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丹霞山植物圖鑒》作者對廣東韶關丹霞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針對維管植物多樣性進行了實地采集、拍攝,記述了各物種的簡明形態特征及其生境特點。《廣東丹霞山植物圖鑒》共收錄丹霞山地區的野生維管植物183 科686 屬135□ 種。物種的編排均采用分子數據構建的新系統,即蕨類植物采用PPG I(□016)系統,裸子植物采用GPG I 系統(Christenhusz et al.,2011),被子植物采用APG IV(□016)系統。《廣東丹霞山植物圖鑒》對丹霞山維管植物鑒定,以及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可持續旅游等均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第一章 丹霞山自然地理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特征
1.1 丹霞山自然地理環境
1.1.1 地理位置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部,地理位置北緯□4°51′48″-□5°04′1□″,東經113°36′□5″-113°47′53″,總面積□9□ km□,其中核心區(世界自然遺產地主體)168 km□,緩沖區1□4 km□。
1.1.□ 地質地貌
丹霞山發育于南嶺褶皺帶中央的構造盆地—丹霞盆地,具有單體類型的多樣性和地貌景觀的多樣性,是中國丹霞地貌命名地,是發育到壯年中晚期簇群式峰叢峰林型丹霞的典型代表。丹霞山地區海拔50-619.□ m,為河流階地、低丘、峰林地,*高峰巴寨。出露的地層主要為白堊系的長壩組和丹霞組,均為紅色巖系。燕山運動、喜山運動后,長壩組一般發育為低緩丘陵,丹霞組經侵蝕、切割、剝蝕,以及長期的流水、風化、重力崩塌作用,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典型的丹霞地貌,包括懸崖、方山、石峰、巖堡、巖墻、巖柱和巖洞等各種類型,尤以赤壁丹崖為特征。
1.1.3 土壤
土壤母巖上部的丹霞組為一套河流相為主夾有洪水堆積的紅色碎屑巖建造,下部的長壩組為一套湖泊相紅色碎屑巖建造,巖性以紫紅色粉砂巖和泥質巖為主。形成土壤類型以森林赤紅壤、山地紅壤和山地黃棕壤,總體土層較薄,呈酸性,農田為水稻田。土壤砂粒含量高,含水量低,質地為中輕壤土、砂壤土為主,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低,呈酸性至強酸性,土壤綜合肥力低。
1.1.4 氣候、水文
丹霞山地區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水網密集,東南緣有湞江,南北向有貫穿的錦江支流。年平均氣溫19.6℃,*熱7 月平均氣溫□8.4℃;*冷1 月平均氣溫9.3℃;年降雨量1665 mm;相對濕度75%。
丹霞山屬南嶺山脈中段,具有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性濕潤氣候特點,夏長冬短,夏熱冬涼,春夏多云雨,秋冬降水較少。南方北上暖氣流沿北江流域河岸低地向北延伸,與北方沿南嶺山脈谷地通道南下的冷氣流在丹霞山一帶相遇、交匯,加劇了區域小氣候的環境分異,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使其成為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區域。
1.1.5 植被與生態系統
丹霞山植被覆蓋率達80% 以上,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植被現狀可分為8 個天然植被型和1 個人工植被型。天然植被型包括19 群系和□6 群叢。8 個天然植被型分別是:亞熱帶暖性針闊葉混交林、亞熱帶暖性落葉闊葉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亞熱帶硬葉常綠闊葉矮林、亞熱帶山地落葉灌叢、亞熱帶灌草叢、濕地群落。其中秀麗錐群系、木荷群系和馬尾松群系為優勢群系;丹霞梧桐林、紫薇林等為半落葉林;巖壁上還有卷柏、短序唇柱苣苔、丹霞堇菜等草本群落,均為丹霞山特色植物群落。
丹霞山植被景觀是由多個生態系統組成的鑲嵌體。
在水平地帶梯度上,丹霞山位于南亞熱帶的北緣,原生植被具有南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過渡特征。在垂直地帶梯度上,復雜的丹霞峰林,加強了□部的熱輻射,在溝谷形成了夏干熱、冬濕暖的“熱谷”環境,熱帶成分沿錦江流域逆江而上,并沿溝谷、低地向山頂分布。海拔□50 m 以下分布有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部形成南亞熱帶溝谷雨林層片;海拔□50-300 m 以上的土層較薄地段和懸崖陡壁,出現低地亞熱帶硬葉常綠闊葉矮林、落葉樹灌叢(丹霞梧桐、圓葉小石枳、紫薇等)。海拔350-619.□ m(海螺峰、燕巖、巴寨)分布有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在較開闊的河流階地、臺地上,有人類活動形成的經濟林、水稻田與村落等農業景觀。
丹霞山景觀資源豐富,以丹霞地貌特征為骨架,自然植被、人文景觀為輔,即為風景植被型=(地貌/ 生境)+(植被型/ 生物景觀)的模式。
1.□ 丹霞山生物多樣性特征
1.□.1 植物區系、珍稀瀕危種、特有種、特征種
(1)植物區系 丹霞山具有豐富的植物區系,據統計野生維管植物共有190 科800 屬173□ 種。
蕨類植物□7 科64 屬135 種,蕨類植物以華南至西南的優勢成分占主導地位,如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鳳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鐵角□□章 丹霞山自然地理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特征 3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金耳環Asarum insigne、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白及Bletilla striata、丹霞蘭Danxiaorchis singchiana、建蘭、春蘭、寒蘭、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等。
(3) 特有成分、特征種 丹霞山有東亞特有科1 個,即獼猴桃科。丹霞山有中國特有屬5 個,即丹霞蘭屬Danxiaorchis、小花苣苔屬Chiritopsis、青檀屬Pteroceltis、傘花木屬Eurycorymbus、盾果草屬Thyrocarpus。有中國特有種347 種,隸屬于97 科□04 屬,與我國其他地區共有種依次為,與華東地區共有種約□71種(其中臺灣60 種),與華中地區共有種約□3□ 種,與西南地區共有種198 種,與西北地區共有種46 種,與華北地區共有種13 種,與東北地區共有5 種。丹霞山地區特有種中,以丹霞梧桐、丹霞蘭、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彭華柿、黃進報春苣苔、丹霞鐵馬鞭、丹霞螺序草等*為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特別是從植物區系地理角度看,丹霞山有數十種植物分布格□較為特殊,可以認為是丹霞地貌發育的一些特殊成分,除丹霞梧桐、丹霞小花苣苔外,圓葉小石積、粵柳、白桂木、萱草、黃花石蒜、還魂草等,是與丹霞地貌生境密切相關的特殊類群,均為丹霞地貌巖壁植物特征種。其他如黃桐、秀麗錐、粗齒桫欏、小葉買麻藤是南亞熱帶沿珠江、北江流域上溯向北擴散的結果。
圓葉小石積:構成干旱區優勢群落,廣泛分布于丹霞山各景區,主要生長在崖壁及山頂灌叢中,組成了丹霞山崖壁植被的主要群落,除分布于丹霞山外,還間斷分布于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盡管該種在中國的分布區域狹小,但在丹霞山廣泛分布,且密度較大。丹霞梧桐:在丹霞山形成陡壁群落,為區域特有種、特征種,□部地區形成優勢種。丹霞山地區各類生境(如山頂、山腰、溝谷),各種植被型(如常綠闊葉林、山頂矮林、竹林)中均有出現。丹霞梧桐在南嶺的狹隘分布,以及在丹霞山的泛境分布很值得注意,這是一個生物地理區系現象與生態地理區系現象相結合的重要例證。丹霞梧桐是該梧桐屬中分布區*為狹小的一個物種,該屬1□ 種,分布于舊世界、東部非洲。在東亞分布的常見種為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而丹霞梧桐的分布與該種向特殊生境的分布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形成特別突出的生境狹窄特有現象。
丹霞小花苣苔(primulina danxiaensis W. B. Liao, S. S.Lin et R. J. Shen):丹霞山特有種,本種與淺裂小花苣苔近緣,但花大,花冠長1□-15 mm,花萼裂片長5-10 mm,蕨科Aspleniaceae、鐵線蕨科Adiantaceae、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等。
種子植物163 科736 屬1594 種。表征科主要為殼斗科Fagaceae、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山茶科Theaceae、薔薇科Ros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山礬科Symplocaceae、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蕓香科Rutaceae、桑科Moraceae、蕁麻科Urticaceae、樟科Laur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菝葜科Smilacaceae、木犀科Ole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茜草科Rubiaceae、鼠李科Rhamn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杜鵑花科Ericaceae、榆科Ulmaceae 等。世界分布屬56 屬,非世界分布屬65□ 屬。其中以熱帶成分為主,約占非世界分布屬的69.3%;又以泛熱帶屬和熱帶亞洲分布屬*為豐富,分別占非世界分布屬的□6.□% 和15.□%;溫帶成分占非世界分布屬的36.□%;有中國特有屬5 屬,約占非世界分布屬的0.75%。單種屬38□ 屬,寡種屬□85 屬,共占丹霞山全部屬數94.1%,充分顯示本地區植物區系屬處于過渡區的組成特點。熱帶性質的屬在丹霞山相對集中,在植被組成、區系優勢科屬組成方面,與南亞熱帶植物區系極為相似,充分說明位于亞熱帶南部地區的丹霞山受到熱帶植物區系的強烈影響。
(□) 珍稀瀕危種 丹霞山共有各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44 種,隸屬于□3 科37 屬。被《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物種名錄》(□017)收錄的共30 種,其中,極危種(CR)□ 種,為仙湖蘇鐵Cycas fairylakea 和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瀕危種(EN)8 種,為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褐苞薯蕷Dioscorea persimilis、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白及Bletilla striata、南方帶唇蘭Tainia ruybarrettoi、擬高粱Sorghum propinquum、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易危種(VU)□1 種,包含仙霞鐵線蕨Adiantum juxta□□□itum、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金耳環Asarum insigne、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花櫚木Ormosia henryi、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龍舌草Ottelia alismoides、建蘭Cymbidium ensifolium、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 等。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0□1)收錄的共30 種,其中,國家I 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 種,即仙湖蘇鐵;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 種,為蛇足石杉、福建觀音座蓮Angiopteris fokiensis、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欏Alsophila podophylla、水蕨花冠黃色,退化雄蕊□,易區別。生長于丹霞山多個蔭蔽山谷巖石上。
1.□.□ 動物區系
(1) 昆蟲 丹霞山已知昆蟲16 目176 科783 屬10□3 種。地理成分組成以東洋區成分為主,約占種數的75%,另廣布種占□0%,古北種僅占約5%。東洋區成分中,包括又以南亞、東南亞成分為主占80%,另中國特有種約占□0%。已知昆蟲中有3 種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即:陽彩臂金龜Cheirotonus jansoni(易危,VU A4cd)、寬尾鳳蝶Agehana elwesi(易危,VUA□acd)、麝鳳蝶Byasa alcinous(易危,VU A□acd)。其中陽彩臂金龜Cheirotonus jansoni 也國家II 級保護野生動物。
(□)魚類 調查表明,丹霞山地區有魚類6 目□0科69 屬約100 種(含亞種)。其中,中國特有種4 種,即:小口白甲魚Varicorhinus lini、長臀Cranoglani□□ouder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