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沙漠化逆轉的典型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作為研究區域,通過遙感和GIS技術、野外調查和查閱統計年鑒等方式獲取基礎研究數據,綜合分析了生態政策實施過程中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所受干擾的空間分布、強度和連通度;評價了農戶對生態政策實施的適應性感知、適應策略和影響適應策略選擇的因素;綜合生態、社會和政策子系統,評價了生態政策的影響下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的恢復力情況,并通過調整生態補償標準分析了未來沙漠化逆轉區恢復力變化趨勢。
侯彩霞,地理學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典型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及其影響機制研究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社會-生態系統視角的沙漠化逆轉區生態承載力研究。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和《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擔任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等期刊的審稿人。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沙漠化及其治理的背景和現狀
第二節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對沙漠化逆轉區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
第四節野外調研與基礎數據獲取
第五節研究方法
第六節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第二章國內外研究綜述
第一節社會-生態系統發展
第二節社會-生態系統內涵
第三節社會-生態系統適應性循環
第四節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
第五節沙漠化研究的發展
第六節沙漠化概念及成因
第三章研究區概況
第一節自然概況
第二節社會經濟概況
第四章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干擾分析
第一節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社會-生態系統干擾的空間分析
第三節社會-生態系統干擾的強度和連通度
第四節社會-生態系統干擾的空間結構
第五節討論
第五章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適應性評價
第一節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生態政策實施后草原生態環境恢復狀況
第三節農戶對生態政策的適應性
第四節農戶應對生態政策的適應策略及多樣性
第五節影響農戶適應策略及多樣性的因素
第六節討論
第六章基于意識-行為理論的農戶放牧行為影響因素
第一節理論回顧與研究設計
第二節數據來源和信效度檢驗
第三節模型驗證和結果解釋
第四節討論
第五節結論和建議
第七章沙漠化逆轉區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評價
第一節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模型建立及檢驗
第三節生態政策對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的影響
第四節不同補償標準下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預測
第五節討論
第八章沙漠化逆轉的社會-生態系統管理模式與對策
第一節沙漠化逆轉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二節農戶對社會保障系統的滿意度
第三節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第四節沙漠化逆轉的社會-生態系統管理模式
第五節沙漠化持續逆轉的管理對策
第九章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主要研究結論
第二節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附錄B
表目錄
表4-1鹽池縣社會-生態系統受干擾面積
表5-1農戶對生態政策適應性感知指標賦值
表5-2鹽池縣植被變化分級統計
表5-3鹽池縣2002~2015年草原監測結果
表5-4農戶對生態政策的適應性感知
表5-5不同類型農戶對生態政策的適應性感知
表5-6農戶應對生態政策的策略選擇
表5-7農戶適應策略選擇的生計資本影響因素指標
表5-8影響農戶生態政策適應策略類型及多樣性的因素
表6-1放牧行為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表6-2模型擬合優度指標
表6-3意識對行為意愿的主效應和意識之間的交互效應
表7-1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指標體系
表7-2模型仿真值與實際值相對誤差(部分例子)
表8-1沙漠化逆轉區農戶的社會保障體系
表8-2鹽池縣農業保險類型及金額
表8-3鹽池縣農業補助
表8-4農戶對社會保障系統的滿意度
圖目錄
圖1-1本書技術路線007
圖1-2鹽池縣農戶調查樣本點009
圖2-1社會-生態系統循環模式020
圖2-2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的球盆理論024
圖3-1研究區概況034
圖3-2鹽池縣年平均氣溫空間分布036
圖3-3鹽池縣年降水量空間分布037
圖3-4生態政策實施以來鹽池縣三次產業結構039
圖3-5生態政策實施以來鹽池縣農林牧業生產總值039
圖3-6生態政策實施以來鹽池縣城鄉居民收支情況040
圖4-1社會-生態系統干擾像元046
圖4-2鹽池縣社會-生態系統干擾聚類047
圖4-3鹽池縣社會-生態系統干擾值050
圖4-4鹽池縣社會-生態系統的干擾連通度(PDD)052
圖4-5社會-生態系統干擾類型053
圖4-6鹽池縣社會-生態系統受干擾類型054
圖5-1鹽池縣植被變化趨勢064
圖6-1農戶家庭基本狀況對意識-行為關系的作用機制模型085
圖6-2放牧行為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091
圖6-3草原依賴度與環境敏感度和補償機制滿意度的交互效應093
圖6-4青壯年勞動力數量和生計多樣性對草原依賴度和放牧行為的調節作用094
圖7-1草原社會-生態系統基本反饋回路結構104
圖7-2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因果關系106
圖7-3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系統動力學模型108
圖7-4不同生態補償標準下草原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情景111
圖8-1社會-生態系統管理效益評價體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