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書籍已經不少。其中,相當一部分出自資深教育工作者,他們對院校、專業的評價,功力深厚;還有一部分,是出自人力資源工作者,他們對專業選擇、職業規劃,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成熟的方法論;當然,也有一些出自網紅之手,主要是圍繞職業選擇和人生發展的心靈雞湯。筆者的本職工作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和數據分析師,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數據分析是我的看家本領,因此,數據分析是本書給讀者提供的價值之一。教育雖說不是筆者的本職工作,但我認為這并不影響我寫出一本能服務廣大家長的好書,因為只要身為家長,就已經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筆者從 2014 年起走進教育圈,從研究學區房、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到研究高考,周圍皆是教育工作者、前輩家長。事實上,家長圈里為家長們提供指引的,相當一部分是前輩家長,他們的經驗多是以人為本,非常具有實戰性。
2017 年,北京頒布落實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改為 3+3 選科。筆者意識到,這對高中家長來說將是一種顛覆性的挑戰:等于把研究專業的工作,從高三提前到了高一;而且在研究了批高考改革省份的相關政策后,發現更大的挑戰在于志愿填報和選科。這些挑戰,源于對復雜政策的準確理解,更源于對各種數據的精確分析!所以從那時起,筆者就進行了相關的政策研究和技術儲備,并和幾位伙伴建立了高考研究的交流群,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幫助家長。
筆者首先研究的是選科和賦分,并早在家長幫論壇分享了相關的數據分析。而在旁觀并研究 20152019 年這五年的高考志愿填報,陪伴 2020、2021 兩屆高考家長完成志愿填報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高考改革過程中,志愿填報工作才是真正復雜的!在這個過程中,臨陣磨槍的家長和未雨綢繆的家長差別非常大:有些家長,臨到高考志愿填報,還對一些基本的規則問題都搞不清楚;有些家長,不僅能快速消化并充分利用我們分享的數據,而且還能對報考的博弈過程做出科學的預判,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和目標院校的招辦團隊溝通,深入了解,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至于強基計劃、綜合評價自主招生這些方面的準備,家長的差異也非常大:有的考生明明有機會,但卻由于不了解而錯過機會;有的明明沒有機會,卻被培訓機構忽悠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也有課代表級的家長,利用得恰到好處,對整個高招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準確地踩在點上。這些成功的案例都源于家長的提前研究。
這期間,有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作為研究群群主和數據的整理研究者,把過去的這些經驗、智慧整理出書,分享給更多的讀者。我也非常愿意把我所擅長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幫助變革下的家長提前掌握高招相關政策,提升信息系統分析能力,更好地應對選科、志愿填報的挑戰,踏準招生工作的節奏,科學地決策。
同時,筆者也將整理的選科和志愿填報數據,作為本書的配套資料,一同提供給大家。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相關文件,包括:《2024 年北京招生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分析》《2022 年高考數據合集》《輪雙一流與第四輪學科評估》及本書第七章配套材料。
由于高考的改革處于現在進行時,每屆都會有一定的調整,比如:
1. 筆者建議研究專業實力,參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但正在進行的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2022 年高考前應該能夠公布結果。
2. 本書使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為* 2017 年公布的首輪名單,作為五年一周期的項目。新一輪雙一流高校的名單,在 2022 年高考前很可能會公布。
但這些并不意味著這本書會過時。高考政策每年都會有細微的調整,即便是時效性強的微信公眾號,往前翻一個月,里面的信息都有可能過時。但是家長需要具備的態度,需要建立的意識、思維和視角,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分析技能,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一旦掌握了這些內容,信息獲取的能力會大大加強,日常對各種新政策的消化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雖然從 2015 年至今,筆者研究高招工作已經 6 年有余,但部分內容難免有所紕漏。相關觀點和分析,雖源于數據分析,但也無法排除對數據背后的成因分析仍不夠深入,導致結論不夠嚴謹、全面。所以,歡迎廣大讀者拍磚,以便在后續的改版中不斷完善改進,更好地服務家長。
編者
2021 年 12 月
如何使用本書 1
章 新高考新挑戰
第二章 新高考五大變化
節 變化一:選科 8
第二節 變化二:賦分制 9
第三節 變化三:選考科目要求 13
第四節 變化四:以專業組為單位報志愿 14
第五節 變化五:按大類招生 17
第六節 更多相關問題 18
總結 19
第三章 如何選科
節 選科參考的 5 大要素 21
第二節 考生志向的梳理和分析 22
第三節 梳理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 27
第四節 評估優勢學科 40
第五節 評估對學習與備考模式差異的適應性 41
第六節 了解賦分體系下,各科究竟有多大差異 44
第七節 賦分博弈形成的原因 45
第八節 他省之石 47
第九節 終如何權衡決策 48
第四章 備考
節 高中階段的學習 52
第二節 考前準備 54
第五章 熟悉高招工作節奏,做好提前規劃
節 全年招生工作節奏 57
第二節 需要做好提前規劃的招生類型 61
一、了解高招流程 61
二、面向高二及以下年級提前錄取的方式和學科競賽生通路 64
三、高分考生的通路:強基計劃招生、綜合評價招生、港澳高校內地招生等 67
四、體育類招生項目:體育單招、高水平運動隊及體育類專業 72
五、藝術類招生項目:高水平藝術團、藝術類院校校考及藝術類專業等 74
六、面向特殊志向的招生:飛行員、公安、消防、軍事院校、特殊院校等 78
七、春季高職自主招生 79
第三節 需要提前關注的網站 80
第六章 備戰志愿填報
節 了解高考報志愿的復雜性 84
一、高考填報志愿和準備工作時間表 84
二、需要掌握的知識 87
第二節 預習課:了解大學 88
一、高等院校的分類 88
二、高等院校的辦學水平和歸屬 89
三、關于大學排名 91
四、其他的各種頭銜 92
五、高考錄取分數線的梯隊 95
六、關于京外院校的分析研究 105
第三節 預習第二課:掌握如何分析報考的目標志愿 108
一、分校區和三本學院切莫混淆 108
二、了解中外合作專業 110
三、了解雙培、外培、農村專項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定向就業醫生 110
四、對目標院校專業的分析 112
五、對目標專業組和招生大類的分析 115
第四節 預習第三課:掌握填報志愿規則和策略 117
一、玩轉普通批次的志愿填報 117
二、了解提前批次和特殊類型批次的志愿填報 124
三、關于專科招生與錄取 129
四、志愿填報的基本思路和法則總結 130
第七章 分析工具在選科與志愿填報中的應用
節 分析數據的來源 134
第二節 Excel 相關功能 136
一、基礎功能和技巧 136
二、高級技巧 150
第三節 應用案例 164
一、分析選科數據 164
二、錄取層次分析 171
三、招生計劃專項分析 176
四、篩選目標志愿 177
第八章 帶您體驗高三報志愿前的忙碌三周
附錄 194
一、高考改革相關大事記 194
(一)關于全國高考改革的進展大事記 194
(二)關于北京中高考招生改革的進展大事記 196
二、北京選科相關文件和研究 197
(一)2020 年高考選科限制的數據分析 197
(二)2020 年北京高考選科成績分布與賦分分析 206
(三)2021 年北京高考選科成績分布與賦分分析 212
(四)《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中*確定的選科要求 215
三、2021 年涉及校考、面試的相關信息 223
(一)2021 年高考綜合評價招生日程 223
(二)2021 年高考港澳臺學校招生信息匯總 226
(三)2021 年高考強基計劃招生日程 228
(四)2021 年高考高水平運動隊和高水平藝術團招生日程 229
(五)2021 年高考重點藝術院校招生日程 231
(六)* 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 [ 教學〔2021〕2
號 ] 摘要 232
(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學〔2021〕3 號 ] 摘要 234
四、院校信息 236
重點大學相關信息 236
五、專業評估相關資料整理 256
六、2021 年高考志愿填報相關材料 288
(一)北京市 2021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288
(二)北京市 2021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須知 295
七、2022 年高考信息 305
(一)關于做好 2022 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 305
(二)北京教育考試院關于做好北京市 2022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 306
(三)北京市 2022 年高考美術類專業統一考試考生須知 309
(四)北京市 2022 年高考美術類專業統一考試考試大綱 310
(五)北京市 2022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育專業考試考生須知 311
名詞解釋 313
一、高考相關詞匯 313
二、升學規劃常見詞匯 315
三、招生計劃常見詞匯 316
四、招生工作與志愿填報常見詞匯 317
五、院校歸屬、辦學性質、辦學水平常見詞匯 318
六、院校頭銜常見詞匯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