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2016年立項的重點項目結項成果,該成果嘗試從人對自然的身份出發,探究人對自然的基本道德責任。身份亦為角色,屬于社會學范疇,指與人們某種社會地位相適應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和行為模式。身份與責任密切相關,人擁有什么樣的身份,必定要承擔什么樣的道德責任,并表現出與此相應的一套行為。人對自然同樣也有相應的身份。人類在加工改造自然界時,總是不斷面對自然反思自我,確認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以便呈現出與該地位相一致的倫理行為。人類這種在自然面前與地位和責任相關的自我畫像,即自我在自然面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怎樣行動,便是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定。人總是以一定的身份從事加工改造自然界的實踐活動,人面對自然所認定的身份不同,對自然的權利義務以及道德責任也就不同,加工改造自然界的目的和效果也不盡一樣。如果人認定自己是自然的仆人,必然以敬畏自然的態度出現在自然面前,不敢對自然運用自己的意志;如果人認定自身是自然的主人,就必定以征服自然的態度出現在自然面前,不管自然界的死活。本成果在反思歷史上人對自然的身份的基礎上,確認了生態文明時代人對自然的一種新身份,即人是自然界的看護者。根據人的這一新的身份,本研究提出了人對自然界的道德規范,人對自然界的美德,以及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方式和應然性的實踐活動。
曹孟勤,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學術聯系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曾任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南京師范大學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國家哲學一流本科帶頭人,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帶頭人,南京師范大學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負責人,江蘇省哲學重點學科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學術聯系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承擔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創新與中國行動方案”(18VSJ014);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人對自然的身份認定與責任擔當研究”(16AZX02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10BZX06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鄉村生態倫理研究”(15ZDB014);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思想的當代價值”(14ZXA001);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向自然的生成——人性限度內的生態倫理”(09YJA720013);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與自然和諧正義倫理秩序研究”(08ZXB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