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教師入門與教學基本功》介紹了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在職業院校工作需要了解的工作要求與自身提升的方法,應當知道的職業教育的基本知識及教學基本知識,需要掌握的教學基本功與實踐教學的應知應會,還介紹了相關的教學評價等內容。《職業院校教師入門與教學基本功》以問答式形式編寫,對每一個問題除進行敘述外還附有簡單案例,讓讀者能有更多的參考,使其更容易理解、復制或實踐。
《職業院校教師入門與教學基本功》適合進入職業院校任教的教師用于提高教學水平。
《職業院校教師入門與教學基本功》既可以作為職業院校教師的培訓教材,也可以作為企業兼職教師與師范院校學生的參考用書。
林潤惠,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從事職業教育39年,經歷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開門辦學”到現在的校企合作;參與校企合作談判并促成學校與政府、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合作的大小項目100多項,包括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校企合作建立科研技術服務機構、培訓機構、校企合作建立二級學院等不同層次與類別的合作項目;主持多項校企合作科研課題,對校企合作有較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
第一講 職業道德
一、怎樣做到依法從教
二、如何做到為人師表
三、愛崗敬業
四、怎樣才算教書育人
五、怎樣才算關愛學生
六、怎樣才能做到治學嚴謹
七、怎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八、教育公正是指什么
九、什么是教育良心
十、教師忌語忌事
十一、如何讓學生正確了解社會
十二、如何建立教育威信
第二講 工作要求與自身提升
一、職業院校的工作紀律有哪些方面
二、什么是“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三、什么是“雙師”素質教師
四、為什么職業院校要聘請兼職教師
五、如何選拔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
六、職業院校的專業帶頭人培養應達到什么要求
七、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準入標準
八、如何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九、教師的儀表要注意什么
十、如何正確看待社會兼職
十一、怎樣開展科研工作
十二、如何開展社會服務
十三、怎樣開展教學研究
十四、如何做好企業培訓
十五、教師要參加哪些社會活動
十六、如何在學生中開展素質教育
十七、如何參與文化建設
十八、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十九、如何看待職稱的評定
二十、教師的職責是什么
二十一、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努力
二十二、如何應對教學過程中的緊急情況和特別情況
第三講 職業教育基本知識
一、職業教育特點有哪些
二、什么是工學結合
三、校企合作的內容是什么
四、教學對象與培養目標是指什么
五、什么是生產實習
六、什么是頂崗實習
七、什么是素質教育
八、什么是“教、學、做”一體化
九、什么是專業與課程
十、職業能力指哪些
十一、什么是課程標準
十二、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區別是什么
十三、什么是顯性知識與顯性能力
十四、什么是隱性知識與隱性能力
十五、什么是情景教學
十六、什么是本科“壓縮餅干”
十七、高職教育與學科教育及中職教育的區別在哪里
十八、職業教育教師的特點是什么
十九、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什么
二十、教學模式是指什么
二十一、什么是人才培養方案
第四講 教學基本知識
一、有哪幾種教學方法
二、現有哪些教學手段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四、為什么要知道教育心理學
五、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六、教學技能包括哪些內容
七、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需要注意什么
八、如何達到教學目標
九、如何安排教學內容
十、什么是網絡課程
十一、什么是精品課程
十二、什么是精品資源共享課
十三、什么是慕課
十四、如何編寫工學結合教材
十五、怎樣做好課堂總結
十六、一堂好課的標準和表現是什么
十七、如何創設學習環境
第五講 教學基本功
一、如何備課
二、如何做好多媒體課件
三、如何組織課堂教學
四、如何考勤
五、如何上好第一節課
六、如何進行課堂表述
七、如何進行課程的講授
八、如何板書
九、如何正確運用課件教學
十、如何維護課堂紀律
十一、如何向學生提問及回答學生的提問
十二、如何組織與收集豐富的教學資源
十三、如何因材施教
十四、如何運用框圖
十五、如何組織討論
十六、怎樣調動課堂氣氛
十七、如何組織考試與考證
十八、如何指導做畢業設計(論文)
十九、如何規范畢業設計(論文)
二十、如何進行課前課后談話
二十一、如何進行課后輔導
二十二、如何在課內與學生溝通
二十三、如何在課外與學生溝通
二十四、如何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
二十五、職教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有哪些
二十六、職教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常見問題
二十七、如何運用激勵手段鼓勵學生
二十八、如何降低補考率
二十九、如何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第六講 實踐教學的應知應會
一、關于技能有哪些描述
二、關于技術有哪些概念
三、如何進行實踐指導
四、如何指導學生在企業實習
五、如何進行實踐總結
六、如何保證學生進行實踐學習時的安全
七、如何進行演示與示范操作
八、如何理解技能不是教出來而是練出來的
九、不同專業類學生的實踐規律有何不同
十、技能的練習有什么規律
十一、各類實習有什么不同
十二、如何為所指導的學生制訂實踐訓練計劃
十三、學生技能總是沒達到要求,指導老師怎么辦
十四、學生在實踐訓練環節中最害怕什么
十五、學生在實踐訓練環節中最喜歡什么
十六、校內實踐與社會實踐有什么不同
十七、仿真實習與真實的生產實習有什么不同
十八、企業兼職教師如何指導學生
十九、如何做好實踐教學指導的準備
二十、如何設置實踐指導環境
二十一、怎樣才能既不耽誤企業生產,又能讓學生掌握技能
二十二、如何協調學生在頂崗實習中與各類人的關系
二十三、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實踐中的各種問題
二十四、學生的擴展實習內容有哪些
第七講 教學評價
一、如何做好教學總結
二、如何評價學生
三、如何評價學生的課程成績
四、如何做好企業評教
五、如何評價自身的教學質量
六、如何看待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七、如何評價學生的實踐成果
八、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意義是什么
《職業院校教師入門與教學基本功》:
(二)落落大方,舉止穩重端莊
教師除了要具有美的衣著儀表外,還要有美的舉止,做到待人接物穩重端莊、落落大方。具體地說,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的舉止有以下要求。
1.待人謙恭有禮,不粗野蠻橫
如果教師對待學生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使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就容易建立起融洽師生關系,便于溝通,同時還能讓學生從教師的禮貌行為中受到良好熏陶,有利于學生禮貌習慣的養成。相反,如果教師對待學生不講文明禮貌,粗暴無禮,氣勢洶洶,恃強凌弱,不尊重學生,不僅會直接造成師生間的感情對立,還會使學生從教師粗野蠻橫的舉止中受到不良影響,養成壞的習慣。
2.舉止端莊適度,忌輕浮放蕩
教師是教育者,自己的舉止不僅要禮貌,而且要端莊、正派、適度、得體、優美,讓自己的舉止體現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養,讓美德表現在外部行為上。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舉止中那具有豐富內涵的美。走路應步履穩健、抬頭挺胸,表現朝氣蓬勃和成熟向上的精神。
授課時的手勢姿態,要舉止適度,動作文雅,表現文明的氣度。和學生交往談笑,要熱情而有分寸,親切而講究禮節,表現莊重而隨和的品質。日常生活中要講究衛生,遵守社會公德,不要亂拋紙屑、煙蒂、隨地吐痰、踐踏花草、把腳擱到桌凳上等。因為一個教師只有舉止適度、行為端莊,才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學生的愛戴和歡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身教榜樣,給學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三)態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培養和具有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態度,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兩方面。
1.平易近人
教師在教育過程IIJ要注意自己的態度,明確老師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社會、人生和學生,學生也將以什么樣的態度來看社會、人生和老師。如果一個教師在待人接物時謙恭有禮、坦然自若,面對成功和榮譽不驕傲自大,面對失敗和挫折不悲觀氣餒,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就會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和對教師水平的懷疑之感,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接近教師,欽佩教師,學習教師。反之,如果教師態度惡劣,冷若冰霜,喜怒無常,使對方產生高不可攀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就會引起學生的猜測和不安,吸引不住學生甚至失去學生。
2.和藹可親、寬容豁達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表現出師長的愛護和關切,目光要充滿熱情和希望,面孔要慈祥,態度要誠懇,表情要溫和,情緒要穩定,給學生產生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從而使得學生打心眼里喜歡老師,樂意接受老師的教化。如果教師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端正自己的態度,對學生疾育厲色,忽而精神恍惚,忽而暴跳如雷,反復無常,捉摸不定,就會傷害學生的心靈,動搖學生對老師的崇敬與愛戴之情,有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師既要嚴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又要以寬廣博大的胸懷對待學生,寬容他們的過失和不足。
(四)教態自然從容
1.表情自然豐富
注意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適當變換眼神、手勢、面容、聲調、體態等,表明自己對真善美的褒揚,對假惡丑的貶斥,以此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感染學生,培養他們求真、向善、愛美的品德,在講課時,面部表情要莊重而親切,目光要溫和而慈祥,步態手勢要穩健而有力,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進行提問時,可輕輕皺眉,以表示思索;當學生答非所問,不專心聽講時,緩緩搖頭,以表示疑問;當學生回答令人滿意時,點頭贊同,表示鼓勵;當學生不能回答,出現冷場時,則示意學生安靜,認真聽講。不要唾沫橫飛,自顧自侃侃而談;不要東張西望,給人以魂不守舍的感覺;也不要呆若木雞,一幅若無其事的樣子;更不能手舞足蹈,像個跳梁小丑似的。此外,教師還要努力改掉舉止、姿態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甚至怪癖,比如講課時搔首抓耳,與學生相處時勾肩搭背,翻書時用手指放在口中沾唾沫,站在講臺上不停地摳鼻子、玩粉筆,等等,因為這些“教態”會貶低教師的形象,引起學生的哄笑或者厭惡,削弱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教育效果。
2.儀態從容淡定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管什么時候,面對什么情況,都要表現出博大高深的知識涵養、沉著冷靜的性格氣質、成熟穩定的思想情緒、進取自強的人生態度、勇謀兼備的才干本領。不能因為自己心境不佳、身體不好或個別學生偶爾“搗亂”、違反紀律,動輒發脾氣、耍態度,拍桌子、砸東西,更不能把自己對一些人或事的不滿情緒轉嫁到學生頭上,將學生視為發泄情緒的“替罪羊”。當師生之間發生誤會或學生對老師不夠禮貌時,也應該表現出寬容和氣量,而不要疾言厲色、暴跳如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