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目的是圍繞高校的第二課堂育人中心任務,撰寫高校第二課堂的理論與實踐,以材料與化工類專業例,主要涵蓋應用型本科教育、第二課堂在應用型本科院系及人才培養中的意義、第二課堂的介紹和整體框架、第二課堂基礎類活動模塊、第二課堂發展類活動模塊和第二課堂提高類活動模塊,其中基礎類活動模塊包括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類、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類、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類;發展類活動模塊包括文化溝通與交往能力類、社會工作與領導能力類;提高類活動模塊包括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類、藝術體驗與審美道德修養類,側重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發展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個性特長等社會競爭能力,從指導目的、工作內容、項目供給、實例分析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整合拓展,為客觀記錄和認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經歷和成果等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本書旨在為高校的化學、化工、材料、制藥等專業的第二課堂建設提供一定參考,能夠讓“第二課堂成績單”成為使用學校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單位選人用人重要依據。
張嬡馨,中共黨員,碩士,系宜賓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部學生辦公室副主任、團總支副書記、學生第二黨支部書記。任教以來,一直在教學科研前線,為本科生開設課程,科研主要是圍繞第二課堂建設、材料化工等領域方向。尹國亮,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重慶大學博士。宜賓學院材化學部副部長。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攀西試驗區項目、橫向項目等20余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2項,發表論文10余篇。李仕超,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宜賓市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專家、山東能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安全生產專家,熟悉能源化工行業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發表SCI等論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