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20講中刑法總論部分10講的文字實錄,由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
本書面向刑法司法適用中的核心議題,涵蓋了結果避免可能性、規范保護目的理論、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正犯與主犯的關系、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等10個刑法適用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成書之前的系列講座的主講人、與談人均為“80后”青年刑法學者,主持人則是期刊編輯和律師,集合了更多國內刑法學者中的強勁、精銳力量,繼續尋求最前沿的刑法理論研究與最迫切的刑法實踐需求的結合,妥善回答當代中國的刑法問題,解決中國刑事實務中的難題。講座在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形式,不斷促進“青年”和“實務”的融合,讓青年學者有更大的學術舞臺,讓實務界更多傾聽青年學者的聲音,也讓實踐得到更新鮮的理論滋養。
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繼續產生積極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
車浩,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九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著有《階層犯罪論的構造》《刑法教義的本土形塑》《車浩的刑法題》等作品。曾掛職任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趙春雨,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盈科全國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盈科刑辯學院院長,北京市律師協會刑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法律碩士校外導師。主編《“盈”的秘密:有效辯護的47個制 勝思維》《“盈”的秘密2:有效辯護的53個證據突 破》系列作品。
第一講結果避免可能性的案例與規則
第二講規范保護目的理論的司法適用
第三講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
第四講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
——兼論防衛過當民刑二元化的立法模式的法律依據
第五講違法性認識的理論與實踐
第六講期待可能性的司法適用
第七講正犯與主犯的關系
第八講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
第九講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
第十講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
后記把“青年”和“實務”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