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由十一章構成:第一章國際收支基礎知識;第二章外匯與匯率;第三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第四章外匯風險及其管理;第五章國際儲備;第六章國際收支失衡及調節;第七章國際金融市場;第八章國際資本流動;第九章國際貨幣體系;第十章匯率制度;第十一章國際金融機構。
《國際金融》通俗易懂、注重教材章節內容安排的邏輯性,適合本科和專科學生使用。
2012年7月于北京Ⅴ國際金融學是一門既實用又有趣的學科。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越來越密切。表現為:國際分工越來越向垂直化發展;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全球經濟發展周期越來越同步化;一國經濟發展的外部溢出效應越來越強,本國經濟受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這導致內外部均衡的實現變得更為復雜。國際金融學作為一門研究開放經濟下內外部均衡問題的學科,其研究的范圍和側重點,也隨著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本書的編寫力求反映這一變化。
本書的內容共分為十一章:第一章國際收支基礎知識,第二章外匯與匯率,第三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第四章外匯風險及其管理,第五章國際儲備,第六章國際收支失衡及調節,第七章國際金融市場,第八章國際資本流動,第九章國際貨幣體系,第十章匯率制度,第十一章國際金融機構。這種內容設計的邏輯是: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出現了國際收支;國際收支中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清償,需要外匯作為支付工具;得到外匯的途徑有兩個——外匯交易和國際金融市場融資借貸;作為金融資產的貨幣資本,會出于各種目的在國際間流動;為了保證國際經濟貿易、資本流動的順利進行,需要在國際范圍內制定一種游戲規則——國際貨幣制度;貨幣制度的核心問題是匯率制度問題;制度的執行需要各國的協調和配合,需要國際金融機構。
本書的特點如下。
(1) 內容比較豐富、系統。既有微觀層面的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等內容;又有宏觀層面的國際收支問題、國際儲備問題和匯率制度問題、國際貨幣制度問題;既有實務層面的金融市場、資本流動問題,又有政策層面的內外部均衡的沖突和政策搭配問題。
(2) 厚基礎、寬口徑。側重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和理論方面的內容,但視野并不局限于此,透過基礎知識以提高分析和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能力。為此,本書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3) 注重章節內容安排的邏輯性,由簡入繁、由簡入難漸進展開,從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到國際金融理論,從第一章到第十一章按照國際經濟交易、國際資本運動的邏輯章章相扣,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
(4) 本書的編寫力求簡潔易懂。在編寫過程中,盡可能用簡單、通俗、易于理解的語言描述國際金融較為抽象和晦澀難懂的理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5) 本書緊跟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采用了可獲得的最新的相關國際金融數據,來反映國際金融領域的動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的國際金融環境。
(6) 突出重點。本書每一章都附有本章重點內容、課后小結和練習題,以便于學生把握重點和難點,較好地消化所學知識。
本書適合本科和專科學生使用,需要學生具有宏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方面的基礎知識。
由于作者水平和學識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成熟、不足和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于改進。
編者2014年6月20日
第一章國際收支基礎知識
第一節國際收支概述
第二節國際收支平衡表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二章外匯與匯率
第一節外匯概述
第二節匯率概述
第三節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四節西方匯率理論
第五節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三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
第一節國際外匯市場概述
第二節即期外匯交易
第三節遠期外匯交易
第四節掉期交易
第五節衍生外匯交易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目錄
www.euibe.com
第四章外匯風險及其管理
第一節外匯風險的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外匯交易風險的管理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五章國際儲備
第一節國際儲備概述
第二節國際儲備的管理
第三節我國的國際儲備
第四節主權財富基金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六章國際收支失衡及調節
第一節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響
第二節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機制
第三節內外部均衡的沖突及政策搭配
第四節國際收支理論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七章國際金融市場
第一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國際金融中心
第三節歐洲貨幣市場
第四節國際證券市場
第五節金融創新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八章國際資本流動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第二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第四節國際資本流動的管制
第五節外債管理
第六節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危機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九章國際貨幣體系
第一節國際貨幣體系概述
第二節國際金本位貨幣體系
第三節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四節牙買加體系
第五節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方案和建議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十章匯率制度
第一節匯率制度概述
第二節各國匯率制度的選擇
第三節歐洲貨幣一體化
第四節人民幣匯率制度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第十一章國際金融機構
第一節國際金融機構概述
第二節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第三節半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第四節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本章小結
本章練習題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第一節外匯概述
一、外匯的概念
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需要清償,而清償這種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支付手段就是外匯。
外匯(foreign exchange)是國際匯兌的簡稱,這一概念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動態的外匯是指人們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行為。
靜態的外匯概念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靜態外匯泛指一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這一概念主要適用于各國的管理法令中。如我國于1997年1月14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規定外匯的內容包括:①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等;②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⑤其他外匯資產。
狹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于進行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因為國際結算通常是通過銀行間存款的相互劃撥來實現的,所以根據這一定義,以外幣表示的有價證券由于不能直接用于國際間的支付,故不屬于外匯;同樣,外國鈔票只有攜帶回發行國,并貸記在銀行賬戶上后,才能稱作外匯,否則也不能算作外匯。在這個意義上,只有存放在國外銀行的外幣資金以及將對銀行存款的索取權具體化了的外幣票據,才構成外匯。具體來看,外匯主要包括以外幣表示的銀行匯票、支票、銀行存款等。其中,銀行存款是狹義外匯的主體,這是因為國際結算主要是運用國外銀行的外幣存款進行的,而各種外幣支付憑證(如匯票、支票等)都是對外幣存款索取權具體化了的票據。這一概念主要適用于對外貿易、金融活動。我們以下說的外匯也主要是指狹義的外匯概念。
外匯具有以下幾項特征。
(1)外幣性:由以上定義可知,外匯一定是外幣資產。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外幣資產都是外匯。
(2)自由兌換性:這種外匯資產能自由地兌換成其他貨幣資產。
(3)普遍接受性:這種外匯資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被各國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4)可償性:這種外匯資產是可以保證得到償付的。
一種資產只有同時滿足上述四個條件,才可成為一國的外匯。世界上雖然已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被認為是可自由兌換的,但從普遍接受性來看,能作為外匯的貨幣也只有十幾種,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如美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