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職高專醫藥院校藥學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十二五”規劃教材:臨床實驗室管理》緊密結合醫師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新大綱要求,注重衛生職業教育醫護專業培養標準、規范與職業準入標準要求,力求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先進性和醫護職業性,力求最大限度地體現衛生職業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衛生職業教育醫護專業學生的醫護職業綜合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本教材是依據現階段我國衛生職業教育醫護專業職業培養目標,緊密圍繞“雙證書”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目前衛生職業教育醫護專業教育教學具體現狀而編寫的。在教材內容體系及具體編排形式上突出“核心內容與主干體系”,豐富“知識鋪墊與能力過渡”,努力體現出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知識性”“先進性”;“多樣性”“層次性”“針對性”;“形象性”“趣味性”“可讀性”;“適用性”“實用性”“實踐性”等特色。
本教材內容共計十五章,重點介紹正常人體組成與代謝過程中所需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組成、物質代謝(合成與分解)過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學習目標”“知識鏈接”“模擬試題”“典型案例”“教學課件”等多樣化的教材編排形式,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圖文并茂,以增強生物化學教與學過程的知識性、啟發性、層次性、針對性、適用性、可讀性、實用性。同時,簡要介紹生物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內的新進展、新發現、新成果。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所有參編教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時也得到甘肅省酒泉衛生學校、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北京護士學校、江蘇省鎮江衛生學校、甘肅省天水市衛生學校、陜西省咸陽市衛生學校等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在此對以上單位領導和參編教師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于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現階段與衛生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理論、教學理念、教材體系、職教師資、實訓設施、教學方法及職教模式建設等環節,尚處于逐步探索、健全完善過程之中,對于教材編寫存在的許多不足與缺憾,誠請廣大師生及專家在使用和參考過程中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利再版修訂!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物化學概述
第二節 生物化學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生物化學的發展史簡介
第四節 我國科學家對現代生物化學發展的貢獻
第五節 生物化學與疾病的發生、診斷和治療
第六節 生物化學與醫學實踐
第七節 生物化學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
第二章 蛋白質與核酸的化學
第一節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
第二節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和分類
第四節 核酸的分子組成
第三章 酶
第一節 酶及酶特性
第二節 酶的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 維生素
第一節 脂溶性維生素
第二節 水溶性維生素
第五章 糖代謝
第一節 糖的分解代謝
第二節 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第三節 糖異生
第四節 血糖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節 線粒體氧化體系
第二節 ATP的生成
第三節 二氧化碳的生成
第四節 非線粒體氧化體系
第七章 脂類代謝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甘油三酯的中間代謝
第三節 類脂的代謝
第四節 血脂及血漿脂蛋白
第八章 蛋白質分解代謝
第一節 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第二節 個別氨基酸代謝
第三節 氨基酸、糖和脂類在代謝上的聯系
第九章 核酸代謝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第一節 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第二節 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第三節 DNA的生物合成
第四節 RNA的轉錄合成
第五節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第十章 物質代謝的調節
第一節 物質代謝的調節概述
第二節 細胞水平調節
第三節 激素水平的調節
第四節 整體水平的綜合調節
第十一章 肝臟的生物化學
第一節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第二節 膽汁酸代謝
第三節 膽色素代謝
第十二章 水和機鹽代謝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水代謝
第三節 機鹽代謝
第四節 水與機鹽代謝調節
第五節 鈣、磷代謝
第六節 微量元素的代謝
第十三章 血液的生物化學
第一節 血液的化學成分
第二節 紅細胞代謝
第十四章 酸堿平衡
第一節 體內酸性和堿性物質的來源
第二節 酸堿平衡的調節
第三節 酸堿平衡失調
第十五章 實驗指導
實驗一 酶的特異性
實驗二 肝中酮體的生成
實驗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活性測定(賴氏法)
附錄 生物化學基礎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