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視域下英漢翻譯新考》一共分為七章,對翻譯概述、中國翻譯的發展、英漢翻譯的技巧、長句翻譯、英漢互譯中的特殊問題、商標翻譯,等方面進行探析。
《多維視域下英漢翻譯新考》從翻譯的概念、標準、過程、分類、單位、譯法等基本要素出發,從多個角度進行翻譯實踐方面的闡述。
翻譯是指將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傳達到另一種語言中,以達到傳達思想情感、傳播文化知識、促進社會文明、促進文化蓬勃發展的目的。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翻譯是一項與各民族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密切相關的古老活動,但翻譯研究并不是一個很古老的課題。從翻譯活動一開始,關于翻譯的認識和觀點就有很多,至現代,學者們的任務之一就是理論研究。人類文明和文化的發展,往往伴隨著翻譯的引入而不斷更新和豐富,就像河流沿途吸收涓涓細流,包羅萬象,奔涌人海。
從西方古代和中世紀的翻譯,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翻譯和文化的蓬勃發展,翻譯學者從語言和修辭的角度討論直譯、意譯等翻譯的內在問題,以及現代翻譯書中出現的基本翻譯原則和方法,大多是在翻譯語言層面的印象主義討論,重點是翻譯方法、標準和原則。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現當代對翻譯的理解在科學意義上一直是理論性的,如雅各布遜、卡特福德等開創的語言學派,奈達的動態對等與等值翻譯觀,賴斯、諾德的功能翻譯學派,弗米爾的目的論,佐哈爾的多元系統論等。這些理論試圖系統地描述翻譯過程,研究翻譯轉化的規律,理解翻譯的語言轉化之外的社會文化影響,試圖更全面地解釋翻譯的復雜現象,構建翻譯研究模式或翻譯理論體系。
在中國,從東漢時期的佛經翻譯開始,漢譯活動延續至今已經兩千多年,豐富了中華文明。羅新璋先生提出“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富有特色,獨樹一幟。這個特色就是從佛經翻譯時期的支謙“因循本旨,不加文飾”、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等“案本而傳”的求信直譯主張,到鳩摩羅什提倡“依實出華”的意譯,再到玄奘“五不翻”等“意譯直譯,圓滿調和,斯道之極軌也”的所謂直譯、意譯兼顧的新譯。近代西學東傳以來,嚴復的“信、達、雅”影響最大,討論最多,包括魯迅、瞿秋白、林語堂、朱光潛等,大多同意以信為主,達、雅從屬。現代翻譯大發展后,傅雷提出“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神似觀。錢鍾書則認為“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味,那就算得人于化境”,這就是其著名的“化境”說。
中國古代對翻譯的理解著眼于翻譯的方法、標準和原則,而現代翻譯理論是跨學科、多視域、多元化的理性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漢語翻譯理論主要是對西方翻譯理論的引進、研究和應用,兩者并無顯著差異。事實上,面向內容的翻譯和面向形式的翻譯一直是關于翻譯的討論中心。幾千年后的今天,翻譯研究不僅關注“對等”和“等值”,還演變為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思想史,著眼于譯文的傳播和對目標語語言文化的影響。歷史表明,有時表面上不正確或不準確的翻譯也會對跨文化交流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舉行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同時,他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和著重點,也是我們探討中國翻譯理論及其發展的著力點和著重點。
從多維度的角度對傳統英漢翻譯話語和翻譯思想進行現代解讀,需要努力挖掘翻譯普遍價值的思想內核,合理利用國際翻譯理論的最新成果,同時還要立足于中國文化和中文翻譯的特點。翻譯需要關注新時代中國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具有普遍意義又關注中國特色的翻譯概念、理論、范疇或體系,凸顯中國翻譯研究的獨特性。我們需要研究翻譯的傳統理念,總結現代多元融合的翻譯理論,思考未來翻譯理論的創新發展。
本書從翻譯的概念、標準、過程、分類、單位、譯法等基本要素出發,從中國翻譯發展歷程、中國翻譯理論發展、英漢翻譯技巧、英漢翻譯中的特殊問題、西方關聯翻譯理論在中英商標翻譯中的運用以及英漢翻譯教學等視角對英漢翻譯進行多維度探析,并從多個角度進行翻譯實踐方面的闡述,為促進新時代中西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參考了部分相關資料,獲益良多。在此,謹向相關學者、師友表示衷心感謝。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一些錯誤和疏漏,敬請廣大專家和學者批評指正。
徐默,女.1981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研究生學歷,講師,2008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現就職于哈爾濱學院,為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系專業教師,任國際商務教研室主任,主講商務英語筆譯、商務英語口譯、商務英語視聽說、英語寫作等課程,主講課程商務英語翻譯獲評黑龍江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主持多項省、市級教科研項目,參與多項省級重點教科研項目,先后發表多篇教學和科研論文。參編《E英語教程2》,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二等獎,參編專著《英漢雙語語境下中國民俗風情要覽》,獲2014年黑龍江省藝術科研獎二等獎。在第七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中榮獲黑龍江賽區綜合課組一等獎,獲得2017年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精品課大賽一等獎,獲得外研社2017年“教學之星”大賽復賽亞軍。兩次獲得哈爾濱市新時代“四有”好老師榮譽稱號。
第一章 翻譯概述
第一節 翻譯的概念
第二節 翻譯的標準
第三節 翻譯的過程
第四節 翻譯的分類
第五節 翻譯的單位
第六節 英語中的直譯與意譯
第二章 中國翻譯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翻譯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國翻譯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
第三章 英漢翻譯的技巧
第一節 英漢翻譯中的選詞
第二節 英漢翻譯中的增減詞
第三節 英漢翻譯中的詞性轉換
第四節 英漢翻譯中的詮釋引申
第五節 英漢翻譯中的先釋后譯法
第六節 英漢翻譯中的重組
第七節 英漢翻譯中的逆向翻譯
第八節 英漢翻譯中的注釋
第九節 英漢翻譯中的異化音譯
第十節 英漢翻譯中語法角色的變換
第四章 漢英句子的翻譯
第一節 無主句的翻譯
第二節 “得”字句和“把”字句的翻譯
第三節 復雜謂語的翻譯
第四節 長句的翻譯
第五章 英漢互譯中的特殊問題
第一節 文化詞語
第二節 漢英成語
第三節 諺語、歇后語
第四節 漢英辭格
第六章 關聯理論在商標翻譯中的運用
第一節 品牌名稱翻譯研究現狀
第二節 品牌名稱翻譯研究意義及方法
第三節 品牌名稱概述
第四節 關聯理論與翻譯
第五節 基于關聯理論的品牌名稱翻譯
第七章 英漢翻譯教學新探
第一節 中國英語翻譯教學現狀
第二節 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翻譯教學
第三節 翻譯教學中應注意的環節
第四節 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