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為讀者提供的一個有關比較制度分析的學術性平臺。《比較》站在理論前沿,根據中國經濟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有選擇地介紹別國的經驗和教訓、轉軌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以及比較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內外學術理論界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方案設計、政策建議和評價。
這篇文章有三點內容特別值得稱道:一是,文章對小額融資在全球的真實業績和表現進行了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作者的量化研究表明,迄今為止小數點額融資并沒有所宣稱的那樣成功,有些正面的結論經不起仔細推敲,例如高償還比率很少能如宣傳中所描述的那樣轉化為利潤。二是,作者提出,不能用個案研究替代全面分析,下一步有必要對小額融資的財務善和相關數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定量研究影響小額融資業績的各種機制的作用,有助于從實證角度理解小額融資,以及改進今后的制度安排。三是,盡管小額融資的前景讓人興奮,尤其是缺乏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法情況下,但是小額融資應因地制宜。即使在最好的環境下,小額融資項目的貸款幫助自主就業活動獲得資金,這些活動通常也只是借款者收入的補充,而不能使借款人的就業模式產生根本轉變。
第二十六輯
理解開放與增長
改革論壇
中國的公共財政、政府職能與經濟轉型
中國的財政稅收政策與改革:構建和諧社會
監管制度的法律基礎
法和經濟學
勞動力市場監管對經濟發展的阻撓——來自印度的證據
勞動力監管
比較之窗
香港: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優先體系背后的經濟學管理學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歷史、現狀與改革趨勢
經濟學、神經生物和行為科學的綜合視角:培養美國未來的過去力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2006年遠東會議綜述
海外特稿
小額融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