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及其培養》考察了當下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外在社會因素與內在生成機制做了相應的理論分析,尤其從“情感”的視角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生成的內在路徑進行了一些思考,最終嘗試提出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理念、原則與路徑,可以為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一些建議或意見參考。
責任是人之為人的一種需要,是由人類的本性所決定的。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憂那思認為,“當代倫理學的核心問題就是責任問題”。責任并不囿于某一個學科理論,而是關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未來發展等一切關系的實踐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大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自十九大以來,全國教育大會、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等重要政策文本中,都強調要培養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責任不僅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石,也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前途、民族的興衰榮辱。
在經濟結構轉型、環境污染、利益沖突、價值觀沖擊等系列社會矛盾的挑戰下,關注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群體的責任擔當,加強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已然成為新時代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本書通過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和影響因素的實證調查與統計分析,深入探討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生成機制,同時,結合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現狀及實踐探索,系統提出了高等學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理念、原則和路徑等,以期較為全面地建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體系。
概念分析是理論研究的前提和基礎,綜合已有研究,本書把“社會責任感”界定為:在無任何制度或權力約束的情境下,個體對自己、家庭、他人、集體、國家和全人類積極地選擇去完成某件道義上應當的事情的態度或情感體驗。社會責任感是個體而非集體的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自律而非他律的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的動機是自愛與利他的統一;社會責任感的內容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基于對“社會責任感”的理解,本書編制了較為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考察分析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從而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提供現實參考和可能路徑。經過實證調查發現:(1)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總體特點表現為:強度不很低,并不呈現簡單的弱化表象;各個維度和各個層面的社會責任感呈現“差序式”特點,大學生對與己利益關聯緊密的對象(家庭、自我)的責任感強度較高,而對與己無緊密關聯的對象(國家、全人類)的責任感強度較低;“知行脫節”的問題依然存在;自我實現和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較為凸出。(2)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人口變量學特點表現為:“男女有別”、“非獨生子女優勢”、“學生干部無示范效應”、“城鄉有差異”、無傳統“精英化”優勢、再現“階層差異”。(3)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因素依次為:歸屬感、自我效能感、主體感,這也提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及特定情境中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
基于實證調查結果,本書從社會責任感形成的外部社會場域和內在機制兩個方面進行相關的理論分析。外部社會場域是指外部的社會因素,是當代大學生身在其中、必須正視和直面的問題,這些因素主要來自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的影響、傳統倫理文化的浸染及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市場經濟可能使大學生“言利”而“忘義”、注重“利己”而忘卻“利他”、充滿“個性”而缺失社會關懷。社會轉型造成的價值失范從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差序格局”的人倫關系規定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差序式”特點,即大學生在微觀層面的責任感大于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責任感,對家庭的責任感高于對自我的責任感。西方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使大學生群體形成了“多元自我”,再加上自由、權利等思想的侵入,大學生的責任觀念和價值立場遭遇了危機與挑戰,“個人一社會”關系引發的不同政治立場影響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吳康妮,女,1982年生,重慶巫山人。2016年畢業于西南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德育與教師教育,已主持和參與課題多項,先后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教育理論與實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
導論
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的邏輯理論
第一章 社會責任感的概念研究
一、責任
二、責任感
三、責任感相關概念辨析
四、社會責任感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問卷編制與調查實施
一、調查問卷整體構想
二、調查問卷設計說明
三、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四、正式施測
五、資料的處理及錄入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分析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社會場域
一、社會轉型與經濟轉軌
二、傳統文化與現實倫理
三、改革開放與價值多元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內在機制
一、社會責任感是在關系聯結中的不斷生成
二、社會責任感是在對責任經驗的不斷改造重組中走向成熟
三、社會責任感伴隨情感的孕育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情感品質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大學何為?
一、大學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必要性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現狀
三、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實踐策略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一、中文著作
二、中文期刊
三、中文學位論文
四、漢譯著作
五、英文著作
六、英文期刊
附錄
附錄1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問卷編制與調查實施
附錄2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