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是我國現存早的一部醫學專著。該書以黃帝和岐伯等人對話的形式寫成,其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至兩漢之間!饵S帝內經·素問》原書共9卷,81篇,內容廣博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主要論述了人體養生氣功理論、人與自然相應學說、治未病的預防思想、陰陽五行及氣運對中醫理論之指導,臟象學說、臟腑經絡臨床辨證之規律,以脈學為主的望聞問切診斷,針砭灸摩、湯液醪醴之運用,治病求本統領下之標本緩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之治則,以及對咳、瘧、痹、風、厥、痿及熱病、奇病等具體疾病之認識等等均有較詳細的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古籍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優秀臨床中醫醫生的重要源頭。本書精選底本,審校整理,以口袋書的形式出版,希望能幫助學習者利用閑暇時光熟讀成誦。
黃永秋,醫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曾從事中醫醫療臨床工作十多年。現從事中醫藥文化建設等工作。參加《嶺南中醫藥文庫》《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中醫講義叢書》等的編寫。
涂新莉,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一直從事圖書信息技術管理、技術支持以及中醫藥文化宣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