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七位在20世紀前半葉訪問中國的日本作家,介紹并梳理了這些作家筆下的中國形象。這段時間正是中日關系的多事之秋,作者所選取的作家大多曾在中國多地游歷,很多人有較深的中國古典文化造詣,與當時的中國文壇亦有很深的交往。中國對他們來說是熟悉而陌生的他者。這些作家帶著不可避免的島國視角看待當時的中國,留下了很多關于中國的細致、生動的記錄。
章 飄移的他者:近代百年日本知識人眼中的中國
一 江戶時期:從仰視到平視與蔑視
二 明治中前期:脫亞與興亞視野下的中國
三 明治后期:武力加持下的國族優劣觀
四 大正時期:對中國革命和民族主義的回應
五 尾崎秀實:昭和時代的異數
第二章 谷崎潤一郎的中國情結和中國意象
一 谷崎的中國因緣:古典文化、美食、旅行
二 谷崎與中國文壇的交往
三 谷崎筆下的中國:親切的他者
第三章 從古典到現實: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印象
一 古典中國的愛好者
二1921年的中國之行
三 從熟識到陌生
第四章 村松梢風:魔都意象的制造者
一 初到上海,愴然涕下
二 滬上文化界、政界印象
三 魔都欲海浮世繪
四 從贊美中國到與日本當局同調
第五章 金子光晴:不被時代吞沒的冷靜觀察者
一 與中國文藝界的交往
二 上海的大歡喜與大悲哀
三 歷經兵燹的舊時江南
四 戰時姿態:冷眼旁觀,孤軍奮戰
第六章 旅華十年,終是過客:草野心平對中國的了解與誤解
一 廣州:詩、青春、遠方和沙基慘案
二 盧溝橋事變:一把刀扎進身體
三 汪偽政權的文化官員
第七章 阿部知二:從北平到上海
一 無產階級意識與玫瑰花
二 古都印象:閑靜中醞釀著風暴
三 三心二意的日軍文化使節
四 大上海的好男好女
五 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阿部的戰后左轉
第八章 他山之石,彼岸之花:武田泰淳的中國認知
一 在戰爭中聽司馬遷時代的回響
二 在上海經歷戰敗
三 寫不盡的上海
四 以人間性概括中國文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