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在线视频成人/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深夜草莓视频app

關于我們
新書資訊
新書推薦

沖突與未來(精裝)

沖突與未來(精裝)

定     價:¥78

中 教 價:¥50.70  (6.50折)

庫 存 數: 0

  • 作者:向曉凌
  • 出版時間:2022/5/1
  • ISBN:9787522202402
  • 出 版 社:華夏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E81 
  • 頁碼:
  • 紙張:輕型紙
  • 版次:
  • 開本:32開
  • 商品庫位:
9
7
2
8
0
7
2
5
4
2
0
2
2
購買數量:

沖突伴隨了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歷程,既形成了特定文明興起、發展和消亡的歷史,也構成了不同文明共生、互動與成長的歷史,它是我們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把鑰匙。進入21 世紀后,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氣候等方面的聯系日益緊密,包容、合作、共贏與共享成為歷史發展的趨勢。全書透過歷史長時段發展的迷霧,通過系統梳理和總結人類社會沖突產生、發展的演變規律,深入解剖各種沖突類型的內在結構,為尋找世界未來通向持久和平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探索。

前言

人類社會自產生以來,就一直紛紛擾擾,沖突不斷,伴隨了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其中既形成了特定文明興起、發展和消亡的歷史,也構成了不同文明互動成長的歷史,并且在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科學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對立統一的發展規律,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類經驗和社會面貌。當我們穿越時空,對過去數千年的文明史進行考察,我們就會發現,人類不僅塑造了他們生存的世界,也不斷地被他們生存的世界所改變。不同的民族與地區、不同的環境與接觸交流的方式,以及歷史中不同的困境所形成的各種沖突,決定了人類社會復雜的演變過程。有時,是一些獨立的重大事件決定了未來,如部落時代的族群融合(聯合)、王朝時代的民族大遷徙、歐洲文藝復興、拿破侖戰爭和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等等;有時,則是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歷史錘煉,需要經歷數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精心謀劃和艱苦卓絕的斗爭才能爭取到未來,如羅馬帝國的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蒙古帝國的擴張以及美國全球霸權的興起,等等。但無論是什么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過程,圍繞它們的產生與發展,都無一例外是各種沖突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沖突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步的重要樞紐,研究沖突是我們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鑰匙。

首先,是圍繞物質世界的沖突(包括食物、土地、資源和生存環境等)。史前時期的歷史幾乎都是圍繞爭奪生存利益而發生的,不同族群或不同部落之間的沖突,以及他們的興衰消亡,構成了人類幾十萬年乃至數百萬年的歷史。根據歷史學家們的研究推測,那是一個蠻荒叢生的時代,一切沖突的目的都與物質利益直接相關。在經歷了長期的無序發展和無數的沖突之后,一些民族不斷融合而強盛起來,形成了后來的國家(王國),而更多的族群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即使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后,這樣的沖突仍持續了數千年之久,直到今天也沒有消失。這一點已得到了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歷史的反復證明。歷史學家認為,人類文明肇始于東方的大河流域和西方的沿海地區,前者早出現在五六千年前的西南亞和東北非地區,如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尼羅河畔的埃及文明以及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等,它們因此成為當時人類沖突為激烈的地區。比如,蘇美爾人早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三角地帶建立起了城市,烏爾城就是其中的代表。大約在公元前2340 年,來自北部的阿卡德人的持續入侵,摧毀了蘇美爾文明。此后的2000 多年間,由于這個地區非常富庶,一直歷經著巨大的動蕩,巴比倫人、赫梯人、迦勒底人、米堤亞人和波斯人在這塊土地上輪番登臺、血戰不休,目的都是追求成為該地區的主宰。后者以地中海文明為代表,是由米諾斯人以克里特島為中心,在公元前3000 年前2000 年建立的海上文明,后遭多利安人的入侵而衰落(發生在約公元前1200 年前1000 年)。三百年后,希臘人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強盛起來,此后該地區就是希臘城邦國家之間的長期沖突。而從公元前509 年起,羅馬人開始崛起,他們在擺脫伊特魯里亞人的統治而獨立后,經過數百年的征戰擴張,逐步建立起了對意大利半島、西地中海地區、整個地中海盆地乃至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統治,時間長達近千年之久(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華夏文明也同樣如此,在約公元前3000 年前2000 年,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經歷長期的沖突之后,后是黃帝部落成為該地區的主宰,從而決定了今天中華民族生存的基本格局。因此,人類從原始社會末期到整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圍繞爭奪領土和資源,血腥的沖突持續上演了數千年,直到20 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還在為了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戰火幾乎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即使到了21 世紀,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存在著領土、資源和海洋權益爭端,而這些爭端導致沖突(戰爭)的可能性仍居高不下。尤其是當這些爭端與意識形態、霸權主義交織在一起時,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其次,是圍繞意識形態斗爭所導致的沖突。意識形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的,它是對客觀世界的映像和反映,因而是一種存在于人類社會歷史長河中的普遍現象,并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迷信到科學的過程。發展到20 世紀,意識形態已經達到了一種無處不在的地步。因此,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它對人類社會沖突的影響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如果說人類社會早期的沖突主要是圍繞物質世界展開,那么在這一時期意識形態對沖突的影響則相當簡單、模糊,因而只是輔助性的因素。今天,雖然沖突仍然圍繞著物質世界而展開,但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則日益上升,變得越來越強烈,甚至已成為更重要、更主要的因素。比如,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就是如此,它是自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斗爭愈演愈烈的結果。從早期階級意識的覺醒,到階級斗爭的實踐,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催化之后,形成了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主導的國家治理模式,后發展成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全面對抗。事實上,這一時期的意識形態斗爭已經深刻反映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政黨與資產階級政黨以及兩種不同政治制度之間的全面沖突。而且,20 世紀的國際秩序也與意識形態斗爭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聯系,尤其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對于世界落后民族(國家)反對殖民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思想向導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樣,蘇聯的解體以及冷戰的結束,本質上也是兩種意識形態斗爭的結果,表明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遭遇的重大挫折。進入21 世紀后,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形成了人類社會既共同擁抱普遍共識,又充分地接受和尊重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現實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立解決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包容、合作、共贏與共享將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現實背景決定了人類社會即將出現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從而為超越現有意識形態斗爭、避免大國沖突的歷史重演以及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奠定基礎。基辛格認為:要建立真正的世界秩序,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在保持自身價值的同時,還需要有一種全球性、結構性和法理性的文化,這就是超越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視角和理想的秩序觀。毫無疑問,如果這樣的發展趨勢得以成為現實,人類社會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毋庸諱言,在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的過程中,伴隨著舊秩序的瓦解,必然要面臨一個全球性沖突日益增多的時期,尤其是大國沖突的風險將隨之上升。因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何去何從,是對我們這個時代政治家的重大挑戰。

當然,在今天這樣一個世界里,任何沖突都是上述兩個方面的交織互動,這也使沖突的產生、發展、演變更為復雜。歷史表明,人類社會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充滿著變化和沖突,人類不斷在建立秩序和破壞秩序的歷史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存在,既適時地建立秩序,又適時地破壞秩序,周而復始,直到今天。在早期,這一過程主要服從人類出自本能的意志。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由于人們對于大自然的驚異以及對自身命運的困惑不斷加深,對沖突的理解開始受到迷信和神秘主義的影響,但決定沖突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客觀利益。到了封建社會,宗教信仰日益成為禁錮人類意識形態的工具,對社會沖突的理解完全為統治階級所壟斷,沖突也主要發生在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但使被壓迫人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中世紀之后,隨著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人文主義意識開始成為一股強大的思潮,促進了人類自我意識的大覺醒,人類開始日益關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而17、18 世紀歐洲自然科學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科學世界觀的產生成為必然的趨勢,這極大地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社會革命,不僅產生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也逐漸發展出了與之對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各種社會思潮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廣大人民的意志逐漸成為一切沖突產生、發展、演變和結局的決定性因素,如19 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20 世紀的人民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當代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以及集團利益日益與廣大人民的意志密切相關,物質世界與意識形態因素已經成為推動人類沖突潮起潮落的左右手,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而意識形態似乎更成為沖突各方加以充分利用和積極影響的對象,誰能站在歷史發展趨勢的處,誰就能獲得后的勝利。

當今時代,歷史潮流滾滾向前,如何認識和把握沖突產生、發展的規律,順應時代要求,既是實踐給我們提出的重大課題,也是戰略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本書試圖透過歷史的迷霧,尋找通向未來的道路。全書分為10 章,包括歷史的啟示、對與錯、沖突的歷史邏輯、利益及利益觀念的影響、不斷產生的意識形態對抗、霸權主義、多邊主義、變化的秩序、戰爭與和平、通向未來的道路。由于這一課題研究難度很大,筆者只是作了一個初步的探討,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本書僅是拋磚引玉,希望為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

本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軍事學重大項目(新時代戰略理論創新問題研究)(2019-SKJJ-A-011)資助完成的成果,衷心感謝來自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及軍事戰略教研室同仁的支持與幫助。

向曉凌

2021 年8 月2 日于北京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圖片看不清?點擊重新得到驗證碼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