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課堂實錄/課堂實錄》是Pro/E 5.0的案例教程,以課堂實錄的形式全面講解該軟件的各項功能和使用方法。全書共10章,依次介紹Pro\E軟件快速入門、草繪、基準特征、基礎特征、工程特征、高級特征、特征編輯、曲面造型、組件裝配、工程圖等內容。本書將理論講解和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在介紹每個知識點后都會給出相應的應用案例,以便讀者理解和掌握。
為了方便讀者學習,特別贈送了多媒體教學光盤,包含140集共500多分鐘的高清語音教學視頻。老師手把手的講解,可全面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本書內容全面,實例豐富,可操作性強。既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社會相關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Pro/E Wildfire5.0(簡稱Pro/E)是美國PTC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的龍頭產品,是一套用于三維設計與制造的參數驅動(參數化)CAD/CAM大型集成軟件。它在航空、航天、汽車和電子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設計能力。Pro/E在中國的高端CAD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CAD產品,也是當前最優秀的三維CAD軟件之一。
本書特色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完善的知識體系
從熟悉Pro/E基本操作到草繪設計、基準特征、基礎特征、工程特征、編輯特征、曲面造型、組件裝配和繪制工程圖,以階梯式的學習方法,使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豐富的經典案例
針對初、中級用戶量身訂做。針對每節所學的知識點,將經典案例以課堂舉例的方式穿插其中,與知識點相輔相成。
實用的行業案例
本書每個練習和實例都取材于機械和工業產品造型行業中的工程案例,貼近工作實際,使廣大讀者在學習Pro/E的同時,能夠了解和熟悉工程應用專業知識、繪圖流程和繪圖規范。
手把手的教學視頻
配備了教學視頻,清晰、直觀、生動的講解,使學習更有趣、更有效率。
本書內容
本書共10個課時,主要內容如下。
第1課 Pro/E 5.0快速入門:介紹Pro/E 5.0的概述、操作界面、文件管理、工作模塊、基本操作、系統設置、視圖操作和對象選取基本知識。
第2課 草繪設計:介紹Pro/E常用的二維草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草圖的編輯、幾何約束的創建和尺寸的標注與修改。
第3課 基準特征:介紹基準軸、基準平面、基準曲線、基準坐標系等參考基準的創建方法。
第4課 基礎特征:介紹拉伸、旋轉、掃描、混合等基礎特征的創建方法。
第5課 工程特征:介紹孔、筋、殼、拔模、倒圓角、自動倒圓角和倒角等工程特征的創建方法。
第6課 編輯特征:介紹復制粘貼、鏡像、陣列、扭曲、編輯和修改特征、層和組的使用等編輯特征的操作方法。
第7課 高級特征:介紹掃描混合、螺旋掃描、耳和唇等高級特征的創建方法。
第8課 曲面造型:介紹曲面的概述、基礎曲面特征的創建、高級曲面特征的創建、曲面的編輯等曲面造型的操作方法。
第9課 組件裝配:介紹組件裝配概述、放置約束、移動約束、零件重復放置、陣列裝配元件、隱含和恢復,以及視圖的介紹與創建等組件裝配的操作方法。
第10課 繪制工程圖:介紹工程圖的制圖流程、基本視圖和剖面圖的創建方法,以及工程圖注釋和表格的添加方法。
關于作者
本書由李紅術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陳志民、陳運炳、申玉秀、李紅萍、李紅藝、陳云香、陳文香、陳軍云、彭斌全、林小群、劉清平、鐘睦、劉里鋒、朱海濤、廖博、喻文明、易盛、陳晶、張紹華、黃柯、黃華、陳文軼、楊少波、楊芳、劉有良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在感謝你選擇本書的同時,也希望你能夠把對本書的意見和建議告訴我們。
作者聯系郵箱:lushanbook@qq.com。
編者
第①課?Pro/E 5.0快速入門1
1.1?Pro/E 5.0概述2
1.1.1 Pro/E簡介2
1.1.2 Pro/E 5.0新增功能3
1.2?Pro/E 5.0操作界面4
1.2.1 標題欄5
1.2.2 菜單欄5
1.2.3 工具欄5
1.2.4 導航器6
1.2.5 控板6
1.2.6 消息區域6
1.2.7 狀態欄6
1.2.8 選擇過濾器7
1.3?Pro/E 5.0文件管理7
1.3.1 設置工作目錄7
1.3.2 新建文件8
1.3.3 打開文件8
1.3.4 保存文件9
1.3.5 刪除與拭除10
1.3.6 重命名文件10
1.3.7 關閉文件與退出系統10
1.4?視圖控制11
1.4.1 視圖操作工具11
1.4.2 設置常用的視角11
1.4.3 巧用三鍵鼠標來調整視角11
1.4.4 重定向操作11
1.5?繪圖環境的其他系統設置12
1.5.1 設置系統顏色12
1.5.2 設置系統配置文件選項13
1.6?實例應用13
1.7?課后練習16
1.7.1 打開和保存文件16
1.7.2 創建一個簡單的零件16
第②課 草繪設計17
2.1?草繪基礎18
2.1.1 草繪基本流程18
2.1.2 進入草繪模式18
2.2?草圖繪制19
2.2.1 點和坐標系19
2.2.2 直線與中心線19
2.2.3 矩形與平行四邊形20
2.2.4 圓20
2.2.5 橢圓21
2.2.6 圓弧21
2.2.7 圓角22
2.2.8 樣條曲線22
2.2.9 文本23
2.2.10 調色板圖形23
2.3?編輯二維圖形24
2.3.1 選取圖元24
2.3.2 平移與調整大小25
2.3.3 鏡像25
2.3.4 復制與粘貼25
2.3.5 修剪25
2.3.6 刪除27
2.3.7 切換構造27
2.4?幾何約束27
2.4.1 約束的種類27
2.4.2 創建幾何約束28
2.4.3 修改幾何約束29
2.5?尺寸的標注29
2.5.1 線性尺寸標注29
2.5.2 半徑和直徑標注30
2.5.3 角度標注31
2.5.4 標注弧長尺寸31
2.5.5 橢圓半軸標注31
2.5.6 周長標注31
2.5.7 基線尺寸標注32
2.6?尺寸修改32
2.6.1 直接修改32
2.6.2 使用修改尺寸工具33
2.7?解決尺寸與約束沖突33
2.8?實例應用34
2.8.1 繪制多孔墊片零件草圖34
2.8.2 繪制底座草圖36
2.9?課后練習38
2.9.1 繪制槽輪零件草圖38
2.9.2 繪制墊片零件草圖39
第③課 基準特征40
3.1?基準特征顯示設置41
3.2?基準平面42
3.3?基準軸44
3.4?基準點46
3.5?基準曲線49
3.6?基準坐標系52
3.6.1 坐標系對話框52
3.6.2 創建基準坐標系53
3.7?經典實例56
3.7.1 創建管道接口56
3.7.2 創建機械鎖銷60
3.8?課后練習62
3.8.1 創建階梯軸零件62
3.8.2 創建軸架模型零件63
第④課 基礎特征64
4.1?特征概述65
4.2?拉伸特征66
4.2.1 拉伸操控板66
4.2.2 創建拉伸特征66
4.2.3 拉伸特征類型68
4.3?旋轉特征72
4.3.1 旋轉操控板72
4.3.2 旋轉特征創建72
4.3.3 旋轉特征類型74
4.4?掃描特征76
4.4.1 掃描操控板76
4.4.2 創建恒定剖面掃描77
4.4.3 創建可變剖面掃描77
4.5?混合特征78
4.5.1 混合特征分類78
4.5.2 混合特征創建79
4.6?實例應用83
4.6.1 創建管接頭83
4.6.2 創建花瓶85
4.7?課后練習88
4.7.1 創建曲軸實體模型88
4.7.2 創建減速器箱體88
第⑤課 工程特征89
5.1?孔特征90
5.1.1 孔操控板90
5.1.2 創建孔特征92
5.2?筋特征97
5.2.1 筋特征分類97
5.2.2 軌跡筋97
5.2.3 輪廓筋100
5.3?殼特征102
5.3.1 殼特征操控板102
5.3.2 創建殼特征103
5.4?拔模特征104
5.4.1 拔模操控板104
5.4.2 創建拔模特征105
5.5?倒圓角特征108
5.5.1 倒圓角操控板108
5.5.2 創建倒圓角109
5.6?自動倒圓角特征113
5.6.1 自動倒圓角操控板113
5.6.2 創建自動倒圓角特征114
5.7?倒角特征115
5.7.1 邊倒角115
5.7.2 拐角倒角117
5.8?實例應用118
5.8.1 創建支座118
5.8.2 創建臺燈罩123
5.9?課后練習125
5.9.1 創建底座零件模型125
5.9.2 創建滾動軸承模型125
第⑥課 編輯特征126
6.1?復制粘貼特征127
6.1.1 復制粘貼特征概述127
6.1.2 復制粘貼特征創建127
6.2?鏡像特征129
6.3?陣列特征130
6.3.1 尺寸陣列130
6.3.2 方向陣列131
6.3.3 軸陣列132
6.3.4 填充陣列132
6.3.5 表陣列133
6.3.6 參照特征134
6.3.7 曲線陣列135
6.4?扭曲特征136
6.4.1 扭曲特征操控板136
6.4.2 創建扭曲特征136
6.5?編輯和修改特征142
6.5.1 編輯尺寸142
6.5.2 編輯定義144
6.5.3 編輯參照144
6.6?使用層145
6.6.1 層概述145
6.6.2 層操作145
6.6.3 層編輯147
6.7?使用組148
6.8?實例應用148
6.8.1 創建扳手148
6.8.2 創建直齒圓錐齒輪151
6.9?課后練習154
6.9.1 創建四通接頭模型154
6.9.2 創建短齒輪軸154
第⑦課 高級特征155
7.1?掃描混合特征156
7.1.1 認識掃描混合特征156
7.1.2 掃描混合操控板157
7.1.3 創建掃描混合特征157
7.2?螺旋掃描特征160
7.3?其他高級特征162
7.3.1 耳特征162
7.3.2 唇特征163
7.4?實例應用165
7.4.1 創建長齒輪軸零件165
7.4.2 創建把手零件167
7.5?課后練習169
7.5.1 創建絲桿模型169
7.5.2 創建散熱管模型169
第⑧課 曲面造型170
8.1?曲面概述171
8.1.1 曲面的分類171
8.1.2 曲面造型方法171
8.1.3 曲面造型的步驟171
8.2?基礎曲面特征172
8.2.1 創建拉伸曲面172
8.2.2 創建旋轉曲面174
8.2.3 創建掃描曲面174
8.2.4 創建混合曲面175
8.2.5 創建螺旋掃描曲面特征176
8.2.6 創建可變截面掃描曲面特征177
8.3?高級曲面特征178
8.3.1 創建邊界混合曲面特征178
8.3.2 創建圓錐曲面特征和N側曲面
特征179
8.3.3 創建將截面混合到曲面特征182
8.3.4 曲面自由形狀183
8.4?編輯曲面185
8.4.1 合并曲面185
8.4.2 裁剪曲面186
8.4.3 延伸曲面186
8.4.3 延伸曲面187
8.4.4 偏移曲面188
8.4.5 加厚曲面191
8.4.6 填充曲面192
8.4.7 實體化曲面192
8.5?實例應用193
8.5.1 創建飲料瓶體193
8.5.2 創建上殼蓋197
8.6?課后練習200
8.6.1 創建耳機模型200
8.6.2 創建胃曲面模型201
第⑨課 組件裝配202
9.1?組件裝配概述203
9.2?放置約束204
9.2.1 放置約束的原則204
9.2.2 配對約束205
9.2.3 對齊約束206
9.2.4 插入約束206
9.2.5 默認、自動和坐標系約束206
9.2.6 相切約束207
9.2.7 線上的點約束207
9.2.8 曲面上的點和邊約束208
9.3?移動約束208
9.3.1 定向模式208
9.3.2 平移209
9.3.3 旋轉209
9.3.4 調整209
9.4?零件重復放置210
9.5?陣列裝配元件210
9.6?隱含和恢復211
9.7?視圖212
9.7.1 簡化視圖212
9.7.2 樣式213
9.7.3 分解214
9.8?創建剖面視圖215
9.8.1 以平面方式獲取剖面215
9.8.2 以偏移方式獲取剖面216
9.8.3 以區域方式獲取剖截面216
9.9?實例應用216
9.9.1 氣壓缸裝配216
9.9.2 電風扇裝配222
9.10?課后練習228
9.10.1 平口鉗裝配228
9.10.2 截止閥裝配228
第⑩課 繪制工程圖229
10.1?工程圖概述230
10.1.1 進入工程圖環境230
10.1.2 工程圖界面231
10.2?創建基本工程視圖231
10.2.1 主視圖231
10.2.2 投影視圖232
10.2.3 輔助視圖232
10.2.4 軸測圖233
10.3?視圖操作233
10.3.1 移動、鎖定視圖233
10.3.2 刪除視圖234
10.3.3 設置視圖顯示模式235
10.4?創建剖視圖236
10.4.1 創建全剖視圖236
10.4.2 創建半剖視圖237
10.4.3 創建局部剖視圖238
10.4.4 創建旋轉剖視圖239
10.5?視圖標注與文本注釋241
10.5.1 標注尺寸241
10.5.2 編輯尺寸245
10.5.3 標注幾何公差247
10.5.4 標注表面粗糙度251
10.5.5 注釋251
10.6?表格253
10.7?實例應用254
10.7.1 繪制泵體工程圖254
10.7.2 繪制曲軸工程圖261
10.8?課后練習268
10.8.1 創建端蓋的工程圖268
10.8.2 創建支架工程圖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