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數據經濟進入數據資本時代,我們的經濟社會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海量數據市場將引發市場機制的再次復興;傳統公司的重要性會下降;貨幣資本衰退,銀行將面臨風暴;人類工作和分配正義會受到嚴峻挑戰……
傳統市場將所有信息壓縮成一個單一的考量指標價格,并通過貨幣來傳達這一信息。但事實證明,價格和貨幣只是巧妙的權宜之計。數據作為一種新型潤滑脂,將給市場帶來巨大的能量。作者認為,贏家是市場,而并非資本。當數據哪怕只是部分地承擔了貨幣的角色時,金融資本就會失去其大部分意義。這一切都將產生巨大影響不只是對公司和管理者,而且對其他所有市場交易的參與者,包括經理、雇員,還有消費者。
面對如此變局,人類未來應如何選擇?
舍恩伯格認為,未來人類選擇的重點是:我們將會選擇是否選擇。人類將繼續保有個人選擇的自由,海量數據市場將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但不會從根本上免除我們需要做出選擇的責任。
大數據除了能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思維產生重大變革外,還能夠做什么?暢銷書《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在新書《數據資本時代》中,展示了大數據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經濟這并不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石油,而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潤滑脂,它將給市場帶來巨大能量,給公司帶來巨大壓力,使金融資本的作用大大削弱。贏家是市場,而并非資本。
這本書在當下國內出版,可以說恰逢其時。時下,中國經濟正處于三化階段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蓬勃發展,《數據資本時代》對市場與貨幣、公司與金融、數字化與數據等問題做了新的思考。其對未來饒有興趣的預測與討論,有的在時下的中國正在發生,有的可能會在未來的中國以不同的方式涌現。無論正確與否,它們對理解和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的未來演變都有參考價值。
舍恩伯格認為,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這一點與西方大為不同,這樣的發展速度為十幾億中國人提供了更好的生
活。要保持如此驕人的成績,就需要中國不僅能夠準確地做出決策,
而且要快速地做出決策。大數據在全方位改善決策的同時,恰恰可以
加快決策的進程。這是中國持續取得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其快速
發展科技領域里。而且在積極利用大數據方面,中國也同樣處在有利的位置。與許多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已經將數字創新放在其政治議程的首位。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其數據財富,去獲取海量數據市場所能提供的
協調能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那么中國可能會在數據資本時代的持久原則基礎上,譜寫經濟發展和可持續增長的全新篇章。
此外,《數據資本時代》闡述了數據時代的未來正呈現出的一些新的趨勢:數據為市場的多樣化深度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數據推動公司尋求新的模式;化解數據時代帶給人類的隱憂。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
比如,用數據交稅數字投資顧問資本功能的分離單人公司
等。這些新概念會令公司的管理者、創業者腦洞大開。
中文版序言
新時代的曙光已經照耀在每個人身上:在今天的數據時代,數據的全面收集與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看待現實的新視角。對整個世界的這種全新認識,無疑會讓人類做出更好的決定無論是從個人、公司或組織層面,還是從整個社會層面來看。因此可以說,數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決定通過觀察來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時,大數據的進程就已經開始了。大數據時代(舍恩伯格是《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之一)是植根于事實以及對事實的分析的,它讓我們遠離迷信,擺脫盲目信仰,讓我們不僅可以預見到,也切實可以創造出一個讓子孫后代能夠充分發揮其潛力的新世界。
大數據更突出的地方在于,它更強調提出正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提供正確的答案。隨著可用數據的增多,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我們就需要對已有的假設進行重新審視,對已有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這才是大數據更為關注的做法。大數據也會使我們更加謙遜,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目前所知甚少,還有很多東西有待發現。大數據還會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了解事實,草率地得出結論或者接受熟悉的理論都是不可行的。按照大數據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會獲得豐厚的回報:更好的決策不僅會讓我們活得更長久,而且能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
大數據在中國得到了廣泛關注,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更是引來了熱切的期待。其中的原因以以下幾點最明顯,也最重要。首先,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這一點與西方大為不同,這樣的發展速度為十幾億中國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要保持如此驕人的成績,就需要中國不僅能夠準確地做出決策,而且要快速地做出決策。大數據在全方位改善決策的同時,恰恰可以加快決策的進程。這是中國持續取得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其快速發展科技領域里。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以及在中國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全球領導者的規劃中,中國對自身快速發展科技領域進行了界定。
在積極利用大數據方面,中國也同樣處在極其有利的位置。與許多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已經將數字創新放在其政治議程的首位。在中國所建立的經濟模式中,數據驅動的創業公司將會繼續蓬勃發展。毫無疑問,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將會見證它們的許多后來者,會從獨角獸公司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公司。中國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方面的教育處于世界一流水平,加上其世界頂尖水平的研究實驗室,充足且可以負擔的計算能力,以及領先的大數據商務,是有能力做到很好地收集并分析大數據的。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中國自身就擁有數據規模。中國近14億人口所創造的數據,達到了整個世界數據量的一半。這些數據主要通過移動設備產生,而移動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往往更能體現出細微差別,因此它們也更有利于專家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經濟規模有望在未來超越美國。中國也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其服務業正在快速增長。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有能力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生成并收集有價值的數據。再加上中國專家出色的分析能力,中國已具備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相關的核心要素,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力量。
大數據是一個大事情。正像我們在之前的著作中所談的那樣,大數據將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健康到教育,從流動性到人類的工作方式。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將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大數據專家)的話解讀為,數據是新石油,是我們需要獲取和利用的一種寶貴的新型資源,它將決定企業和社會的發展結果。英國雜志《經濟學人》指出:如果數據是新石油,那么中國就是數據世界的沙特阿拉伯。這種解讀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二人都認為,把數據看作一種新型的、像石油一樣的資源,就像是在說,計算機只擅長做加法。擅長做加法沒有錯,但是計算機能做到的遠不止于此。
這就是我們撰寫本書的原因。我們在本書中展示了大數據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經濟這并不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石油,而是因為數據是一種新型潤滑脂,它將給市場帶來超級能量,給公司帶來巨大壓力,使金融資本的作用大大削弱。贏家是市場,而并非資本。
作為人們交換商品的一種方式,市場不僅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是一項令人驚嘆的社會創新:它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變得既輕松又高效。當所有參與者都了解了相關的銷售信息,并將其轉化為良好的買入(或賣出)決策時,市場就會運轉起來。然而,目前的市場既沒有充分的信息可以獲取,也做不到信息的高效傳播。進一步講,即使能夠擁有大量信息,人類往往也很難將其轉化為理性的決策。正是在這些方面,數據和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將會產生巨大影響。有了全面的數據以及智能數字決策輔助系統,我們將做出更好的交易決策。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將迅速發展,成為人類首選的協調機制。未來將出現我們所謂的海量數據市場在這個市場里,我們將擁有大量信息,同時擁有做出決策和進行交易的數字工具。這一切都將產生巨大影響不只對公司和管理者,而且對其他所有市場交易的參與者,包括經理、雇員,還有消費者。
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從這個新型的數據豐富的市場中受益,而其中最大的輸家,可能會是金融資本主義。所謂金融資本主義,就是認為在我們的經濟中,唯一重要的就是金融資本這樣一個觀念。當數據哪怕只是部分地承擔了貨幣的角色時,金融資本就會失去其大部分意義。這同時也意味著其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一方面,依靠金融資本主義而繁榮的國家和地區,例如美國的部分地區,可能將會面臨挑戰與衰落。在歐洲,倫敦作為金融資本主義的中心,可能也將不得不尋求新的經濟機會。
另一方面,那些認同市場協調能力(但不一定支持不受約束的金融資本主義)的國家和地區,如果能夠將市場變為數據豐富的市場,就會迎來其市場的重新建構,其協調能力也會大幅提升。這會為經濟增長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而且非常重要的是,這種增長將會來自低效與浪費的減少,它將帶來的不僅是更加繁榮的未來,而且是更可持續的未來。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相信,中國的優勢將遠遠不只是擁有大量的數據,即所謂的新石油。是的,中國經濟將因大量數據而繁榮,然而,中國擁有的不止是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源,在這些資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中國也處在極其有利的位置上: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市場,而且將成為全球市場上最重要的參與者。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其數據財富,去獲取海量數據市場所能提供的協調能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那么中國可能會在大數據資本時代的持久原則基礎上,譜寫經濟發展和可持續增長的全新篇章。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托馬斯·拉姆什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他被譽為大數據之父、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F任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研究所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暢銷書《大數據時代》作者。
他學術背景專業。先后在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互聯網研究重鎮任教。是《科學》《自然》等知名學術期刊推崇的互聯網研究者。
他是政府和媒體的寵兒。曾受邀在白宮、世界經濟論壇、歐盟議會、歐盟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知名機構演講交流。6次參與CCTV的節目錄制,兩次錄制CCTV2《對話》欄目,并錄制包括《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等多部紀錄片。
他也是大數據商業應用的先鋒。曾受邀在谷歌、微軟、IBM、英特爾、華為、海爾、中國移動等公司演講。
托馬斯·拉姆什(Thomas Ramge)
他是德國財經刊物brand eins的科技記者。《經濟學人》特約編輯。他的著作頗豐,曾獲得德國《金融時報》頒發的商業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