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第三版)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概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與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與方法、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生態影響評價、環境風險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第三版)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李淑芹,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環境科學、“三廢”處理與資源 化學工程。
主要教授課程:
1. 環境影響評價,2. 化工原理,3. 環境化學,4. 環境監測,5. 環境生物學,6.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7. 環境資源利用等
主要教學、科學研究、實踐經歷(項目名稱、項目來源、鑒定結論、獲獎情況等)
教學研究
1. 雙語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探索與實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03.6-2005.6
2. 雙語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探索與實踐,東北農業大學優 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
科研項目
1. 啤酒污泥資源化研究,黑龍江省科技廳攻關項目,
2003.1-2004.12, 主持人
2. 固體有機廢物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研究,哈爾濱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5.3-2007.6, 主持人
3. 黑土中農藥遷移規律及生物修復,東北農業大學創新團隊課題
2007.6-2010.6, 主持人
4. 畜禽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研究開發,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
2005.1-2006.12, 副主持
5. 啤酒廠污泥農業利用,哈爾濱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3.3-2005.12, 副主持
1 環境影響評價概論 001
1.1 概述 002
1.1.1 基本概念 002
1.1.2 環境影響評價的由來 003
1.1.3 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 004
1.1.4 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 004
1.2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005
1.2.1 引入和確立階段(1973~1979 年) 005
1.2.2 規范和建設階段(1980~1989 年) 005
1.2.3 強化和完善階段(1990~2002 年) 006
1.2.4 提高和拓展階段(2003~2015 年) 006
1.2.5 改革和優化階段(2016~2018 年) 007
1.2.6 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9 年至今) 007
1.3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特點 008
1.3.1 具有法律強制性 008
1.3.2 納入基本建設程序 008
1.3.3 分類管理 009
1.3.4 分級審批 009
1.3.5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 010
1.3.6 強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后監管 011
課后練習 012
設計問題 013
2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與標準 015
2.1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016
2.1.1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 016
2.1.2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相互關系 018
2.1.3 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法律法規 018
2.2 環境保護標準 019
2.2.1 環境保護標準的概念及作用 019
2.2.2 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組成和 相互關系 019
2.2.3 常用環境保護標準 021
課后練習 031
設計問題 033
3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與方法 035
3.1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 036
3.1.1 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 036
3.1.2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 039
3.1.3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制與填報 040
3.2 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045
3.2.1 環境影響識別方法 045
3.2.2 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047
3.2.3 環境影響評估方法 048
課后練習 049
設計問題 051
4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4.1 概述 054
4.1.1 工程分析的作用 054
4.1.2 工程分析的重點與階段劃分 055
4.1.3 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055
4.2 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058
4.2.1 建設項目概況 058
4.2.2 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 060
4.2.3 污染源源強分析與核算 061
4.2.4 清潔生產分析 065
4.2.5 環境保護措施方案分析 065
4.2.6 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系分析 066
4.3 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067
4.3.1 基本要求 067
4.3.2 工程分析時段 067
4.3.3 工程分析對象 068
4.3.4 工程分析內容 068
4.3.5 典型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技術要點 069
工程分析案例 071
課后練習 071
案例分析題 072
5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075
5.1 基礎知識 076
5.1.1 大氣污染 076
5.1.2 大氣污染源 076
5.1.3 大氣污染物 077
5.1.4 典型大氣污染源產生大氣 污染物的種類與機制 077
5.1.5 大氣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 的估算 080
5.1.6 大氣擴散 081
5.1.7 大氣污染物擴散預測基本模型 081
5.1.8 大氣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 089
5.2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092
5.2.1 評價的主要任務 092
5.2.2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092
5.2.3 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范圍 093
5.2.4 評價基準年 094
5.3 環境空氣現狀調查與評價 094
5.3.1 環境空氣保護目標調查 094
5.3.2 污染源調查 094
5.3.3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 096
5.3.4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 097
5.4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099
5.4.1 預測因子、預測范圍與預測周期 100
5.4.2 計算點和網格點 100
5.4.3 氣象和地形、地表數據 100
5.4.4 建筑物下洗 101
5.4.5 預測模型選擇 101
5.4.6 推薦模型參數與說明 102
5.4.7 預測方法 103
5.4.8 預測與評價內容 104
5.4.9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105
5.5 環境監測計劃 107
5.5.1 污染源監測計劃 107
5.5.2 環境質量監測計劃 107
5.6 評價結論與建議 108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案例 109
課后練習 109
案例分析題 110
6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 113
6.1 基礎知識 114
6.1.1 水體 114
6.1.2 水體污染 114
6.1.3 地表水中污染物的遷移與轉化 115
6.1.4 水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 117
6.2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19
6.2.1 評價的基本任務 119
6.2.2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119
6.2.3 評價工作等級 120
6.2.4 評價范圍與評價時期 122
6.3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23
6.3.1 現狀調查內容與方法 123
6.3.2 現狀調查范圍與調查因子 123
6.3.3 現狀調查時期 124
6.3.4 水環境保護目標調查 124
6.3.5 水文情勢和水資源調查 124
6.3.6 水污染源調查 125
6.3.7 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126
6.3.8 補充監測 127
6.3.9 水環境現狀評價 129
6.4 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 131
6.4.1 預測原則 131
6.4.2 預測因子與預測范圍 131
6.4.3 預測情景與預測時期 132
6.4.4 預測內容 132
6.4.5 模型概化 133
6.4.6 污染源簡化 133
6.4.7 基礎數據要求 133
6.4.8 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 134
6.4.9 參數確定與驗證要求 135
6.4.10 預測點位設置及結果合理性分析 135
6.4.11 預測模型選擇 135
6.4.12 常用點源水質預測數學模型 137
6.5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143
6.5.1 評價內容與要求 143
6.5.2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144
6.5.3 生態流量確定 145
6.5.4 環境保護措施與監測計劃 146
6.5.5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47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案例 147
課后練習 147
案例分析題 148
7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151
7.1 基礎知識 152
7.1.1 基本概念 152
7.1.2 土壤理化特性 153
7.1.3 土壤污染途徑 154
7.1.4 土壤環境背景值與環境容量 155
7.2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56
7.2.1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發展歷程 156
7.2.2 評價的基本任務 157
7.2.3 土壤環境影響識別 158
7.2.4 評價工作等級 159
7.3 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60
7.3.1 現狀調查 161
7.3.2 現狀監測 162
7.3.3 現狀評價 164
7.4 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65
7.4.1 預測范圍、預測時段與預測因子 165
7.4.2 影響源強核算 166
7.4.3 預測與評價方法 166
7.4.4 預測評價結論 168
7.5 土壤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 168
7.5.1 基本要求 168
7.5.2 環境保護措施 169
7.5.3 跟蹤監測 169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案例 169
課后練習 169
案例分析題 171
8 聲環境影響評價 173
8.1 基礎知識 174
8.1.1 聲與聲源 174
8.1.2 噪聲及噪聲污染 174
8.1.3 聲物理量 175
8.1.4 噪聲評價量 176
8.1.5 噪聲級的基本計算 178
8.2 聲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79
8.2.1 評價的基本任務 180
8.2.2 評價類別 180
8.2.3 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范圍 180
8.2.4 評價標準與評價年限 181
8.3 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81
8.3.1 聲環境保護目標調查 181
8.3.2 聲環境現狀調查 182
8.3.3 聲環境現狀評價 183
8.4 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83
8.4.1 預測范圍、預測點和評價點 183
8.4.2 預測與評價內容 183
8.4.3 預測需要的基礎數據 184
8.4.4 預測方法 184
8.4.5 預測模式 185
8.4.6 典型行業噪聲預測 189
8.5 噪聲防治對策 194
8.5.1 噪聲防治措施要求 194
8.5.2 噪聲防治途徑 194
8.6 噪聲監測計劃 195
8.7 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95
聲環境影響評價案例 195
課后練習 195
案例分析題 196
9 生態影響評價 199
9.1 概述 200
9.1.1 生態影響的特點 200
9.1.2 評價工作階段與內容 201
9.1.3 生態影響識別 201
9.1.4 生態保護目標確定 201
9.1.5 評價工作等級 204
9.1.6 評價范圍 204
9.2 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205
9.2.1 基本要求 205
9.2.2 生態現狀調查內容 205
9.2.3 生態現狀調查方法 206
9.3 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07
9.3.1 基本要求 207
9.3.2 預測與評價內容 207
9.3.3 生態影響評價方法 208
9.3.4 生態影響評價圖件 211
9.4 生態影響緩解對策與措施 212
9.4.1 基本原則 212
9.4.2 生態保護措施 212
9.4.3 生態監測和環境管理 213
9.5 生態影響評價結論 213
生態影響評價案例 213
課后練習 213
案例分析題 215
10 環境風險評價 217
10.1 概述 218
10.1.1 風險 219
10.1.2 環境風險 220
10.1.3 環境風險評價 220
10.1.4 環境風險評價與其他評價的區別 221
10.2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 222
10.2.1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程序與 內容 222
10.2.2 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 224
10.2.3 環境風險評價范圍 227
10.2.4 風險調查 227
10.2.5 風險識別 227
10.2.6 風險事故情形分析 228
10.2.7 風險預測與評價 232
10.2.8 評價結論與建議 234
10.3 環境風險管理 235
10.3.1 環境風險管理的概念 235
10.3.2 環境風險管理的內容 235
10.3.3 環境風險管理方法 236
10.3.4 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管理 237
環境風險評價案例 238
課后練習 238
案例分析題 239
11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241
11.1 概述 242
11.1.1 基本概念 242
11.1.2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 243
11.1.3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 243
11.1.4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適用范圍與 評價要求 243
11.1.5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要求 244
11.2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和流程 244
11.2.1 評價范圍 244
11.2.2 評價流程 244
11.3 規劃分析 245
11.3.1 規劃概述 246
11.3.2 規劃協調性分析 246
11.4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246
11.4.1 現狀調查內容 246
11.4.2 現狀評價 247
11.4.3 回顧性分析與制約因素分析 248
11.5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48
11.5.1 環境影響識別 248
11.5.2 環境目標與評價指標確定 248
11.6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9
11.6.1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的基本要求 249
11.6.2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的內容 249
11.7 規劃方案綜合論證與優化調整建議 250
11.7.1 規劃方案綜合論證 250
11.7.2 規劃方案的優化調整建議 251
11.8 環境影響減緩對策與措施 251
11.9 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計劃 252
11.10 公眾參與和會商 252
11.10.1 公眾參與 252
11.10.2 會商 253
11.11 評價結論 253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案例 254
課后練習 254
案例分析題 255
參考文獻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