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問題研究》首先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對當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和評價。同時,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新型鄉村建設戰略與推進策略、鄉村振興環境綠色發展、鄉村治理發展等重大戰略問題研究基礎上,研判和分析實施鄉村振興面臨的相關問題,提出“鄉村振興2035年愿景、預期目標與戰略重點”,以及“2050年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體系”等重要內容,指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應保障的若干重大工程,提出保障鄉村振興順利推進的若干建議,為國家順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撐。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綜合報告
第一章鄉村振興現狀總體評價3
第一節產業興旺3
第二節生態宜居4
第三節鄉風文明4
第四節治理有效5
第五節生活富裕6
第二章鄉村振興重大問題研判7
第一節基礎設施、產業要素和政策法制化問題7
第二節科技供給不足不能支撐鄉村振興推進7
第三節城鄉融合、產業融合存在的不足8
第四節文化、管理、建筑與節能存在的欠缺9
第五節綠色、環保發展方面存在的短板10
第六節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11
第三章鄉村振興2035年愿景、預期目標與戰略重點12
第一節鄉村振興2035年愿景12
第二節鄉村振興2035年預期目標14
第三節鄉村振興2035年戰略重點15
第四章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工程18
第一節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18
第二節鄉村產業振興工程18
第三節城鄉融合示范工程19
第四節綠色生態宜居工程20
第五節科教興村示范工程21
第六節數字鄉村建設工程22
第五章鄉村振興重大建議23
第一節完善政策體系建設,加強農業農村政策法制化23
第二節重塑農業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命運共同體23
第三節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要素融合24
第四節加快完善建設規劃管理制度,促進一體化發展25
第五節加快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基準,健全綠色發展制度25
第六節加強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多元組織建設26
課題研究
課題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31
一、農業農村現代化內涵與特征31
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狀評價34
三、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中面臨的重大問題38
四、國外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趨勢與經驗借鑒40
五、農業農村現代化2035年戰略愿景與戰略重點42
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工程45
七、政策建議47
附件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51
課題二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研究58
一、鄉村發展現狀及振興基礎58
二、重大問題研判62
三、鄉村振興愿景與戰略重點64
四、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工程69
五、政策建議73
課題三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研究75
一、引言75
二、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與現狀75
三、城鄉融合發展態勢與現實瓶頸80
四、城鄉融合發展的2035年戰略愿景、目標與重點100
五、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路徑107
課題四新型鄉村建設戰略與推進策略研究123
一、引言123
二、國內鄉村建設現狀124
三、國外鄉村建設先進經驗137
四、鄉村建設的重大問題研判及其成因142
五、新型鄉村建設戰略146
六、人文生態宜居工程149
七、政策建議154
課題五鄉村振興環境綠色發展戰略研究157
一、鄉村環境發展戰略概述157
二、鄉村環境發展現狀與振興基礎158
三、鄉村環境現狀與短板159
四、鄉村環境綠色發展目標和任務167
五、國際經驗與啟示170
六、國內優秀模式經驗啟示174
七、鄉村振興環境綠色發展對策建議180
八、鄉村振興環境綠色發展重大工程182
課題六鄉村治理發展戰略研究185
一、引言185
二、中國鄉村治理的現實基礎186
三、農民權利和鄉村治理189
四、中國鄉村治理現狀190
五、國內外鄉村治理經驗194
六、鄉村治理重大問題研判198
七、鄉村治理愿景和戰略重點200
八、鄉村治理法治建設重大工程205
參考文獻207
綜合報告
第一章鄉村振興現狀總體評價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昀終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標基礎上,根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2016年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狀已接近2020年既定目標,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程度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異,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短板。
首先,全國各省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程度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異,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相對較低。江蘇、天津、北京、山東、遼寧和湖北排在前六位,農業農村現代化相對于2022年目標值實現程度較高;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相對較慢,其中廣東排在第17位,浙江排在第8位;甘肅、云南、新疆、寧夏、貴州和西藏排在后列。
其次,生活富裕已基本達到2022年的發展目標,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短板。生活富裕相對于2022年目標值的實現程度昀高,達到94.59%;接下來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鄉風文明,實現程度分別為85.80%、85.50%和70.14%;治理有效的實現程度昀低,僅為64.59%,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短板。
第一節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體現在糧食產能鞏固提升,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
一、糧食產能鞏固提升
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連續4年保持在65000萬噸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4億畝①,完成9.7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糧食產能鞏固提升。
二、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口糧產量較過去五年平均水平增加2.39%,有力確保了“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目標的實現;棉油糖、肉蛋奶、水果、蔬菜、水產品、天然橡膠等農產品穩定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消費需求。
三、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
2017年,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6%,小麥全程及水稻、玉米收獲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
四、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其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已經達到3.42,2018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9萬家、營業收入14.9萬億元。鄉村服務業創新發展,農村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第二節生態宜居
生態宜居體現在農業綠色發展綜合水平顯著提升,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農村衛生廁所迅速普及。
一、農業綠色發展綜合水平顯著提升
環境質量基本面向好,生態宜居已經取得一定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已經逐步融入農業農村發展各個方面,社會經濟空間發展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生態田園和美麗家園建設提速。
二、農業化肥和農藥使用減少、農作物廢棄物利用提升
當前,我國農業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已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0%,秸稈綜合利用率83.7%,農膜回收率超過60%。
三、農村衛生廁所迅速普及
自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83.7億元支持農村廁所改造。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2016年末全國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取得了積極成效。
第三節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體現在農村公共服務全面提升,鄉鎮文化站覆蓋率明顯增加,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快速增長。
一、農村公共服務全面提升
截至2019年3月,全國92.7%的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更多農村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走向統一;農村社會救助體系日臻健全,自2017年國家建立農村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農村低保年平均標準由2007年的840元/人增加到4833元/人。
二、鄉鎮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
鄉鎮文化站覆蓋率明顯增加,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快速增長。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比達10.57%,每萬個鄉村人口享有鄉鎮文化站0.58個,縣級及以上文明村和鄉鎮占比達21.20%。
第四節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體現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村民自治制度不斷完善,移風易俗工作得到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不斷推進。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近年來,各地不斷充實壯大基層黨組織隊伍,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把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作為提高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基礎工程,豐富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內容,引導村兩委交叉任職并配備第一書記。
二、村民自治制度不斷完善
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方面,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項內容中,“民主選舉”得到較好實施,“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正在加強。
三、移風易俗工作得到加強
引導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從生產生活秩序、社會治安、法律義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規范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通過各種評比及對身邊正面典型案例的宣傳,引導農村居民追求真、善、美。相關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村風、民風得到了明顯改善。
四、農村法治建設不斷推進
農村法治建設方面,除了推進農村立法、修法和開展普法工作外,國家還引導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此外,近年來中國農村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為農村居民安居樂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節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的主要體現是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
一、農村居民和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差距縮小
2013~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9.6元上升至13432.4元,增幅為42.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2013年的2.8降至2018年的2.69。
二、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速,2018年,城鎮常住人口達8.3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9.58%。戶籍改革不斷深化,2012~2018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35.33%提高到43.37%,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由17.24個百分點縮小到16.2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