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被迫奮起還擊的戰爭,一段刻骨銘心的青春歲月,
演繹平常男女的血色浪漫;詮釋家國情懷的愛恨情仇:
一曲清脆悅耳的藍天鴿哨,回蕩對和平的吶喊與渴望。
阿井,本名何龍寧,壯族,廣西扶綏人。1984年入廣西師院政教系學習,1988年大學畢業后到南寧地區第二師范學校任教,1993年入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部學習,199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到廣西北海市政府辦工作,2001年9月,調入廣州市,現為廣州南沙新區公務員,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大學時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底線》。
《假若青春重來》:
飛機穿云破霧,漸漸消失在天際,我們一群孩子仍久久沉浸在剛才的追逐和興奮中,爭先恐后地述說著剛才那一幕情景。有的說“舅三看見我了”,有的說“看見舅三了”,有的說“看見舅三隔著玻璃窗向我微笑著招了招手”,有的還夸張地說“看見舅三用手拍了拍他腰間的手槍了”….
我們爭先恐后地說看到大盧,緣自大盧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其實,大盧并不是空軍,他在陸軍的部隊服役。在戰爭期間,大盧所在部隊作為高射炮兵部隊于1968年3月入y作戰,1969年2月回國。對于在國外作戰的事,大盧從不對任何人提起,就算復員回家后也是三緘其口,對自己家人和父母也不例外。后來,我從有關資料上得知,從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后勤等部隊,總計32萬余人,最高年份達17萬余人,在y國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筑路、構筑國防工程、掃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務。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在國內一直是保密的。直到1979年2月自衛還擊戰前夕才首次公開。當時為了保密,所有援y的中國軍人都穿著y國人民軍的軍裝、戴盔式帽,但不佩戴領章和帽徽,同時一律禁止進入有大使館和外國記者的y國首都河內,在戰場上犧牲的同志的骸骨都未能運回祖國,全部埋葬在y國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