務更周到的房屋中介品牌,自然會帶動越來越多的買家前來,從而使貝殼平臺得以快速發展。
產業賦能平臺與傳統交易平臺的關鍵差異在于 “賦能”。傳統交易平臺需要搭建平臺的“基礎設施”并制定“游戲規則”,關鍵挑戰在于創造網絡交互效應,并快速擴大流量規模。產業賦能平臺不僅要具有傳統交易平臺創造流量的能力,還要具備幫助上游賣家和下游買家的能力,這些能力通常都是比較辛苦的甚至是有挑戰性的事情。這樣的“賦能”能力可以幫助上游賣家提升價值創造力,降低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因為賣家產品質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會提升其綜合競爭力,從而對買家更有吸引力,進而可以銷售更多。賦能后的平臺可以更好地滿足買家的需求,不僅有性價比優勢,還有定制化(差異化)的優勢。由于對買家和賣家都有很大價值,所以平臺快速地吸引了大量的流量。
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路徑創造產業賦能平臺。產業賦能平臺可能是傳統交易平臺遇到發展極限后的一種升級,也可能來自傳統企業面臨行業內平臺壓力下的一種顛覆性突破,還可能來自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而直接創造。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就是傳統交易平臺升級的典型案例。淘寶和天貓在過去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到今天也面臨著新流量減少、增速放緩的問題。這樣的發展極限是任何公司都無法避免的。首先,買家(需求方)的規模是有限的,當平臺機會窮盡了買家的時候,流量增長自然放緩。其次,賣家的規模和可以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品類也是相對有限的,當平臺幾乎窮盡了所有的商品和服務品類后,再擴展的機會也變得有限了。如果傳統交易平臺不能夠升級,自然也會像其他傳統公司一樣,面臨增長乏力、隨時被挑戰的局面。所以,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其目的有二:第一,通過往線下延伸,可以增加流量和更多的購買場景,從而幫助其實現進一步的增長;第二,可以將其在經營交易平臺積累的核心資源和能力(以及其他相關資源和能力,如高德地圖、優酷視頻、微博等)賦能線下企業,不僅幫助線下企業提升競爭能力,從而提高這些企業對阿里巴巴的依賴性,還能使阿里巴巴積累的資源和能力,如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人工智能、數字管理工具等得以變現,進而提升了贏利能力,還為交易平臺加深了護城河。在傳統交易平臺的基礎上,新零售戰略有可能將阿里巴巴升級成一個產業賦能平臺。
貝殼就是傳統企業打造產業賦能平臺的典型案例。作為一個房產中介的領導性企業,鏈家在線下的業績無疑是出色的,但是也面臨著增長的壓力。一方面,宏觀調控政策使中國的房地產交易開始降溫;另一方面,來自互聯網的房屋中介平臺,如58同城、房多多等不斷地侵蝕和挑戰著傳統房屋中介業務。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鏈家選擇了自我顛覆,同時又意圖打造一個更大格局的生態,突破原有傳統業務增長的困境,這就是貝殼。貝殼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發展,首先受益于鏈家多年打造積累的“賦能”能力,犧牲了對傳統鏈家業務的保護,將其能力和數據對所有的上游房屋中介品牌開放,幫助貝殼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房屋中介服務商,使平臺的網絡交互效應得以形成,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賦能平臺。
云集是一個在傳統電商幾乎飽和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全新的產業賦能平臺。它采用的是S2B2C的商業模式:從供應商處(S)進行選品,然后將商品交易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包括商品的介紹材料、倉儲和物流配送、結算、培訓等都準備好;店主(B)再利用現成的產品資料在其社交圈內進行推廣,并從所銷售的商品中分享部分利潤;終端消費者(C)直接點擊產品宣傳資料即可購買性價比較高的商品,云集則在后臺完成配貨和物流配送等。云集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首先是因為它具有完整高效的“賦能”能力,一方面店主不用做任何投資,只專注推廣商品就可以;另一方面,云集又能夠采購到暢銷且性價比高的商品,因為營銷銷售費用比較低(主要是分享給店主的利潤),所以在價格方面有優勢。云集的“賦能”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從上游供應商選品的能力和為店主進行全面服務的能力。但是僅有賦能能力,云集是無法發展起來的,還需要解決流量快速增長的問題。云集通過為店主提供比較高的利益激勵,促使他們在社交環境下去快速發展會員,這一點與傳統電商很不同(傳統電商是直接投入獲取會員)。通過核心“賦能”能力,再加上有效的會員獲取方式,云集得以在傳統電商趨于成熟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快速發展,成長為一個全新的產業賦能平臺。
產業賦能平臺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是打造產業賦能平臺比傳統交易平臺還要困難得多。打造產業賦能平臺必須應對兩個關鍵挑戰。第一,是否真的據有“賦能”的能力。在行業處于領導地位的傳統企業往往具有賦能能力優勢,因為這些賦能能力就是它們在傳統行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第二,是否能夠快速解決客戶流量的問題。新興的平臺企業往往具有客戶流量的優勢,因為客戶流量的獲取和保留是這些平臺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所以,對于現有的傳統企業和平臺企業而言,它們都有機會去打造產業賦能平臺,只是所面臨的關鍵挑戰不同罷了。對于初創公司而言,需要在打造“賦能”能力的同時也有能力快速獲取流量,這是雙重的挑戰,難度自然更大。
傳統交易平臺已經趨于成熟和飽和,下一波的產業大變革將來自產業賦能平臺。誰能夠擁有“賦能”能力,并能夠帶領流量,誰就是下一波產業弄潮兒。當然,產業賦能平臺總體還處于早期階段,不僅充滿挑戰,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機遇與風險并存。正如該書所描述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啟了產業賦能平臺的征程,有的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有的還在探索中。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產業賦能平臺的行列。
《產業賦能平臺》一書不僅深入研究了豐富的案例,還系統地進行了理論的思考;不僅覆蓋了產業賦能平臺所涉及的“面”,還深入探討產業賦能平臺關鍵的“點”。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產業賦能平臺探索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副教務長
王高
推薦序二
我與紹榮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課堂上相識正是《平臺型組織》一書出版的時候。他一直保持著對平臺思維的興趣與熱忱,這7年來在他積累對平臺企業的觀察與咨詢的同時,平臺模式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地爆發,覆蓋了大眾生活的各個層面。平臺的直接相連、賦能多元、協同共贏等思維更進一步應用到組織形態與管理方式的創新變革,幫助傳統組織跨部門協作更敏捷,激活全員創新動能,讓創新果實的分配更為合理與可持續。
時至今日,紹榮與團隊更敏銳地捕捉到世界正在從過去5年的消費面互聯網化,走向未來5年的產業面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過去消費互聯網平臺的成長過程中強調低價補貼、流量優勢、先量后質,如果在產業互聯網平臺化的發展過程中重復同樣的打法及心態可能會導致越做越錯,正如紹榮與團隊在書中所標示的,產業賦能平臺利用全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深入產業本質,全面提升供需兩端的用戶體驗。產業互聯網平臺應該提供更深的價值,將時間感放慢,從保障質量上帶來市場的增量。
產業賦能平臺與過去西方戰略學流行多年的垂直整合戰略有所不同。在傳統的企業垂直整合戰略中,企業向上下游擴展的目的是增強龍頭企業的行業控制力,增加博弈的籌碼,預防競爭者的挑戰,這是一種封閉的生態概念,也是一種從“利己”出發的概念。換言之,當本業做大做強時,因為不希望肥水流入外人田,企業會開始介入上下游的運營,試圖讓自己在整個產業鏈的利益最大化。這本書所論述的產業賦能平臺,卻是一種必須出發于“利他”與“開放”的思維與做法,是企業為了讓整個產業的合作伙伴能夠更多地參與到數字化的環境大趨勢中、更快的產品與服務迭代創新中,所以將整個產業鏈條解構,找出其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與長期高效的瓶頸,利用技術與機制對這些障礙與瓶頸進行重構。平臺做的是生態圈所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目的是讓能幫助產業鏈提效的創新物種更容易加入,讓有心升級轉型的在位者更容易生存與繁榮,讓貢獻者得到更多的報償。這是一種生態共創的方式,就好像一棵樹努力地扎根,吸取天地靈氣,生長繁茂,讓動植物在枝杈上筑巢或攀附生長,一起形成一個共榮的環境。
產業賦能平臺要想有效貫穿全鏈路,數字化與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從供給端到客戶端,唯有即時的數據回饋能充分反饋用戶需求,也唯有足夠多元的數據積累可以用來預測或創造用戶需求。智能化在其中提供了數字化后的抓手。就像書中所舉的例子,不論是平安集團的級數成長與轉型,還是阿里巴巴新零售衍生的盒馬鮮生或未來酒店等各種新業態,都是以數字化與智能化為核心的。當產業賦能平臺建成后,最終形成的是萬物共生的產業智聯網絡,達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隨想既得的大同世界。在未來的10年間,這個世界會經歷一種大融合的過程,在產業鏈路的每個環節,不論是研發、制造、物流,還是零售、服務,都會先進行線上化、數字化,然后再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在零售方面,企業需要運營線下的上百個場景,如雜貨店、超市、商場等,以及線上的上百個場景,如天貓、淘寶、京東、唯品會、抖音等。在物流方面,企業會進入線上線下一盤貨的可視化運營與調配。這種融合會讓人類社會進入個體化滿足、及時化反應、隨時化供給、精準化匹配的狀態,一切將變得更加高效且完備。
目前,這一波大融合與大革新剛剛開始,產業互聯網將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而《產業賦能平臺》這本書,正是理解產業互聯網數字化升級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出發點。書中從觀念的闡述到案例的選擇都十分具有參考性與啟發性,值得關心未來商業社會發展的人們仔細閱讀。
阿里巴巴產業互聯網中心主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陳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