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城市職住關系對于交通具有重要影響。本書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職住關系與交通的時空交互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從居民個體、單個家庭、社區、城市和區域等多個空間尺度,采用現場勘測、問卷調查、深入訪談、大數據分析、模型模擬等方法,全面深入分析城市居民的就業地與居住地選址、家庭的就業-生活空間的形成過程、區域職住關系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職住平衡的標準與測定、居民交通出行行為、職住關系對于交通的影響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協調職住關系、標本兼治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就業-生活空間與交通行為的時空交互過程,實現緩解交通擁堵、交通節能減排、改善交通有關的公共健康、促進交通公平等目標。本書可供從事城鄉規劃學、公共管理學、地理學、土地資源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的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及高校學生參考使用。
趙鵬軍
----------------------------
趙鵬軍,男,荷蘭格洛林根大學規劃學博士、博士后,現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中心主任,SSCI期刊Cities主編。兼任新西蘭國家可持續城市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客座職員(Departmental Associate),國際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等編委。
第一章引言001
參考文獻010
第二章職住平衡測定方法與標準020
第一節基于空間分區的測定方法020
第二節基于分區測定方法的尺度效應和測定標準027
第三節基于個體出行行為的職住平衡測定方法031
第四節現有職住平衡方法的總結034
第五節基于 “職與生活均衡”的測定方法038
參考文獻046
第三章職住關系與交通相互作用的理論基礎052
第一節城市空間結構理論052
第二節區位論055
第三節出行行為理論059
第四節職住關系與居民出行交互作用理論063
第五節小結071
參考文獻073
第四章職住關系與交通相互作用的實證依據078
第一節職住關系對通勤出行的影響078
第二節出行 (通勤) 對區位 (再) 選擇和職住關系的
影響087
第三節國內研究現狀小結089
參考文獻091
第五章中國的職住平衡政策及其交通影響096
第一節單位制度與職住平衡096
第二節住房政策與職住平衡100
第三節就業政策與職住平衡106
第四節城市開發政策與職住平衡108
第五節交通政策與職住平衡政策梳理113
參考文獻120
第六章北京市職住關系和居民出行變化123
第一節城市發展與職住關系整體特征123
第二節北京就業特征及其空間變化129
第三節北京居住特征及其空間變化138
第四節北京市居民出行特征變化143
參考文獻148
第七章北京市職住平衡調查與測定149
第一節數據獲取與職住平衡測定149
第二節基于非通勤出行的職與生活均衡157
第三節北京職住平衡的多源數據測定比較170
參考文獻185
第八章職住關系對通勤出行的作用分析187
第一節研究設計187
第二節研究區域與數據197
第三節職住平衡對通勤時長的作用205
第四節職住平衡對通勤方式的作用208
第五節小結219
參考文獻222
第九章遷居對職住關系與通勤行為的影響223
第一節研究設計223
第二節遷居行為動因分析226
第三節遷居前后職住關系指標變化分析230
第四節小結238
第十章制度因素對職住平衡的影響240
第一節研究設計240
第二節制度因素對職住平衡的影響246
第三節職住平衡影響機制討論258
第四節小結262
參考文獻264
第十一章公共服務設施對職住平衡的影響266
第一節研究設計266
第二節公共服務設施與職住平衡的測定270
第三節公共服務設施對職住平衡影響的回歸分析276
第四節小結303
參考文獻305
第十二章新城職住平衡與交通307
第一節新城建設、 多中心結構與交通理論307
第二節新城建設、 職住平衡與交通311
第三節北京新城職住平衡與交通315
第四節新城職住關系的社會分異和模式差別335
第五節小結346
參考文獻352
第十三章區域職住關系與都市圈359
第一節都市圈與區域職住關系359
第二節京津冀地區都市圈識別360
第三節從通勤圈到生活圈370
第四節小結376
參考文獻378
第十四章結語381
參考文獻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