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烏卡:不確定時代的長期主義思考(《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最新思考力作)
定 價:¥58
中 教 價:¥37.70 (6.50折)
庫 存 數: 0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傳播,顛覆了國家治理、企業經濟運行和個人交往的方式,革新了人們的固有認知。人們不禁會問: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模樣?世界又該何去何從?職場中的個人又該如何應對工作的未來?
疫情時代讓每個人都對烏卡(VUCA)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烏卡是Volatile(波動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和Ambiguity(模糊性)的集合。在我們身處的21世紀20年代,理解烏卡并超越烏卡,成為必須。
書中從三個維度系統梳理了未來世界的新格局。第一個維度分析了不確定性給全球主要國家經濟、教育、環境和科技帶來的反思;第二個維度深入微觀層面,展現了企業和組織的變革與創新;第三個維度關注個人,探討疫情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及未來工作的影響。 作者認為,面對越來越來的黑天鵝事件,唯有擁抱長期主義,以不變應萬變,才是這個多變時代的生存指南。
★波動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烏卡時代(VUCA)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文釗、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 聯袂推薦
吳晨
《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曾任歐洲金融(亞太區)總編輯,《財務總監》雜志主編。研究范圍涵蓋國內外的科技趨勢,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與自動化,及它們對商業的影響;創新的驅動力,以及管理領域里的實踐。
已出版《聚變:商業和科技的前沿思考》《轉型思維: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快速應變》。
形勢篇:注定不平凡的20年代
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后曾經說了這么一句話:很多時候是十年如一日,另一些時候卻是一日如十年,在經歷長時間的停滯之后,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劇變。用列寧的這句話來描述新冠肺炎疫情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給全世界帶來的改變,再貼切不過了。
危機識韌性
后新冠肺炎疫情時代,如何迎擊全球化的挑戰?
貧富差距拉大是貿易戰的根本原因
應對危機的思維框架
英國脫歐話德國
英國,在帝國想象中迷失:從蘇伊士運河說起
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從大分流看制度創新
創新篇:科學、教育與變革
科學、創新、變革的基礎是教育,尤其是適應未來劇變時代的教育,其核心不是功利心推動的零和游戲,而是好奇心推動的多樣化發展。
科學態度,創新的基礎
科研與創新,追尋“無盡的前沿”
私人航天新紀元,商業推動應用創新
斯坦福,“發財大學”的產學研之路
美國精英教育的盲點與顛覆
組織篇:擁抱長期主義
克里斯坦森教授曾經戲言,自己去世之后,天使們會在天堂門口先面試一下自己,決定是否讓他進天堂。那時候,他首先會問一個問題,這個給圣保羅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你只提供過去的數據,而不是未來的數據?
劇變時代,需要擁抱長期主義
巴塞羅那圣家堂的啟示
如何造就迅速應對劇變的組織文化
企業帝國掌門人的謝幕
戰略冗余的重要性
組織的變革與創新
個人篇:20年代,職場的劇變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強調的是對抗性的零和游戲;“人為培根,我為煎蛋”,則更可能是人與人合作的常態。你日常行事,是愿意做煎蛋,還是培根?
工作的未來
多元視角的重要性
成名秘訣
高管教練是黏合劑和祛病師
企業文化相對論
代跋:2021,需要擁抱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