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年鑒》編輯工作是在《國醫年鑒》編委會指導下,由《國醫年鑒》編輯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
《國醫年鑒》編委會是由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治未病與亞健康分會推薦的中醫藥與亞健康領域專家、社會知名人士、企業經營管理專家等組成。
實錄中醫藥行業年度法規、重大事件;記錄中醫藥學術科研成果、教育文化和民間特色經驗;編錄中醫藥世家方藥技藝傳承發展脈絡;中醫藥名人成長經歷、醫學感悟;輯錄中醫藥年度人物重大影響,學術成就;選錄國內外中醫藥文化史實、趣文。搭建一切有志、有成就中醫藥事業者的展示平臺。
這一卷《國醫年鑒》內容非常豐厚,不僅是篇幅上,更具有其歷史性的內涵。
2020年新春伊始,人類第一次遭遇來歷不明的新冠肺炎病毒。在抗疫中,中醫人和中醫中藥發揮了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本卷“年度人物”聚焦三位杰出的中醫藥抗疫代表,主要摘選了他們組織和領導抗疫的中醫藥思路和方法,這是寶貴的紀實和傳承。
中央指導組專家72歲的張伯禮院士臨危受命,正月初二奉命出征武漢,馳援火線82天,“在去武漢的飛機上,張伯禮開始做安排。他要求團隊成員立刻編纂一個有關新冠肺炎證候的調查表,做成軟件裝進100部手機里。他要在到達武漢的第一時間把這些手機發給醫生,請他們進入病區拍攝舌象照片,進行證候調查!
“一種新出現的疫病,西醫關注的是病毒,他們要破解病毒的結構,知道病毒是如何侵入人體的,再研發疫苗和藥物!睆埐Y解釋道,而中醫關注的是病毒入體后人會出現什么反應,醫生由此辨證論治。
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于1月24日大年三十到達武漢。他指出“通過在一線的診療,我發現這個病同時引起人體兩個系統的問題,一個是呼吸系統,中醫講是肺的病,癥狀有咳嗽和發熱;另一個是消化系統,很多病人表現為食欲非常不好,一個星期都不想吃東西,有的出現乏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中醫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一一病在胃,腹瀉一一病在腸。而腸胃的問題都屬于脾。于是對新冠肺炎有了兩個明確的定位,一個病位在肺,一個病位在脾”。
仝小林院士根據病毒入侵人體后的癥狀反映做出子判斷,從后來的逝者遺體解剖得到印證,新冠肺炎逝者肺部病變之外,還有脾臟明顯縮小的現象。
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劉清泉,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81天,總結實戰經驗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屬于“濕瘟”范疇,病程纏綿,它不像風熱夾濕,熱邪一除熱自清,患者比較容易痊愈。濕邪纏綿,如油裹面,所以,中醫同道在選方用藥時尤其需要謹慎,將本病的“濕毒化熱”與“熱毒夾濕”區別開,不要出現方向上的錯誤,它們的用藥思路截然不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以“濕毒”為主,并不是熱毒夾濕。熱毒夾濕證,用清熱解毒加祛濕之法即可。熱毒一清,濕自然就沒了。對于濕毒化熱、濕毒蘊熱的情況下,如果貿然清熱解毒,過早用上寒涼藥物,必然會導致濕邪加重,會出現“冰伏”,反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本病應該化濕為主,芳香化濁辟穢,透表散邪,升降脾胃,這是我們治療的核心。
上述專家的抗疫思路和方法,既是當前持續抗疫的指導方略,還是中醫藥學術的寶貴財富。全國各地陸續報道中醫藥全面深度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同時產生了一批來自臨床一線的中醫藥抗疫科研成果:《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專著已出版;陜西兩個治療新冠肺炎中藥制劑獲批,山東省中醫院新冠肺炎康復期中藥制劑獲批,廣西桂林市中醫醫院新冠肺炎制劑獲備案,還有民間中醫紛紛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捐方獻計。鑒于中醫中藥抗擊新冠疫情的有效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4月1日召開抗疫一線專家院士和科研工作者座談會上,提出要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在新冠肺炎防控國際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本卷“合作交流”欄目可以看到:中伊兩國專家交流新冠肺炎治療方案、四川與非洲四國分享中醫抗疫經驗、湖南向土耳其介紹中醫防治新冠、山東濟南將規劃建設中醫藥國際交流中心。
本卷輯錄體現出社會對中醫藥的關注和認識都達到新的高度。從政策法規層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學術建設方面,《中醫藥一一枸杞子》ISO國際標準發布;我國中藥發展史上第一部道地藥材標準匯編N-《道地藥材標準匯編》新書發布。助力全民健康的亞健康調理產業呈現品牌化,有些還向學術流派發展。本卷杏林故事富有創新學術思維和中醫文化蘊含的家國情懷,如“劉清泉院長談如何以中醫之道馭西醫之術”“建黨百年,難忘薛和昉先生幫助毛主席救中醫”。本卷另一個可讀之處是很多民間中醫撰述了自己的家傳,更有非中醫專業的社會人士,通過刻苦努力自學中醫中藥,有所成就。
可以預期,隨著中醫藥的不斷傳播、傳承,這一中華文化寶庫將會更加璀璨。本卷之序言,是個承上啟下的節點,來年,我們都將有更好的呈現。
政策法規選編
1.省級中藥材標準和飲片炮制規范中標準物質有關事宜
2.關于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3.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
4.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5.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
6.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
重大事件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前方工作組召開座談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講話精神
2.余艷紅、孫達參加國家中醫藥局國際合作司黨支部“戰疫黨旗紅奉獻當先鋒——紀念建黨99周年‘向黨說句心里話’主題黨日活動”
3.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為人民群眾健康作出新貢獻
4.吉林省2020年中醫藥工作要點印發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5.中央指導組召開抗疫一線專家院士和科研工作者座談會孫春蘭: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在國際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6.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對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管理工作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范“清肺排毒湯”使用及生產
8.兩名中醫人獲評心肺復蘇與精準健康傳播新聞人物
9.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聯合召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項目視頻推進會
10.北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醫藥治療率達100%
11.《全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解讀
12.權威中醫藥學術機構首次評估三級中醫醫院百強榜單新出爐
年度人物
1.張伯禮
2.仝小林
3.劉清泉
中醫藥名人榜(按姓氏筆畫排序)
1.鄧一刀
2.盧日陽
3.史兆山
4.付軍
5.朱繼濤
6.劉能才
7.劉勰斌
8.許成勇
9.嚴仲新
10.杜曉生
11.李勝濤
12.楊春風
13.楊俊卿
14.吳步炳
15.張長青
16.陳四巧
17.周俊亮
18.周繼輝
19.鄭衛東
20.趙順榮
21.錢同山
22.談文澍
23.常秀生
24.康明
25.韓士兵
26.戴東云
27.戴哲華
28.藏平立
……
世家傳承(按姓氏筆畫排序)
中醫藥傳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中醫藥特色個人秀(按姓氏筆畫排序)
學術流派(按流派首字排序)
治未病與亞健康
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醫藥教育與文化
年度成果
特色醫案
百家學說
杏林故事
海外中醫藥
警示臺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