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競爭力綠皮書:“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發展報告(2014版)》對“十二五”中期中國內地31個省級區域的環境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比較分析和評價,深入研究了“十二五”中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省建設、低碳經濟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美麗鄉村等方面的建設進展情況。通過對不同省市區的比較分析,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省級區域環境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我國31個省級區域環境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著力為增強各省級區域的環境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借鑒。
李建平,男,194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溫州人。曾任福建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經濟法律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F任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術帶頭人,福建省特色重點建設學科與省級重點建 設學科理論經濟學學科負責人。
李閩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澤人。經濟學博士。現為福建省新聞出版局(福建省版權局)黨組書記。福建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競爭力、現代物流等問題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國省域經濟 綜合競爭力研究報告(1998~2004)》《中國省域農業競爭力發展報告(2004~2006)》《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發展報告 (2004~2006)》等著作20多部(含合著),在臺灣出版《海西經濟區與臺灣》,并在《人民日報》《求是》《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報紙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王金南, 男,1963年生,浙江武義人。先后獲清華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導,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中央生態環境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委。擔任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總體組專家和主題組組長、國家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總體專家組專家、全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主席、環境保護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東亞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委員會委員、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等20多個學術機構理事和顧問。
Ⅰ 總報告
1 全國環境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
1 全國環境競爭力發展評價
2 全國環境競爭力的區域分布
3 全國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4 全國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5 全國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6 全國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7 全國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8 全國環境競爭力變化的基本特征與重要啟示
9 提升全國環境競爭力的基本路徑、方法和對策
Ⅱ 分報告
1 北京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1 北京市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2 北京市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3 北京市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4 北京市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5 北京市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6 北京市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 天津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1 天津市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2 天津市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3 天津市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4 天津市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5 天津市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6 天津市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3 河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3.1 河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2 河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3 河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3.4 河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3.5 河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3.6 河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4 山西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4.1 山西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4.2 山西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4.3 山西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4.4 山西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4.5 山西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4.6 山西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5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5.1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5.2 內蒙古自治區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5.3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5.4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5.5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5.6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6 遼寧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6.1 遼寧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6.2 遼寧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6.3 遼寧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6.4 遼寧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6.5 遼寧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6.6 遼寧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7 吉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7.1 吉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7.2 吉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7.3 吉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7.4 吉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7.5 吉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7.6 吉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8 黑龍江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8.1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8.2 黑龍江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8.3 黑龍江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8.4 黑龍江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8.5 黑龍江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8.6 黑龍江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9 上海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9.1 上海市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9.2 上海市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9.3 上海市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9.4 上海市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9.5 上海市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9.6 上海市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0 江蘇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0.1 江蘇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0.2 江蘇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0.3 江蘇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0.4 江蘇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0.5 江蘇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0.6 江蘇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1 浙江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1.1 浙江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1.2 浙江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1.3 浙江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1.4 浙江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1.5 浙江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1.6 浙江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2 安徽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2.1 安徽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2.2 安徽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2.3 安徽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2.4 安徽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2.5 安徽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2.6 安徽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3 福建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3.1 福建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3.2 福建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3.3 福建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3.4 福建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3.5 福建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3.6 福建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4 江西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4.1 江西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4.2 江西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4.3 江西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4.4 江西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4.5 江西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4.6 江西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5 山東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5.1 山東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5.2 山東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5.3 山東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5.4 山東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5.5 山東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5.6 山東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6 河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6.1 河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6.2 河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6.3 河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6.4 河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6.5 河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6.6 河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7 湖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7.1 湖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7.2 湖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7.3 湖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7.4 湖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7.5 湖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7.6 湖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8 湖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8.1 湖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8.2 湖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8.3 湖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8.4 湖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8.5 湖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8.6 湖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19 廣東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19.1 廣東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9.2 廣東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19.3 廣東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19.4 廣東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19.5 廣東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19.6 廣東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0.1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0.2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0.3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0.4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0.5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0.6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1 海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1.1 海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1.2 海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1.3 海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1.4 海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1.5 海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1.6 海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2 重慶市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2.1 重慶市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2.2 重慶市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2.3 重慶市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2.4 重慶市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2.5 重慶市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2.6 重慶市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3 四川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3.1 四川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3.2 四川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3.3 四川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3.4 四川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3.5 四川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3.6 四川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4 貴州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4.1 貴州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4.2 貴州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4.3 貴州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4.4 貴州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4.5 貴州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4.6 貴州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5 云南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5.1 云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5.2 云南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5.3 云南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5.4 云南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5.5 云南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5.6 云南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6 西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6.1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6.2 西藏自治區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6.3 西藏自治區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6.4 西藏自治區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6.5 西藏自治區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6.6 西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7 陜西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7.1 陜西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7.2 陜西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7.3 陜西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7.4 陜西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7.5 陜西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7.6 陜西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8 甘肅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8.1 甘肅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8.2 甘肅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8.3 甘肅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8.4 甘肅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8.5 甘肅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8.6 甘肅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29 青海省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9.1 青海省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9.2 青海省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29.3 青海省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29.4 青海省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29.5 青海省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29.6 青海省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30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30.1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0.2 寧夏回族自治區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0.3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30.4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30.5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30.6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3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1.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源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
3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管理競爭力評價分析
31.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影響競爭力評價分析
31.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
31.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競爭力總體評述
Ⅲ 專題報告
33 專題報告一:“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與趨勢展望
一 “十二五”中期國內外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分析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四 未來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趨勢展望
34 專題報告二:“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低碳經濟發展評價與戰略路徑
一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節能減排目標和低碳經濟政策分析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低碳經濟發展態勢分析
三 進一步促進全國各省、市、區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35 專題報告三:“十二五”中期我國生態省建設的總體成效與前景展望
一 生態省建設的緣起、內涵及戰略意義
二 “十二五”中期我國生態省建設的總體成效
三 未來我國生態省建設的前景展望
36 專題報告四:“十二五”中期我國大氣污染形勢與應對策略
一 “十二五”中期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形勢分析
二 “十二五”中期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面臨的問題
三 未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策略思考
37 專題報告五:“十二五”中期我國美麗鄉村建設之路——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文明傳承與發展
一 鄉村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與新要求
二 鄉村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
三 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提出及建設模式分析
四 我國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注意事項與未來展望
Ⅳ 附錄
38 附錄一:環境競爭力的內涵及其要素構成
1.1 環境競爭力的內涵
1.2 環境競爭力的要素構成
39 附錄二: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
2.1 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2.2 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的評價方法
40 附錄三:201O-2012年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評價指標得分和排名情況
41 附錄四:參考文獻
42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