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時代的商業銀行經營》立足央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重點工作,基于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和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現狀,將“金融科技生態”、“金融科技技術”、“銀行數字化轉型”與“商業銀行經營”納入同一分析框架,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具體與普遍相結合、現實與未來相結合,考察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經營包括信貸決策、風險承擔、盈利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并探尋影響上述關系的異質性因素,厘清上述關系的作用機制,為商業銀行如何直面金融科技沖擊、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如何融入金融科技浪潮、如何應對金融監管轉型提供建議,為貫徹落實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切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供參考。
金融科技作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引擎。在新發展格局下,為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在新階段的高質量發展,中國銀行業應積極借助于金融科技這一制勝“砝碼”。一方面,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在無形中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另一方面,眾多銀行已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到了戰略高度,以金融科技重塑服務渠道、助力生態場景建設,依托金融科技持續提升風控能力。此外,銀行不僅在技術層面布局金融科技,還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于業務運營全鏈條,加快銀行數字化轉型步伐。在此背景下,為全面提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以適應新發展格局,下列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外部金融科技沖擊究竟如何影響商業銀行經營?二是商業銀行該在哪些環節找到金融和科技的契合點,以科技賦能金融,積極融入金融科技變革?三是數字化轉型這種全方位變革又是如何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的?四是在金融科技浪潮下,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未來監管科技的變化會對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何種沖擊?
為回答上述問題,本書將“金融科技生態”“金融科技技術”“銀行數字化轉型”與“商業銀行經營”納入同一分析框架,將宏觀與微觀、具體與普遍、現實與未來相結合,考察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經營,包括信貸決策、風險承擔、盈利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并探尋影響上述關系的異質性因素,厘清上述關系的作用機制,為商業銀行如何直面金融科技沖擊、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融入金融科技浪潮、應對金融監管轉型提供建議,為貫徹落實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守為民初心、切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供參考。
全書共分為13章,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其中,第1章為緒論,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和意義、研究內容和框架以及研究創新等。第2章是文獻綜述,主要界定本書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綜述相關文獻。第二部分“金融科技生態與商業銀行經營”包括第3章和第4章,主要討論金融科技生態日趨建立和形成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第三部分“金融科技技術與商業銀行經營”包括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主要通過構建理論模型探討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信貸決策、貸款投放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影響。第四部分“銀行數字化轉型與商業銀行經營”包括第8章和第9章,主要實證考察商業銀行順應金融科技趨勢,全方位開展數字化轉型對其經營的影響。第五部分“未來銀行和監管模式與商業銀行經營”包括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主要考察未來商業銀行發展方向以及銀行業面臨的金融監管轉型等問題。第六部分為第13章,在總結全書的研究結論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同時指出本書研究的不足和未來研究展望。
本書由王蕊、羅航和丁云波撰寫。其中,三人共同撰寫第1章、第2章和第13章,王蕊主要撰寫第3章、第4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羅航主要撰寫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丁云波主要撰寫第11章和第12章。王蕊對全書進行統稿。在撰寫過程中,學生毛柯淇和廖申偉參與撰寫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主要負責理論模型構建和推導工作;學生李琳鈺、張尉和康靖參與撰寫第3章、第4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主要負責數據收集和實證回歸工作;學生楊順晶和程粵承參與撰寫第2章、第11章和第12章,主要負責文獻整理和資料收集工作。
本書得到2022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雛鷹計劃”優秀成果出版項目(CY009)資助。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西華大學科技金融與創業金融研究中心、武漢學院數字經濟與地方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華西數字產業集團的大力支持。本書的構思和完善還得到了清華大學田軒教授和西南財經大學吳季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后續關于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證支持。
王蕊,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西華大學經濟學院金融投資系主任,成都社科雛鷹人才。
羅航,經濟學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學院學術副校長,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第三屆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第十三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丁云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四川華西集團副總工程師,四川華西數字產業集團董事長,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創業領軍人才、四川天府新區“天府英才計劃”特優人才。
第一部分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結論
1.6 研究創新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
2.2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2.3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對其經營的影響
2.4 金融科技監管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2.5 研究現狀評述
第二部分
第3章 金融科技發展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
3.1 問題的提出
3.2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說
3.3 研究設計
3.4 實證結果
3.5 進一步實證分析
3.6 結論與啟示
第4章 金融網絡關聯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
4.1 問題的提出
4.2 研究設計
4.3 實證結果
4.4 金融網絡關聯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異質性分析
4.5 金融網絡關聯影響銀行風險承擔的機制分析
4.6 結論與啟示
第三部分
第5章 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銀行風險緩釋架構中的應用
5.1 問題的提出
5.2 文獻綜述
5.3 理論框架
5.4 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和加密技術
5.5 進一步討論
5.6 結論與啟示
第6章 區塊鏈技術、銀行信貸與中小企業融資
6.1 問題的提出
6.2 相關背景
6.3 文獻綜述
6.4 區塊鏈嵌入式信用模型
6.5 進一步討論
6.6 結論與啟示
……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參考文獻
附錄1 相關性統計(一)
附錄2 相關性統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