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后世的人類社會。
老子、孔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無疑是中華文明的軸心。老子《道德經》體現了一定的樸素辯證法,這與古希臘哲學遙相呼應。而老子上善若水、無為而治、治大國若烹小鮮等觀念對后世的政治哲學有著深遠影響。在老子思想的影響下,更催生了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至于儒家的孔子,萬事萬物有序才能正常運轉,孔孟之道奠定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治世格局。除了道家、儒家,還有法家、兵家、墨家、縱橫家等無不在這一時期創立,諸子百家爭鳴的歷史盛況恐怕空前絕后,而主要幾大派別也構建了中國文化思想的基本框架。
古典·哲學時代叢書囊括代表著中國先秦哲學的主要流派和思想觀點,為系統講解諸子百家的著作,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其內容短小精干,高度精煉,以其作者傳略+學術淵源+主要思想觀點的提綱形式,便于一般讀者迅速理解其內容。
謝無量,四川樂至人,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01年與李叔同、黃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學;清末任成都存古學堂監督;民國初期在孫中山大本營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后從事教育和著述,歷任《京報》、《民權報》、《獨立周報》、《神州日報》主筆,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東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中國公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及中央文史館副館長,著有中國近代第一部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及《中國大文學史》《老子哲學》《王充哲學》《孔子》《韓非》等學術著作,在學術、詩文、書法方面都允為一代大家。 郎擎霄,安徽懷寧人,20世紀著名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思想上熱烈推重托爾斯泰思想,曾在國民黨立法院任職;著作頗豐,有《老子學案》《孟子學案》《莊子學案》《中國民食史》《世界大思想家托爾斯泰生平及學說》《讀子劄記》《古代非戰思想研究》《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想史》等;尤其以《孟子學案》《莊子學案》《中國民食史》著名,《莊子學案》被后學稱為近代莊子研究三大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