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產品:產品經理業務設計與UML建模 C端和B端產品經理的藍寶書
定 價:¥69
中 教 價:¥37.95 (5.50折)促銷
庫 存 數: 0
作為產品經理,你是否遇到過如下問題:寫出的文檔有漏洞,上線的產品要返工,或者在調研的時候無邏輯。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是產品經理沒有分層思考,沒有用UML 建模。為此,本書提出業務設計整體框架中的四層九要素,從而將問題從大到小拆分,并給出每個問題的思考步驟。本書適合有一定基礎的C 端和B 端的產品經理閱讀,所講的知識既可用于C 端領取優惠券、身份認證等的設計,也可用于B 端內容管理、訂單管理、CRM 等的設計。
在做業務流程設計時,你是否遇到如下問題:寫出的文檔有漏洞?上線的產品要返工?調研的時候無思路?一言以蔽之,你還欠缺一些基本功,而本書可以針對性的幫你解決這些問題。本書不同于市面上很多高談闊論的圖書,而是針對產品經理的畫圖、UML等問題進行講解,從圖上入手,滿足學習成長的需要。
推薦序次接觸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是我在15 年前搭建移動運營商的時候,再次和產品經理在工作上有深度交流是8 年前進行互聯網創業的時候,這也是我和本書作者認識的機緣。在結識的這些年里,本書作者的認真和執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20 年的6 月,我和本書作者見了一次面,交流了他這些年從事產品經理教學的心得和寫本書的初心。這次溝通讓我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在看完全書后, 我再次見證了本書作者認真和執著的匠心精神。大部分產品經理用以用戶為中心的框架來設計產品,本書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及教學中,深刻體會到單純地應用以用戶為中心的框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涉及企業內部員工的業務流程的產品。本書作者在多年的工作中總結并完善了以業務為中心的四層九要素的產品設計框架。這個框架可以指導業務設計,包括解決方案、功能、流程和數據結構等的設計。這是一本從實戰中沉淀出來的充滿經驗和智慧的書,作者把這些實戰總結成了一個一個的步驟,讀者可以順著這些步驟按部就班地把業務設計出來,并且這些步驟也考慮到了業務的細節,讀者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場景中。本書針對不同業務的復雜性和場景介紹了三種業務設計模型 (用例驅動設計,流程驅動設計及領域驅動設計),這對我頗有啟發。借助不同的方法論更好地把當下的需求及未來的擴展性都思考清楚,就可以編寫出內容全面、研發人員不返工的文檔,實現高質量的溝通。這可能是所有研發團隊渴望實現的要求。從過往經驗來看,大量研發資源浪費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戶需求判斷失誤及對未來需求的擴充并沒有被提前考慮進去。原有系統無法支撐新的需求,需要推倒重構,后果就是大量地浪費公司寶貴的研發資源,打擊研發團隊的信心,團隊之間產生隔閡,甚至使公司錯失了寶貴的市場機會。本書向讀者真實呈現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完整地介紹了產品經理工作中的很多細節、工作職責及方法、工具。同時,作者也介紹了許多真實的產品設計案例。這是一本產品經理的實戰書,讓很多在工作上遇到困惑的產品經理豁然開朗。應用書中提出的工作步驟,必能解決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因此只要是產品經理,都值得仔細閱讀本書,相信一定會受益良多。KK (連續創業者、戰略顧問、投資人)
網友點評產品不是目標,而是工具,他帶你從A 點到達B 點。本書所講的產品方法,就能幫助你使用這個工具、利用這個工具,從而到達遠方的目標。網友 李圣添把產品知識寫明白可不簡單,因為我們需要把網狀結構的知識整理成樹狀結構,后通過線性表達出來。擎蒼老師無疑是此中的佼佼者,通過產品業務主線,將產品知識串聯起來,后鋪成整個網狀的知識體系,真大神也。市面上很少有優秀的產品經理書籍,大多數對于讀者不適用,也沒有一條主線,干貨較少。但是這本書干貨滿滿,比如如何進行業務設計、如何定產品方向等,這些可都是硬核知識啊。網友 挺軍
關于書名的說明何為圖解產品?就是用圖表達并解構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用圖表達知識我常對學生說:你在腦袋里畫張圖,才能記的住。比如在腦中畫出工作的流程圖、知識的思維導圖。人的頭腦里要有圖,知識的表達也要用圖。一圖頂萬言,圖比文字更容易記住。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用圖表達業務設計、業務建模和業務細節。1.表達業務設計本書提出了以業務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并將其結構化為四層九要素模型圖。該圖請見前言,這個圖提綱切領地表達了業務設計過程,從而讓業務設計井井有條。2.表達業務建模本書講解UML 建模方法,讓業務梳理更加輕松。UML 圖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知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書將正本清源,講清楚UML 圖。3.表達業務細節本書將業務細節設計步驟化,比如將流程設計分成三大步和五小步,將解決方案設計分成了五大步和若干小步。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回復知識地圖,可獲得全書知識地圖,內有細節設計步驟總結。合理解構知識圖解產品的解是解構的意思,是對產品知識的拆解和梳理。解構時要做到符合邏輯,且窮盡可能,這樣產品經理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做出全面的分析。
前言緣 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產品經理這個職位誕生了。這個職位經歷了從經驗的積累,到知識的建立這一過程。我在互聯網行業從業十多年,走過很多彎路,做過各種探索,同時發現,很多產品經理在成長過程中也面臨著和我一樣的問題:不知道學什么、如何學,甚至學了錯誤的知識。比如,流程圖、狀態圖就是錯誤知識的重災區,如果產品經理將這些圖畫錯了,就會導致規劃思路不清晰、需求文檔有漏洞,甚至造成產品上線失敗、研發人員返工。針對上述問題,我寫了三篇文章《三步繪制大廠標準流程圖》之一、之二和之三①。在文章發表后,很多讀者留言說真正會畫流程圖了,還有一些讀者咨詢業務設計。在這些留言的鼓勵下,我寫了這本關于業務設計的書。我期望通過撰寫本書,幫助產品經理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當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有偏頗、疏漏之處,還請各位同人多提寶貴意見。閱讀對象本書是講業務設計的,既適合C 端產品經理閱讀,也適合B 端產品經理閱讀。為什么這么說?這要從產品經理的技能說起。1.產品經理的技能① 這三篇文章存在一些問題,本書做了修改,并全部重寫。想看原文的讀者請在知乎上搜索大廠標準流程圖,并找到擎蒼這個作者。產品經理的劃分有多種維度。一種是按行業劃分,如劃分為電商產品經理、社交產品經理等。一種是按模塊劃分,如劃分為設計商家管理、設計內容管理、設計客服系統、設計協同辦公等。還有一種是按照C 端和B 端劃分。以上三種劃分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雖然產品經理從事的行業、設計的模塊和面對的人群不同,但有些技能是相通的。產品經理只有學習這些技能,才能適應不同行業、不同模塊和不同人群的工作,才能走得更遠。產品經理的技能主要包括做交互、做增長、做數據、做策略和做業務,本書主要講如何做業務。下面我們對這幾類技能做介紹。做交互。這是產品經理的基礎工作,需要產品經理在界面和交互設計上下功夫。比如,設計電商列表頁的交互,或者設計大數據的前臺展示和后臺配置,或者設計直播系統的學生端。這些都是在做交互,但內在邏輯差異較大。做增長。這項工作是提升用戶數量、增加公司營收等。這類技能需要產品經理通曉社會心理和消費心理等,并學習行業內的增長套路。做數據。當今是數據時代,網站或應用會沉淀出海量數據。產品經理通過這些數據,指導產品設計并評估產品效果,這就需要產品經理懂得數據模型、數據分析等知識。做策略。產品的策略可以是熱賣推薦的排序、優惠券的發送人群、防止用戶薅羊毛等。在策略方面要做好和做精并不容易,這涉及算法、統計等知識。做業務。一個C 端產品經理需要設計領取優惠劵的流程,一個B 端產品經理需要設計發布商品的流程、退貨和送貨流程等,這些都是業務設計。業務設計的方法常常是類似的,產品經理需要學習流程設計、操作設計等內容,并要學會拆解業務功能。通常,一個產品經理需要具備以上四類技能中的幾類,并要有所側重。比如,電商行業的C 端產品經理,其基本技能是做交互,核心技能是做增長,并且要懂一些業務設計和數據分析。再如,一個做商家端的B 端產品經理,其核心技能是業務設計,但是也要懂一些交互設計和數據分析。2.誰適合讀本書通過閱讀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本書適合C 端和B 端的產品經理閱讀,尤其適合B 端產品經理閱讀,并且不會局限于某個行業。常見的設計模塊如下。??C 端產品經理:設計領取優惠券、登錄、領紅包、下訂單等。??B 端產品經理:設計商品發布和審核、商品退貨、學籍管理、餐飲系統等。總之,C 端和B 端的產品經理都可以閱讀本書。但初學者不適合閱讀本書,因為本書沒有講項目管理、工作流程等內容,也沒有講太多的交互設計、用戶故事和場景分析等。如何學習產品經理的知識沒有高深的理論,每個知識點都很直白。但為什么有的人學起來得心應手,一眼就能看透本質,而有的人卻沒有思路,總也想不到、看不出呢?有人說是因為經驗不足,但這只是表象。問題往往出在知識、連接和應用上。?1.知識和連接俞軍老師在給我們產品團隊做培訓時,一開始就在白板上畫了若干個點,然后用直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如圖0-1 所示。俞軍老師邊畫邊說:這些點就是產品領域的知識,產品經理要不斷掌握這些知識,并且隨著知識的增加,要把這些知識連接起來,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圖0-1 知識的連接俞軍老師的話切中要害。產品經理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并且還要將這些知識連接起來,這樣才能發揮威力。本書所說的知識,尤指概念性知識。概念雖然枯燥,卻是學習的基礎。比如,什么是需求?用戶的心理需求(如歸屬和交際)、目標需求(如進行團隊聚餐)、產品需求(如在列表頁按就餐人數篩選餐廳),這些都可稱為需求。顯然這些需求是不同的,如果不理解這些需求的概念,產品經理就會認為這些都是一樣的需求,從而出現思考的混亂。但產品經理僅僅理解了概念還不夠,還要將這些概念連接起來,形成結構。產品經理應先挖掘用戶的心理需求和目標需求,然后定義產品需求①,這就是把知識連接起來。?2.注意應用產品經理在理解了概念,并能將知識連接起來后,仍需要多多運用。常常有人批評關于產品經理的書只是講了常識,講得太簡單了,但即使簡單的知識也不一定就能用好。我曾經和一位產品經理溝通,談到后臺產品的價值是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業績等,這非常容易理解。但是,該產品經理在分析業務的時候走偏了。他并沒有思考產品價值,反而把產品價值理解錯了,他認為產品價值就是滿足用戶習慣,這是不對的。做好產品經理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篩選出重要信息,從而做出戰略決策。而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需要否定99 條路,然后選出一條正確的路。這要求產品經理應多用和多想,如此才能融會貫通。所以,雖然本書講了一些常識,但是產品經理只有將這些常識用起來、用對了,才是真的學到了。內容簡介既然知識、連接和應用是學習的關鍵點,那么本書的內容也按照這三點來組織。在各章節中,本書先講概念等知識,如用例、流程、需求等,然后說明概念之間的聯系,后給出應用案例。另外,從整體框架上,本書把業務設計分成四層、九個要素,如圖0-2 所示。① 關于需求的定義見6.1 節。圖0-2 業務設計的整體框架設計整體框架的目的是要把知識串在一起。全書的內容也是圍繞這四層、九個要素來組織的。關于業務設計的整體框架,我會在正文中做解釋,下面對全書的內容做簡單介紹。第1 部分是認知篇(第1、2 章):介紹了什么是業務,以及業務設計整體框架中的四層、九個要素,同時介紹業務構建的工具UML(統一建模語言)①。第2 部分是定方向(第3、4 章):這是業務設計整體框架的層,不能一開始就設計業務,應先制定產品戰略和解決方案。其中,解決方案大體對應了產品模塊。第3 部分是搭框架(第5、6 章):這是業務設計整體框架的第二層,搭框架仿佛在搭建人體骨骼,是在定義產品的大致范圍。搭框架包括定義功能框架和非功能框架。第4 部分是做細節(第7、8、9 章):這是業務設計整體框架的第三層,做細節就像給人體以血肉和大腦,是在定義業務的細節,并注入靈魂。做細節包括業務流程、業務操作和信息結構。第5 部分是畫界面(第10、11 章):這是業務設計整體框架的第四層,畫界面仿佛是給人體以肌膚,是在定義業務的外在表現,是用戶能直觀看到的部分。畫界面包括交互設計和信息設計。① UML 的概念見第2 章。第6 部分是拓展篇(第12~15 章):這部分介紹了如何運用四層九要素的知識來進行業務調研和設計,并講解了業務設計的進階知識,包括UML 的整體框架,以及UML 的作用、局限和問題等內容。以上就是全書的內容。其中,業務設計整體框架中的定方向和搭框架大致對應中高級產品經理的工作,而做細節和畫界面大致對應初級產品經理的工作。業務設計整體框架中的九個要素對應著九個章節,這些章節都是獨立成章的。讀者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可找到相應章節閱讀,不會太影響對內容的理解。但為了建立知識的連接,我們仍然建議讀者按順序閱讀。解決的問題在業務設計整體框架中的搭框架和做細節層面,本書講了用例圖、流程圖(活動圖)、狀態圖和類圖,解決如下問題。??編寫內容全面的文檔產品經理編寫的文檔存在考慮不周全的問題,本書期望通過用例圖、流程圖和狀態圖等設計方法來解決該問題。??編寫研發人員不返工的文檔產品設計不佳,將導致上線失敗、研發人員返工。比如,設計錯誤的用戶體系和結算系統將可能導致研發人員不斷返工。??實現高質量的業務調研和溝通業務調研就是梳理業務流程、狀態和類等內容,并找到業務中的痛點和問題。本書側重于介紹如何讓業務調研全面和高效。現在,就請靜下心來,開啟閱讀之旅吧!
擎蒼,本名曹祎光
資深產品經理、資深培訓講師、UML研究者,創立了業務設計四層九要素的框架。
曾在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后投身互聯網。先后在多個頭部公司任職產品經理、產品總監,業務包含電商、SaaS企業服務、B2B和安全網關,幫助上市公司創建和管理互聯網部門,并獲得融資。
有多年專職授課經驗,設計并主講B端設計、業務設計、用戶增長等課程,特別開設個人轉行和發展咨詢及企業戰略咨詢,廣受好評。
擎蒼源自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左牽黃(黃狗),右擎蒼(蒼鷹)。產品經理既要像狗一樣貼近用戶,也要像蒼鷹一樣俯瞰全局。
目錄
第1 部分 認知篇:認識業務設計
第1 章 以業務為中心的設計 .3
1.1 業務設計概述 .3
1.1.1 什么是用戶體驗 .3
1.1.2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4
1.1.3 什么是業務設計 .5
1.2 以業務為中心的設計 .7
1.2.1 定方向:產品戰略、解決方案 .8
1.2.2 搭框架:功能框架、非功能框架 .9
1.2.3 做細節:業務流程、業務操作、信息結構 .10
1.2.4 畫界面:交互設計、信息設計 .11
1.2.5 業務設計整體框架的運用 .12
1.3 以業務為中心解決的問題 .13
1.3.1 C 端和B 端產品經理的提升之路 .13
1.3.2 編寫內容全面的文檔 .13
1.3.3 編寫研發人員不返工的文檔 .14
1.3.4 實現高質量的調研和溝通 .15
1.4 本章提要 .15
第2 章 搭業務的工具UML .17
2.1 UML 的歷史 .17
2.1.1 UML 的誕生 .17
2.1.2 UML 的地位 .18
2.2 UML 的概念 .19
2.3 UML 的應用 .20
2.3.1 UML 的應用范圍 .20
2.3.2 UML 的應用舉例 .21
2.4 學習和繪制 .26
2.4.1 學習的內容和規范 .26
2.4.2 繪制UML 圖的工具 .27
2.5 本章提要 .28
第2 部分 定方向:產品戰略、解決方案
第3 章 產品戰略 .31
3.1 戰略概述 .31
3.1.1 產品戰略和企業戰略 .31
3.1.2 產品戰略的組成部分 .32
3.2 戰略設計 .33
3.2.1 通用分析模型 .33
3.2.2 從競爭角度分析 .35
3.2.3 從差異化角度分析 .38
3.2.4 破壞性的創新 .39
3.2.5 本節小結 .42
3.3 目標設定 .43
3.3.1 是要利潤還是要增長 .43
3.3.2 是成本領先還是差異化 .45
3.3.3 是積極進取還是求穩定 .45
3.3.4 本節小結 .47
3.4 機會的評估模型 .48
3.4.1 領域內的機會 .48
3.4.2 公司的優勢 .50
3.5 評估模型的實戰 .51
3.5.1 步驟一:評估產品的機會 .52
3.5.2 步驟二:明確產品的目標 .53
3.6 本章提要 .54
第4 章 解決方案 .56
4.1 步驟一:梳理所有的涉眾 .57
4.1.1 涉眾 .57
4.1.2 如何找到涉眾 .59
4.1.3 涉眾人員匯總 .61
4.2 步驟二:梳理涉眾的期望 .62
4.2.1 挖掘涉眾的工作職責 .62
4.2.2 涉眾期望的差異 .63
4.2.3 調查涉眾的期望 .65
4.2.4 涉眾期望調查表 .66
4.3 步驟三:確定產品的價值 .67
4.3.1 電商行業的價值點 .68
4.3.2 教育行業的價值點 .69
4.3.3 企服行業的價值點 .71
4.4 步驟四:構建高價值方案 .73
4.4.1 什么是解決方案 .73
4.4.2 構建高價值的解決方案 .75
4.5 步驟五:確定需求的排期 .77
4.5.1 評估需求的價值 .78
4.5.2 需求排期的模型 .79
4.5.3 常見的需求排期 .81
4.5.4 需求排期的誤區 .81
4.6 本章提要 .82
第3 部分 搭框架:功能框架、非功能框架
第5 章 功能框架 .87
5.1 搭框架的概述 .87
5.1.1 搭框架的方法 .88
5.1.2 用例技術的作用 .88
5.2 用例概念解析 .89
5.2.1 什么是用例 .89
5.2.2 用例的特點 .92
5.2.3 參與者概念 .93
5.2.4 參與人和角色的關系 .96
5.2.5 系統的概念 .97
5.3 用例圖的表達 .98
5.3.1 基本繪制 .98
5.3.2 表達關系 .100
5.3.3 本節小結 .102
5.4 用例的三層級 .102
5.4.1 目標層用例 .103
5.4.2 實現層用例 .106
5.4.3 步驟層用例 .107
5.4.4 層級注意點 .110
5.4.5 本節小結 .112
5.5 功能框架實戰 .112
5.5.1 步驟一:找到所有參與者 .113
5.5.2 步驟二:定義出內外系統 .115
5.5.3 步驟三:找到目標層用例 .117
5.5.4 步驟四:思考實現層用例 .121
5.5.5 步驟五:找到步驟層用例 .121
5.6 本章提要 .123
第6 章 非功能框架 .125
6.1 需求的定義 .126
6.1.1 一個需求的例子 .126
6.1.2 產品需求和用戶需求 .127
6.1.3 區分需求的作用 .128
6.2 產品需求概述 .129
6.3 主要需求介紹 .131
6.3.1 功能 .131
6.3.2 內容 .131
6.3.3 安全性 .132
6.4 其他需求介紹 .134
6.4.1 可用性需求 .134
6.4.2 可靠性需求 .135
6.4.3 性能需求 .137
6.4.4 可支持性需求 .139
6.4.5 其他次要需求 .140
6.5 模型間的差異 .141
6.6 本章提要 .142
第4 部分 做細節:業務流程、業務操作、信息結構
第7 章 業務流程 .147
7.1 流程圖的作用 .147
7.2 流程圖的表達 .149
7.2.1 什么是流程圖 .149
7.2.2 流程圖的表達方式 .151
7.2.3 標準的總結 .161
7.2.4 標準的作用 .162
7.2.5 流程圖的樣式設計 .163
7.3 流程圖的三個層次 .163
7.3.1 業務流程圖 .164
7.3.2 交互流程圖 .166
7.3.3 實現流程圖 .169
7.3.4 本節小結 .170
7.4 用流程圖梳理業務 .170
7.4.1 步驟一:畫主流程 .171
7.4.2 步驟二:完善細節 .171
7.4.3 步驟三:加入泳道 .172
7.4.4 本節小結 .173
7.5 用流程圖梳理異常 .174
7.5.1 交互流程的異常 .174
7.5.2 業務流程的異常 .179
7.5.3 異常的思考步驟 .180
7.5.4 異常檢查點匯總 .181
7.6 知識擴展 .182
7.6.1 流程圖的層次劃分 .182
7.6.2 業務流程圖、任務流程圖和功能流程圖 .183
7.6.3 用例圖和流程圖的關系 .185
7.7 本章提要 .186
第8 章 業務操作 .188
8.1 狀態圖的作用 .189
8.2 狀態圖的表達 .190
8.2.1 什么是狀態圖 .190
8.2.2 狀態圖的表達方式 .191
8.2.3 狀態的注意點 .194
8.2.4 狀態圖和流程圖的區別 .197
8.2.5 本節小結 .199
8.3 用狀態圖梳理操作 .200
8.3.1 步驟一:繪制主干的狀態 .200
8.3.2 步驟二:進行狀態的拆合 .200
8.3.3 步驟三:完善分支的狀態 .201
8.3.4 步驟四:完善角色和操作 .203
8.3.5 本節小結 .205
8.4 狀態圖的布局樣式 .206
8.5 狀態的進階知識 .207
8.5.1 狀態的進階設計 .207
8.5.2 狀態的實現原理 .209
8.6 本章提要 .212
第9 章 信息結構 .214
9.1 類的作用和表達 .214
9.1.1 類的作用 .215
9.1.2 類和對象的概念 .215
9.1.3 類的基本表達 .218
9.1.4 類圖的其他表達形式 .221
9.1.5 類之間的關聯關系 .223
9.1.6 本節小結 .224
9.2 類圖的應用場景 .224
9.2.1 信息的常見類型 .225
9.2.2 類圖的應用場景 .226
9.3 用類圖梳理內容 .226
9.3.1 步驟一:梳理出所有的類 .227
9.3.2 步驟二:梳理出數量關系 .230
9.3.3 步驟三:明確信息的屬性 .231
9.3.4 步驟四:考慮效率和靈活性 .231
9.4 用類圖梳理組織 .232
9.4.1 聚合關系和組成關系 .232
9.4.2 梳理學校的結構 .238
9.5 用E-R 圖表達信息關系 .241
9.5.1 類圖和E-R 圖的關系 .241
9.5.2 用E-R 圖表達信息結構 .242
9.6 本章提要 .244
第5 部分 畫界面:交互設計、信息設計
第10 章 交互設計 .247
10.1 交互設計的概念和原則 .247
10.1.1 常見的事件 .248
10.1.2 字段規則和業務規則 .250
10.1.3 交互設計的四大原則 .252
10.1.4 交互設計的外圍需求 .254
10.2 規則驅動的交互實戰 .257
10.2.1 步驟一:字段規則的交互 .257
10.2.2 步驟二:業務規則的交互 .261
10.2.3 步驟三:外圍需求的完善 .262
10.3 交互設計的用例文檔 .262
10.4 本章提要 .264
第11 章 信息設計 .265
11.1 信息設計范疇概述 .265
11.1.1 信息設計的范疇 .266
11.1.2 列表頁的類型 .267
11.2 列表頁的字段設計 .267
11.2.1 篩選區域 .268
11.2.2 查看區域 .270
11.2.3 操作區域 .272
11.3 列表頁的信息布局 .273
11.4 列表頁的擴展功能 .273
11.4.1 信息的通知 .273
11.4.2 列表頁信息的導出 .274
11.5 業務驅動的列表頁設計 .275
11.5.1 步驟一:梳理業務 .275
11.5.2 步驟二:梳理場景 .276
11.5.3 步驟三:設計方案 .277
11.5.4 步驟四:設計頁面 .277
11.5.5 本節小結 .278
11.6 本章摘要 .279
第6 部分 拓展篇:應用和思考業務設計
第12 章 業務調研和業務設計 .283
12.1 業務調研概述 .283
12.1.1 業務調研的目的 .284
12.1.2 成為行業專家 .285
12.2 業務調研的方式 .286
12.2.1 查看行業資料 .286
12.2.2 進行業務訪談 .289
12.2.3 進行觀察和實操 .289
12.2.4 進行競品調研 .290
12.2.5 其他調研方式 .290
12.2.6 本節小結 .291
12.3 業務訪談案例 .291
12.3.1 訪談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292
12.3.2 訪談中:挖細節,明痛點 .293
12.3.3 訪談后:總結訪談的內容 .298
12.4 業務分析和設計 .300
12.4.1 系統價值 .300
12.4.2 系統方案 .301
12.4.3 軟件設計 .301
12.4.4 硬件設計 .305
12.4.5 后續計劃 .305
12.5 本章提要 .305
第13 章 靈活運用設計模型 .307
13.1 業務設計的起點 .307
13.1.1 用例驅動設計 .308
13.1.2 流程驅動設計 .308
13.1.3 領域驅動設計 .308
13.1.4 本節小結 .310
13.2 哪些UML 圖需要畫 .310
13.3 本章提要 .311
第14 章 深入理解UML .313
14.1 對UML 的認知誤區 .313
14.1.1 UML 的成就和問題 .313
14.1.2 UML 的學習誤區 .315
14.2 UML 的整體框架 .315
14.2.1 UML 圖的分類 .316
14.2.2 UML 圖的匯總 .316
14.2.3 UML 和面向對象的關系 .318
14.3 順序圖和對象圖 .319
14.3.1 順序圖.319
14.3.2 對象圖.321
14.4 本章提要 .322
第15 章 用例和用戶故事 .323
15.1 UML 定義的用例 .323
15.1.1 用例的目的 .323
15.1.2 導航關系 .324
15.1.3 依賴關系、包含關系和擴展關系 .325
15.1.4 實現關系 .328
15.1.5 出現差異的原因 .329
15.2 用例和用戶故事的關系 .329
15.2.1 什么是用戶故事 .329
15.2.2 用例和用戶故事的異同 .330
15.2.3 用例和用戶故事地圖的異同 .331
15.3 UML 和用戶故事的關系 .331
15.3.1 用戶故事并不反對UML .332
15.3.2 用UML 可提升用戶故事的質量 .332
15.3.3 UML 是設計大系統的必選 .333
15.4 本章提要 .334
后記 .335
感謝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