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上進行了探索性創新。在學術思想上,本書認為供給側結構改革也應關注全球價值鏈條上的進口供給問題,進口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通過投入產出機制、供應鏈機制和產業集聚機制等會產生內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既會影響國內的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也會影響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在學術觀點上,本書提出價值鏈質量概念及其測算方法,并應用于進口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的互動機制研究。包含來源地和技術復雜度等多方面異質性的中間進口品所引致的進口價值鏈不僅有長度上的差異,更有質量上的不同。一國欲獲得進口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的良性互動發展效果,要著重改善進口價值鏈質量。在研究方法上,本書強調世界投入產出模型與國內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的結合應用,利用線性規劃技術將世界投入產出表與國內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相結合,分別構建了國內八大經濟區域、國內30個省區市的嵌入式世界投入產出表,并應用于中國內部區域和省區市的細化研究。
高敬峰,山東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全球價值鏈分工問題研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項目和山東省自然基金、社科基金等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