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堅持專業與通俗并重、定性與定量結合,綜合闡述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及回收利用全產業鏈的發展現狀。首先,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數據為依據,從大數據研究視角,全面總結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從上游原材料端到中游應用端,再到下游回收端的全產業鏈發展情況;其次,通過案頭分析及行業調研,全面梳理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政策舉措、標準體系,回收利用各環節的先進技術路線和創新工藝發展現狀及趨勢;*后,結合行業專家前瞻觀點及我國典型地區、優秀企業在新能源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領域試點示范采取的發展路徑和取得的推廣成果,為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綜合來看,本報告系統、完整、深入地分析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聚焦當前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發展短板,精準發力,提出有建設性的產業發展建議,可為政策決策、行業研究、企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1.2022年產業發展報告堅持專業與通俗并重、定性與定量結合,引入專家視點和優秀案例,綜合闡述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及回收利用全產業鏈的發展現狀。
2.聚焦當前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發展短板,精準發力,提出有建設性的產業發展建議。
3.新增“專家視點”,關注行業發展熱點問題,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
4.結合獨有數據資源優勢,深入分析產業發展全貌。
5.深度總結典型代表經驗,發揮龍頭企業積極作用。
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當前,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車、電化學儲能及電動船舶等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開端,可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走在全球前列,也為我國電池回收利用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開展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對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保障資源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方主管部門的有力推動下,在各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取得了新成效、展現了新氣象。梯次利用管理要求進一步明確,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多項國家標準落地實施,行業標準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地方屬地監管進一步加強,溯源管理能力持續增強;多元回收模式逐步建立,回收利用體系加快構建。
由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撰寫的《中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報告(2022)》,重點聚焦新能源電池產業及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概況、政策法規、技術創新及成果借鑒等多個方面,并邀請十余位行業專家對產業熱點問題進行精彩評述,系統、完整、深入地分析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政策決策、行業研究、
企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本年度報告涵蓋內容更加豐富,聚焦熱點、亮點鮮明:
一是系統總結產業良好成效,問題導向破解發展短板。本年度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取得的良好成效,并進行問題剖析,闡明了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在政策舉措、標準體系、回收體系、技術瓶頸及定價機制等領域存在的問題,聚焦當前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發展短板,精準發力,提出有建設性的產業發展建議。
二是關注行業發展熱點問題,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本年度報告增設專家視點一章,圍繞技術發展趨勢、政策導向、發展及商業模式等幾個方面,收錄十余位行業專家的精彩評述,為廣大行業人士提供學習參考的平臺。
三是結合獨有數據資源優勢,深入分析產業發展全貌。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國家溯源管理平臺)的數據資源優勢,結合精準預測模型的構建能力,本年度報告從大數據研究視角,系統性、多方面地總結我國新能源電池(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電動自行車電池等)從上游原材料端到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以
下簡稱國家監管平臺)中游應用端,再到下游回收端的全產業鏈發展情況。同時,結合國家監管平臺單車運行數據,基于大數據的開發技術,構建退役預測和狀態評估模型,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行精準化殘值評估和退役預測。
四是聚焦關鍵技術發展趨勢,保障產業健康高效發展。本年度報告全面梳理預處理、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先進技術路線及創新工藝流程,總結研判回收利用各環節關鍵技術發展趨勢。預處理技術趨向智能化、精準化和無害化;梯次利用技術仍需加快突破,促進商業化應用落地;再生利用工藝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重點攻關短程高效回收技術。
五是深度總結典型代表經驗,發揮龍頭企業積極作用。本年度報告通過深入剖析我國典型地區及優秀企業在新能源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領域試點示范采取的發展路徑和取得的推廣成果,給予新能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借鑒經驗,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中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報告(2022)》的出版,離不開行業專家、合作伙伴的支持。在報告的編撰過程中,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河北省節能協會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北京億維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富奧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偉翔眾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巡鷹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專家和相關學者給予了很大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希望本報告能夠為政府部門、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機構、科研院所和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基礎信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由于作者經驗水平有限,報告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請各位專家、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是經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批準,由相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單位參加的全國性、跨行業、非營利組織。專委會業務上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及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的指導。專委會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為政府當好參謀,為行業搭好平臺,為企業做好服務。
第1 章 總報告
1.1 新能源電池行業發展現狀 / 001
1.1.1 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產業快速發展得到有效保障 / 001
1.1.2 市場需求持續旺盛,電池產業規模增長態勢顯著 / 002
1.1.3 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頭部企業引領作用持續加強 / 003
1.1.4 關鍵技術持續突破,多元市場需求驅動技術創新 / 005
1.1.5 供需失衡短期突出,原材料與回收價格并進高漲 / 006
1.2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現狀 / 006
1.2.1 加強頂層規劃,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體系 / 006
1.2.2 強化引領作用,支持推動構建標準體系 / 007
1.2.3 提升監管效能,強化電池溯源管理力度 / 008
1.2.4 探索多方聯動,加快構建回收利用體系 / 008
1.2.5 推動技術攻關,提升行業技術創新水平 / 009
1.3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機遇與挑戰 / 009
1.3.1 行業規范發展約束不強,各責任主體未充分發揮相應作用 / 009
1.3.2 標準體系亟需系統規劃,細分領域標準難以滿足行業需求 / 010
1.3.3 閉環回收體系有待完善,退役電池供需矛盾問題亟需解決 / 010
1.3.4 關鍵技術仍需創新發展,降本增效與安全環保仍有待提升 / 011
1.3.5 定價機制建立仍顯滯后,回收價格快速上漲加劇行業競爭 / 011
1.4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措施建議 / 012
1.4.1 完善頂層管理制度,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 012
1.4.2 健全回收利用體系,破解產業鏈回收利用難題 / 013
1.4.3 加大關鍵技術攻關,保障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 014
1.4.4 創新發展商業模式,促進產業鏈高效閉合循環 / 015
1.4.5 強化內外資源保障,著力解決供需不平衡矛盾 / 016
第2 章 產業發展
2.1 新能源電池材料行業發展情況 / 017
2.1.1 原材料市場發展情況 / 017
2.1.2 原材料價格走勢情況 / 022
2.2 新能源電池行業發展情況 / 026
2.2.1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發展情況 / 026
2.2.2 儲能電池行業發展情況 / 039
2.2.3 電動自行車電池行業發展情況 / 043
2.2.4 其他領域電池發展情況 / 046
2.3 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情況 / 047
2.3.1 回收服務網點及企業建設情況 / 047
2.3.2 回收利用產品應用與處置情況 / 048
第3 章 數據應用
3.1 新能源汽車運行特征分析 / 051
3.1.1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 / 051
3.1.2 新能源汽車技術演進特征 / 053
3.1.3 新能源汽車運行特征 / 056
3.1.4 新能源汽車充電特征 / 059
3.2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應用特征分析 / 062
3.2.1 能量密度變化特征 / 062
3.2.2 銷售區域分布特征 / 063
3.2.3 電池類型分布特征 / 065
3.2.4 電池企業競爭格局 / 066
3.3 動力電池退役量預測 / 069
3.3.1 退役量預測方法介紹 / 069
3.3.2 退役量預測結果分析 / 072
3.4 動力電池殘值評估 / 075
3.4.1 動力電池殘值評估方法介紹 / 075
3.4.2 動力電池殘值評估技術應用 / 077
第4 章 政策法規
4.1 管理制度 / 078
4.1.1 國家層面政策發布情況 / 078
4.1.2 地方層面經驗實踐情況 / 090
4.2 標準體系 / 098
4.2.1 國家層面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 098
4.2.2 行業層面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 102
4.2.3 地方層面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 104
4.2.4 退役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標準化工作組 / 106
第5 章 技術創新
5.1 預處理技術發展現狀及建議 / 108
5.1.1 預處理技術發展現狀 / 108
5.1.2 關鍵技術分析 / 110
5.1.3 預處理技術發展建議 / 114
5.2 梯次利用技術發展現狀及建議 / 115
5.2.1 梯次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 115
5.2.2 關鍵技術分析 / 117
5.2.3 梯次利用技術發展建議 / 120
5.3 再生利用技術發展現狀及建議 / 121
5.3.1 再生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 121
5.3.2 關鍵技術分析 / 123
5.3.3 再生利用技術發展建議 / 131
第6 章 成果借鑒
6.1 地方案例分析 / 133
6.1.1 湖南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發展模式 / 133
6.1.2 河北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發展模式 / 139
6.2 汽車生產企業案例分析 / 144
6.2.1 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 / 144
6.2.2 蔚來控股有限公司 / 148
6.3 回收利用企業案例分析 / 153
6.3.1 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 / 153
6.3.2 安徽巡鷹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56
6.3.3 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59
6.3.4 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61
第7 章 專家視點
“雙碳”戰略下,強化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 165
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過程污染控制的探索與挑戰 / 170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174
我國退役車用動力電池梯次及資源再生利用概況 / 178
循環經濟下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 180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產品痛點及應對措施研究 / 184
退役電池的資源化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 / 187
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 190
華友循環攜手新能源車企共建退役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生態圈 / 193
“開采城市礦山+ 新能源材料”雙軌驅動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 197
創新回收渠道,完善廢舊電池再生利用閉環 / 200
退役動力電池無害化處理及精細化定向分離技術 /203
關于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閉環設計的思考 / 207
參考文獻 /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