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語言簡潔、具有突破性觀點的絕佳經濟史巨著,多年來還是西方經濟學必讀經典。針對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這一課題,作者采取了不同于過去的創新視角,運用了交易成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以及所有權理論,從而被認為實現了“經濟史和經濟理論的統一”。
本書的論述目標是,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去尋找產業革命成因的偏見,而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的漫長孕育過程中去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本書的觀點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界的極大興趣,不斷有追隨者和仿效者出現,本書的廣泛影響也成為作者獲得諾獎的主因。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1920—2015)
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家,于1942、1952年分別獲得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由于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而榮獲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教于華盛頓大學、劍橋大學等,兼任《經濟史雜志》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西方經濟協會會長。
作為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諾斯教授不僅提出了在新經濟制度學中獨領風騷的制度變遷理論,而且在廣泛吸收各家之長的基礎上構建了自己恢弘龐大的思想體系。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史問題,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獨特貢獻。主要著作:《制度變遷與美國經濟增長》《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西方世界的興起》《美國過去的增長與福利:新經濟史》等。
第一篇 理論框架和全書概覽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全書概覽
第二篇 公元900年至1500年
第三章 對土地和人的財產權利
第四章 中世紀初期結束時的經濟狀況
第五章 中世紀盛期:邊疆運動
第六章 13世紀的歐洲
第七章 14世紀和15世紀
第三篇 公元1500年至1700年
第八章 財政政策與財產權
第九章 近代初期
第十章 法國和西班牙——競爭失敗的國家
第十一章 荷蘭及其成功的經濟增長
第十二章 英 國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