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6 章,從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基線的判定、損害溯源、損害程度量化方法、損害評估模型構建及實證應用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探討;詳細介紹了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基線判定、因果溯源、損害程度定量評估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結合典型淡水生態系統環境損害的實證應用研究,重點闡述了標準化的淡水生態損害分析方法和程序;提出了相應的標準及規范,可為政府問責及司法鑒定提供依據。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與評估相關專業學者、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參考書使用,對于從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和司法鑒定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和其他專職人員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余志晟,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做博士后,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研究。研究領域為能源與環境科學。在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評估、污染源溯源、污染源普查和排污許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為負責人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基線、因果關系及損害程度的判定技術方法 ”。應邀擔任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以色列自然科學基金會等評審,擔任南非羅德斯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博士外籍評審,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的評審工作。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
第1章 緒論 1
1.1 中國淡水生態環境現狀 1
1.1.1 中國水資源現狀 1
1.1.2 水資源的污染檢測 4
1.2 中國淡水資源質量現狀9
1.2.1 中國淡水資源總體質量 9
1.2.2 中國各大流域和湖泊水體質量10
1.3 中國淡水資源污染分析 19
1.3.1 中國淡水生態環境問題現狀19
1.3.2 中國淡水生態環境污染源19
參考文獻20
第2章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基線判定理論與技術 22
2.1 背景 22
2.2 基本概念 22
2.2.1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 22
2.2.2 淡水生態環境基線 23
2.2.3 基線指標 23
2.3 淡水生態環境基線判定技術24
2.3.1 基線判定原則 24
2.3.2 基線判定程序24
2.3.3 基線判定常用方法26
2.3.4 基線判定的難點問題30
2.4 基線判定常用模型推算法 30
2.4.1 損害受體分類30
2.4.2 非生物受體損害基線判定方法 31
2.4.3 單一物種或種群受體損害基線判定方法 31
2.4.4 生物群落損害基線判定方法 31
2.4.5 生態系統損害基線判定方法36
2.5 適用性研究 37
2.5.1 湖泊適用性研究案例37
2.5.2 河流適用性研究案例46
參考文獻 55
第3章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溯源技術 59
3.1 物化溯源技術 59
3.1.1 背景59
3.1.2 物化溯源技術基本原理65
3.1.3 物化溯源技術方法比選83
3.1.4 適用性研究——基于水紋識別的水體污染溯源案例研究84
3.2 模型溯源技術 87
3.2.1 背景87
3.2.2 淡水環境損害的因果關系判定90
3.2.3 暴露分析 91
3.2.4 河流污染事件環境損害評估時空邊界的確定92
3.2.5 河流污染事件暴露途徑特點與建立92
3.2.6 暴露分析目標93
3.2.7 關聯性證明94
3.2.8 水環境損害溯源模型95
3.3 生物溯源技術 99
3.3.1 背景99
3.3.2 MST 法的基本原理 102
3.3.3 MST 法的性能標準 103
3.3.4 MST 中常用的源指示物 103
3.3.5 源指示微生物的檢測 107
3.3.6 微生物溯源方法的比選 114
3.3.7 案例分析——基于豬源特異性擬桿菌16S rRNA 基因標記的MST 法在我國的適用性評價及應用 117
參考文獻 124
第4章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程度判定理論與技術 130
4.1 背景 130
4.1.1 國外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評估 130
4.1.2 我國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評估 134
4.1.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量化在國內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分析 136
4.1.4 國內外水環境監測技術發展 138
4.2 基本概念 139
4.2.1 淡水生態環境及淡水生態環境損害相關概念 139
4.2.2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 140
4.2.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 140
4.3 損害判定原則141
4.3.1 鑒定評估準備 141
4.3.2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調查確認 142
4.3.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量化的范圍及特征 149
4.4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技術常用方法 150
4.4.1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評估方法研究 150
4.4.2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量化指標體系構建 151
4.4.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 160
4.5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技術常用方法 165
4.5.1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恢復技術及恢復費用計算方法 165
4.5.2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其他常見方法 167
4.6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評估-應用示范 168
4.6.1 案例背景 168
4.6.2 生態環境損害情形案例 168
參考文獻191
第5 章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應用技術指南 193
5.1 適用范圍 193
5.2 評估程序 193
5.3 工作方案制定 194
5.3.1 基本情況調查 194
5.3.2 自然環境與水功能信息收集 196
5.3.3 社會經濟信息收集 196
5.3.4 制定工作方案 196
5.4 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調查確認 196
5.4.1 確定調查對象與范圍 196
5.4.2 確定調查指標 197
5.4.3 水文地貌調查 199
5.4.4 布點采樣 200
5.4.5 樣品檢測分析與質量控制 201
5.4.6 基線調查與確認 202
5.4.7 損害確認 202
5.5 地表水和沉積物生態環境損害調查和確認 203
5.5.1 污染環境行為導致損害的因果關系分析 203
5.5.2 破壞生態行為導致損害的因果關系分析 205
5.6 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與恢復方案制定 205
5.6.1 損害程度和范圍量化 205
5.6.2 恢復方案的制定與期間損害計算 206
5.6.3 恢復技術篩選 208
5.7 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 208
5.7.1 實際治理成本法 208
5.7.2 恢復費用法 208
5.7.3 環境資源價值量化方法 209
5.7.4 虛擬治理成本法 210
5.8 鑒定評估報告編制 210
5.9 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恢復效果評估 210
5.9.1 工作內容 210
5.9.2 評估時間 210
5.9.3 評估內容和標準 210
5.9.4 評估方法 210
5.9.5 補充性恢復方案的制定 211
5.9.6 恢復效果評估報告編制 211
5.10 常用淡水生態環境修復和恢復技術適用條件與技術性能211
參考文獻 215
第6 章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管理辦法相關咨詢報告 216
6.1 背景 216
6.2 內容簡介 216
6.2.1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調查管理辦法》簡介 216
6.2.2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管理辦法》簡介 217
6.2.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評估管理辦法》簡介 217
6.2.4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信息公開辦法》簡介 218
參考文獻 218
附錄 219
附錄1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調查管理辦法 219
附錄2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管理辦法 221
附錄3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評估管理辦法 224
附錄4 淡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信息公開辦法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