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人體生命,論及中西醫學,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健康問題。無論對于個人與家庭的幸福,還是對于國家與世界的發展,人體生命的健康將是越來越重要的基礎與保證。中華民族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小康社會里人體生命的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近些年,西方的所謂生命科學大行其道,而它們是以物理學與化學的理論與方法,去研究構成生命的物質構成。這種建立在生物學或生命科學基礎上的針對人體生命疾病與健康的現代西方醫學,其基礎或本質就是物理學與化學,其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已經沒有了生命的軀體解剖上的物理學和化學的微分法。西方醫學的診斷,主要是以物理學原理為主的各種醫療器械對于軀體的各種圖像與指標測試;西方醫學的治療,主要是以化學藥品投入到人的軀體之后在軀體內產生各種化學反應。其低療效與高費用,使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感到不堪重負,因此許多國家轉而開始重視并將我國的中醫引進其醫療體系。一個世紀前日本曾受所謂的“西醫是科學的,中醫是不科學的”思潮所影響,立法取締了中醫。但經過一百年的西醫實踐,在低療效與高藥費的對比之下,日本人民與政府很快覺醒了。2004年日本正式為中醫藥“平反”,并且“恢復名譽”。在日本中醫學被規定列入全國各大學醫學部的必修課程,在2006年起作為醫生臨床考試內容,2008年納入醫生資格考試的試題范圍。中醫藥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的血脈,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家園,已經不僅在亞洲,也在歐洲、美洲,在全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得到認同與傳播……
本書作者是深通醫理的老中醫,自幼隨名醫學習,行醫五十多年,有著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對西醫也有較深入的研究,深知中醫和西醫的利弊得失,多年來一直在思考探究人的生命健康問題。有鑒于當前社會的種種健康亂象、醫患糾紛及醫療體系國家背負的沉重壓力,作者提出了人體生命理論的基本觀點,特別是人的“生命生病”的觀點,以及其“生命信息系統的自組織能力”和“生命意識系統的可控性”分析,不僅充實完善了中國傳統中醫學理論,也是現代醫學創新、發展的動力。作者認為,對人的生命的研究,才是醫學的真正出路在,醫療的目的是維護生命的自組織能力;最好的療法不是用藥物,最好的醫生是病人的自愈力……其觀點針對時下人們對健康、醫療的盲目迷信及種種糾紛不誤無教育意義,值得大力推廣。作者在國內最早開始將生命系統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來進行整體研究,探索生命的自組織能力,率先提出了“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等精辟見解,以及對目前國內醫療市場化弊端的批評,標志著21世紀中醫的新發展。
●這是一本關于生命、健康的醫學社會學著作。作者通俗易懂有理有據地論及人體生命,論及中西醫學,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健康問題。
●作者石破天驚地提出了“病與治不在身體而在生命”的理念。指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心理、生活、環境的不和諧。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信息運行的自組織過程。最好的醫生是病人自己的自愈能力。
●本書作者是深通醫理的老中醫,自幼隨名醫學習,行醫五十多年,有著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對西醫也有深入的研究,故此本書有極強的知識性,既通俗,又不失專業性,可以說,作者的許多新觀點標志著21世紀中醫的新發展。
●作者多年研究肺癌,在不做穿刺和化療的前提下,達到非常高的治愈率。
潘德孚先生,著名民間中醫師。自幼學習中醫,先后師從方鼎如、胡天游、谷振聲三位中醫名家,盡得諸師之所長。潘先生行醫五十多年,救人無數,悟道有成。現受聘為中華民間中醫協會會長、振興中醫聯誼會會長等職。
潘先生總結一生臨床心悟,先后著有《潘德孚醫話》、《治病的常識》、《解悟中醫——相信你的自愈力》等書。由于臨床療效卓著,《溫州日報》為之特辟的專欄上發表了《中醫小故事》五十余篇,深受群眾歡迎。2013年9月在《光明日報》發表“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長篇文章,2013年10月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生命的詮釋”,受到社會好評。
潘先生學養精深,歷練豐厚,了悟大道,深通醫理,率先提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等精辟見解,明確指出“病灶是疾病的結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治病應該治原因而不是治結果。現代醫學專門在人體某部位查找病灶并加以切除的療法乃是方向性的錯誤”。闡明醫生臨床的任務是“幫助病人策劃一場戰勝疾病的戰爭”,因為只有病人自己,才能戰勝疾病。
第一章 生命的形成
一、人的生命產生和形成的假說
二、生命的死亡信息
三、微生態平衡和偽治療
第二章 生命的定義
一、生命的定義
二、生命的自組織能力
三、阿是穴與生命自組織能力
第三章 人體生命的特性
一、個體特異性
二、多層次性
三、多系統性
四、整體性
五、適應
六、動態性
第一章 生命的形成
一、人的生命產生和形成的假說
二、生命的死亡信息
三、微生態平衡和偽治療
第二章 生命的定義
一、生命的定義
二、生命的自組織能力
三、阿是穴與生命自組織能力
第三章 人體生命的特性
一、個體特異性
二、多層次性
三、多系統性
四、整體性
五、適應
六、動態性
第四章 生命信息的運行
一、信息運行障礙
二、信息喚醒
三、整體(生命)信息與局部(軀體)信息
第五章 人體生命結構圖解
一、人體生命結構
二、軀體與生命
三、生命力
四、任何疾病都是可逆的
第六章 生命信息系統的自組織性
一、發熱
二、發炎
三、疼痛
四、阿是穴
五、內病外發托毒外出的外科病
第七章 生命信息系統的可自控性
一、意識系統的內涵
二、意識系統與養生
三、意識系統與疾病治療
四、情志治療案例
五、讓病人信任提高治療效果
第八章 西醫學是軀體醫學
一、軀體醫學的概念是什么.
二、軀體醫學與患癌必死論
三、軀體醫學的歷史經驗
四、軀體醫學與機械論
五、軀體醫學與分科醫學
六、現代醫學往何處去
第九章 中醫學與現代化
一、醫學無能化與中醫現代化
二、中西醫結合不是中醫現代化
三、中醫學是成熟的醫學
四、中醫學與生命醫學
五、中醫學與科學
六、何謂不治已病治未病
第十章 人體生命醫學的內涵
一、人體生命醫學的內涵
二、人體生命醫學與,全科醫學
三、醫學理論與醫學教育
四、生命醫學的學習應從針灸開始
第十一章 醫學的出路
一、醫學的歧路——被市場操縱
二、現代醫學走下坡的原因
三、中醫在市場上輸給了西醫
四、西醫犯的是方向性錯誤
五、世衛組織的方向性轉變
六、中醫在中國、日本與美國
七、醫學的出路在于對生命的研究
第十二章 醫學研究與健康
一、醫學的定義
二、現代主流醫學研究課題走了錯道
三、醫學研究立項的唯一標準
四、醫學研究的有序性
五、健康就是生命信息運行有序
六、身體檢查難保健康
七、評測醫療研究和醫療行為的科學性
八、身體是生命的物質依附和功態工具
九、醫療是醫學實現的工具$具有兩面性
十、病人不死于病而死于醫的原因
結束語:中醫學的繼承與發揚
附錄:對人體生命醫學的評述
生命醫學的真諦 周天元
中醫復興,根在民間 傅景華
三點質疑 孫萬鵬
我所理解的中醫機理 戴汝潛
破醫學迷信,樹中醫正氣 曹東義
后記
醫學理念六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