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侃于1913年到1918年在北大任教期間,首次將《文心雕龍》引入國內大學的講臺,這些講義最終匯集成《文心雕龍札記》。
在書中,黃侃依照劉勰《文心雕龍》篇目,共寫成31篇札記,集考證、校注、簡評于一身, 提出了自己的解讀,全方位地闡述了其中的精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章學理論,既是一部總結傳統學術研究的集大成者,亦是一部具有現代學術意識的開山之作,為后人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劉毓盤《詞史》,并稱為20世紀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的4部代表性著作。
黃侃(1886—1935),字季剛,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省蘄春縣人。1905年留學日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范、北京師范大學、山西大學、東北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任教授。黃侃治學嚴謹,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一家。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說文略說》《爾雅略說》《集韻聲類表》《文心雕龍札記》《日知錄校記》《黃侃論學雜著》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