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汪清秀、牛海亮編寫的《中國歷代文學名 家成才故事》分為六編,精選了中國歷代文學名家成 才故事近八十篇,從 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他們從小立志立德、刻苦學習的過 程和堅持正義、 報效祖國的事跡。他們的成長環境、性格特點和時代 背景雖然不同, 但其天賦才情、堅韌不拔、獨樹一幟的品德與精神, 給讀者以新的啟示 與鼓舞。書中文字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 性強,是青少年讀者 實現理想抱負、文學愛好者探索學習和專業人士研究 借鑒的參考書。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名家是指發表、出版過有一定質量的文學作品,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張爽、汪清秀、牛海亮編寫的《中國歷代文學名家成才故事》文字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強,是青少年讀者實現理想抱負、文學愛好者探索學習和專業人士研究借鑒的參考書。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 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 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名家 是指發表、出版過有一定質量的文 學作品,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 文化燦爛,人才輩出,而文學名家們 站在歷史的前沿,以前瞻性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和 筆墨對促進中 華傳統文化發展、社會進步、傳承古代文明以及民族 團結等方面做 出了重大貢獻。
古往今來,文學名家們為弘揚中華民族之精神, 即高尚的愛國 情操,勤勞勇敢,不屈不饒、自強不息等點點滴滴, 蜚聲海內外。其 中,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選為世界文化 名人;1957年, 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歷史之父”;1958年, 關漢卿被世界和 平理事會推選為世界文化名人;1962年,杜甫被世界 和平理事會推 選為世界文化名人。
本書精選了我國歷代具有卓越建樹,具有代表性 和重要地住 及影響力的著名文學名家。思想家、政治家原則上不 入選。如孔 子(孔丘)、孟子(孟柯),許多辭典辭書上稱之為思想 家、政治家、教 育家,而沒稱他們為文學家,故均不在入選之列。在 選材上由于作 家文學類別不盡相同,如詩家、詞家、散文家、小說 家、戲劇家,所列 作品均為能反映其主要成就的代表作。由于篇幅和編 寫角度的需 要,難免會忽略某些很有特色的作家。
第一編 先秦和秦漢文學時期
一、屈原:“楚辭”文體,詩歌之父
二、宋玉:稱艷情祖師,享“賦祖”美譽
三、賈誼:文采斐然,英氣勃勃
四、司馬相如:“賦圣”傳古今,演繹“鳳求凰”
五、東方朔:睿智詼諧,滑稽之雄
六、司馬遷:史學泰斗,文學大家
七、揚雄:作賦圣手,漢代大儒
八、班固:潛心修《漢書》,明帝稱奇作
九、孔融:“建安七予”,文章宗師
十、蔡文姬:才女歸漢,未能兩全
第二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B寸期
一、曹丕:建安風骨,論評之祖
二、曹植:七步成詩,才高“八斗”
三、阮籍:“正始之音”,比肩嵇康
四、左思:寫成《三都賦》,洛陽紙價高
五、陶淵明:稱“田園詩人”,顯“老莊思想”
六、謝眺:競陵八友之首,創永明體新詩
七、蕭統:博學擅文禮佛,編 纂《昭明文選》
第三編 隋唐五代文學日寸期
一、駱賓王:七歲詩《詠鵝》,南天駱恩師
二、王勃:崇尚實用,堪稱“詩杰”
三、楊炯:少年稱神童,名世《從軍行》
四、陳子昂:俯仰古今,人稱“詩骨”
五、張說:文武兼資之,燕許大手筆
六、盂浩然:交天下朋友,詩山水田園
七、王昌齡:邊塞詩人,“七絕圣手”
八、王維:擅長山水詩,后人稱“詩佛”
九、李白:浪漫豪放,飄逸“詩仙”
十、杜甫:為人典則,尊稱“詩圣”
十一、孟郊:苦吟詩人,世稱“詩囚”
十二、韓愈:倡“古文運動”,名“文章巨公”
十三、自居易:素有詩魔、詩王之稱
十四、劉禹錫:“詩豪”之稱,文壇斗士
十五、柳宗元:詩文杰出,勤政為民
十六、元稹:風流才子,世稱“元白”
十七、李賀:浪漫情懷,世稱“詩鬼”
十八、杜牧:詩文擅長,放曠不羈
十九、李商隱:仕途平庸,詩著“無題”
二十、李煜:跌宕人生,“千古詞帝”
第四編 宋代文學時期
一、范仲淹:先憂后樂,文以載道
二、梅堯臣:世稱“梅直講”,宋詩“開山祖”
三、歐陽修:千古文章,一代儒宗
四、蘇洵:文人家庭,第一奇跡
五、曾鞏:先道后文,政績耀眼
六、王安石:新黨領袖,大家風范
七、蘇軾:仕途多舛,文藝全才
八、蘇轍:淡泊沉靜,自成一家
九、黃庭堅:孝配古人,詩書名世
十、李清照:第一才女,婉約詞宗
十一、陸游:詩人之冠,愛情凄美
十二、范成大:詩壇巨匠,一身正氣
十三、楊萬里:獨創“誠齋體”,詩體又一家
十四、辛棄疾:人中之杰,“詞中之龍”
十五、文天祥:民族英雄,愛國詩人
第五編 元代和明代文學耐期
一、關漢卿:曲家大圣人,著作《竇娥冤》
二、施耐庵:創作《水滸傳》,堪稱里程碑
三、宋濂:開國文臣之首,當世文章第一
四、劉基:博覽群書,詩文大家
五、羅貫中:歷史小說巨擘,編著《三國演義》
六、謝榛:七子結詩社,后世留聲名
七、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創作《西游記》
八、歸有光:“昆山三絕”之一,散文“明文第一”
九、李攀龍:文武雙全宗工巨匠
十、湯顯祖:推絕代奇才,崇千秋詞匠
十一、馮夢龍:明文學巨匠,俗文學泰斗
第六編 清代文學期
一、金圣嘆:詼諧幽默,評論大家
二、李漁:清戲劇泰斗,著《閑情偶寄》
三、王士禎:博學好古,一代宗匠
四、劉大椐:文筆人間,桐城中堅
五、吳敬梓:樹諷刺典范,著《儒林外史》
六、曹雪芹:歷盡十年苦,創作《紅樓夢》
七、袁枚:與紀昀齊名,稱性靈大家
八、紀昀:一代通儒,文壇領袖
九、蔣士銓:詩標“當代之首”,曲為“近時第一”
十、趙翼:論詩重“靈性”,當代第一流
十一、姚鼐:桐城派“三絕”,文壇上宗師
十二、龔自珍:愛國志士,改良先驅
十三、吳趼人:幽默詼諧,“小說巨子”
十四、曾樸:撰著《孽海花》,創辦“小說林社”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 和他同在朝列,想爭 得楚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懷王讓屈 原制訂法令,屈原 起草尚未定稿,靳尚見了就想強行更改,以此邀功, 遭到屈原的反對a 于是他就在楚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 訂法令,大家沒有 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 說:除了我,沒有人 能做到。”于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和誣陷,楚懷 王很生氣,于是就 疏遠了屈原。
不久,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轉任三閭大夫,掌 管王族昭、屈、景三 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遭張儀離間,創作《離騷》 因為齊楚等國聯盟,秦國不敢輕舉妄動,而聽到 楚懷王疏遠了屈原 的消息,秦王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 ,六國聯盟中,齊 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他們,聯盟也就散了。他 愿意趁楚國內部不 和之機,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秦王大喜,準備了金 銀財寶,交給張儀 帶去。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偽裝辭去秦國相位,向 楚國出發。張儀到 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 合對雙方的好處, 屈原說:“楚國不能改變六國聯盟的主張。” 于是,張儀又告訴子蘭說:“有了六國聯盟,楚 懷王才信任屈原,拆 散了聯盟,屈原就沒有什么可怕了。”子蘭聽了,十 分高興。子蘭又引見 了楚懷王最寵愛的王后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 白璧獻給了鄭袖, 鄭袖表示,愿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盟。大家認為: “要秦楚聯合,先要 拆散六國聯盟;要拆散聯盟,先要楚懷王不信任屈原 。” 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 由鄭袖在楚懷王面 前透出這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