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中國之所以能夠強起來,是因為40多年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逐步建立起了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以市場為基礎優化資源配置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結合與現實統一。中國的發展實踐證明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思的著名論斷:制度高于一切。
偉大的實踐展開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技術升級迭代日新月異,網絡經濟全面開花,數字社會大踏步走來,創新的浪潮深刻地影響著生產、交換、分配、消費,推動著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創新與升級,帶動了跨境電商、出境游、留學、網絡游戲、社交應用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缇持Ц秾缮贁低赓Q人的金融服務逐步成為服務廣大跨境小商戶的普惠金融服務,且越發重要。
新浪潮可能讓某些準備不足的人措手不及,而慧者能以睿智擁抱未來。
胡丕輝攜手孫韜記初心、行使命,理論結合實踐,不懈探索,推出了大作《跨境支付及金融服務通道、流程與系統》。我懷著學習愿望,先睹了佳作,雖涉獵不多,受眼光局限,不敢言一覽眾山小,但閱讀完本書有一種在金融理論與實務中砥礪前行,旨在努力追求新高度的感覺。天生我等逐浪人,無限風光在險峰!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勇毅攀登!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
米建國
序二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跨境支付在對外開放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全球貿易摩擦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消費呈現出個性化、碎片化、無接觸式服務的新特征,傳統的中心化、規;2B的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小額、分散、高頻、B2C的跨境電商逆勢增長,為更多中小微企業走出國門帶來更大機遇和空間。世界商業格局也逐漸從全球貿易向全球電商零售演進,這對現有跨境支付體系與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支付結算要求。
中國在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驅動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積極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缇畴娮由虅帐切屡d的國際貿易模式,這一網上絲綢之路,促進了國際交流合作和探索貿易新規則,為國內廣大中小微企業創造了普惠貿易環境。中國發展了高效的制造業,并更多地轉向市場化的多元發展,在科技領域,我們身處一個技術急劇升級的時代,如今的中國毫無疑問正成為世界領跑者。
在網絡經濟的浪潮中,覆蓋全球的跨境和本地的電子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進步。我國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建設,堅持金融業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與完善金融科技全球治理體系,積極對外輸出金融科技發展催生的技術、標準、產品和服務,推動建立有利于金融科技發展的國際新規則,助力商家和消費者加入全球經濟生態圈,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海南研究院首席專家
崔凡
序三
跨境電商是傳統外貿轉型與創新的重要標志,跨境支付是跨境電商與數字貿易的基礎支撐。跨境電商與跨境支付的發展關乎國際經濟循環、國內生產流通效率、大眾消費及資金安全等多方面?缇畴娚淘谏a者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了高效便捷的供需橋梁,拓寬了消費渠道和商品種類,引領消費趨勢和商業創新,引導生產廠商更快地響應市場,驅動著支付方式在全球范圍的變革?缇畴娚膛c跨境支付的有機結合,正在突破國際貿易和全球生產消費的壁壘,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缇畴娚膛c跨境支付讓世界變得更平、更快、更新、更綠、更簡單。
跨境電商正在消弭國際貿易與全球消費的障礙,中小微企業和網商借助電子商務,進入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市場,但支付與資金結算具有一定門檻。碎片化的電商貿易使得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渠道的優勢難以發揮,新型支付機構抓住商流模式的變化,依托技術平臺與網絡化運營,為跨境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支付及融通方式,為跨境商家切實解決了合規條件下的資金閉環。
時代在變遷,當前跨境支付已經從伴隨電商與外貿走出去,到成為業務全球化的代表,中國的網絡支付技術發揮了引領作用,這在全球金融監管日趨嚴苛的條件下已超越了業務本身的意義。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跨境支付體系作為金融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伴隨人民幣國際化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這也意味著金融科技創新中的跨境支付市場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魏際剛
胡丕輝,浙江溫州人,畢業于石家莊郵政高等?茖W校、溫州大學,經濟師,就職于中國郵政航空有限公司,負責國際航空專線運營保障、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國際支付結算等工作,推動國內重點城市銜接境外的國際航空貨郵網絡建設,拓展進出口國際供應鏈及海外倉,著作有《跨境物流及海外倉市場、運營與科技》。
孫韜,江蘇徐州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畢業,高級工程師,就職于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聚合收單、代收貨款、供應鏈金融等方面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從業多年,先后在《物流技術與應用》《中國儲運》《中國物流與采購》《中國海關》等報刊雜志發表多篇專業文章,著作有《跨境電商與國際物流機遇、模式及運作》和《跨境物流及海外倉市場、運營與科技》。
第1章 支付市場及其監管 1
1.1 傳統跨境支付與結算 2
1.2 跨境支付場景 4
1.3 國內支付行業監管 7
1.4 境外合規要求 12
1.5 跨境金融風控 17
1.6 跨境支付行業趨勢 19
第2章 跨境支付原理 23
2.1 跨境網絡支付形態 24
2.2 跨境支付環節解析 26
2.3 跨境支付清結算體系 29
2.4 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 35
2.5 銀行卡支付清算 38
2.6 第三方支付模式 41
2.7 外匯兌換通道 44
2.8 產業鏈及盈利模式 46
2.9 金融科技 49
第3章 全球匯款及購付匯 53
3.1 國際匯款 54
3.1.1 跨境匯款流程 55
3.1.2 創新匯款模式 58
3.2 境外消費支付與結算 60
3.2.1 境外聚合收單 61
3.2.2 銀行卡及銀聯國際 63
3.2.3 國際微信支付 64
3.2.4 支付寶國際 66
3.3 進口通關支付申報 67
3.4 全球購的市場機會 70
第4章 跨境收款與結匯 72
4.1 收付款賬戶 73
4.1.1 離岸賬戶 74
4.1.2 支付虛擬賬戶 77
4.2 外貿收款 79
4.3 跨境電商收款 81
4.3.1 跨境電商平臺收款 82
4.3.2 獨立站支付與收款 85
4.4 外卡收單 87
4.5 結匯提現 90
4.5.1 外匯交易風險 91
4.5.2 結售匯及費用 93
第5章 境外本地支付 96
5.1 境外主流支付方式 97
5.2 信用卡 100
5.3 在線網銀 101
5.4 電子錢包 103
5.5 預付卡 105
5.6 代扣代付 108
5.7 先買后付與分期付款 109
5.8 現金與到付 113
5.9 電子貨幣/數字貨幣 115
5.10 運營商計費 118
5.11 虛擬幣 119
5.12 支付渠道集成 120
5.13 行業名企 122
第6章 支付通道與系統設計 125
6.1 金融級支付平臺 126
6.2 資金歸集與存管 129
6.3 支付系統設計 131
6.3.1 賬戶體系 132
6.3.2 商戶管理 134
6.3.3 交易系統 收銀臺 135
6.3.4 支付處理 記賬 137
6.3.5 渠道網關 前置 139
6.3.6 交易對賬 141
6.3.7 清分結算 145
6.4 架構設計與運維 148
6.5 支付安全與風控 150
6.5.1 KYC和AML 150
6.5.2 交易風控引擎 154
6.5.3 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 156
6.6 支付產品白標 159
第7章 跨境金融服務 162
7.1 傳統外貿金融服務 163
7.2 數字銀行與互聯網金融 166
7.3 跨境供應鏈金融 168
7.3.1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171
7.3.2 存貨融資模式 173
7.3.3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177
7.3.4 數據貸和信用融資 182
7.3.5 票據及其他融資方式 185
7.3.6 供應鏈融資風控 186
7.3.7 跨境供應鏈金融生態 189
7.3.8 外貿綜合金融服務 192
7.4 支付即服務 194
7.4.1 支付增值服務 194
7.4.2 支付平臺運營推廣 196
7.5 網絡平臺的支付版圖 198
結語 201
附錄A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