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新工科”建設的背景,圍繞國家“三新一高”戰略、“以人民為中心”的工業設計發展思想,介紹了工業設計的語境論、本體論、范疇論、價值論、方法論、政策論、產業論、關系論等8個方面的內容。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設計類專業“工業設計導論”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對工業設計感興趣的人員參考。
張曉剛,教授,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博士畢業于東南大學藝術學專業,廣東省本科高校設計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主要方向為創意產品與設計產業研究。
第1章 工業設計語境論 1
1.1 新工科建設語境解析 1
1.1.1 大國戰略下的新工科建設 1
1.1.2 新工科建設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3
1.1.3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6
1.2 新工科建設語境下全球工業設計教育現狀 8
1.2.1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以工程為基礎倡導工業設計的社會責任 9
1.2.2 阿爾托大學:以跨學科性與協同合作為導向 10
1.2.3 米蘭理工大學:倡導國際化與綜合技術的工業設計教育 12
1.2.4 湖南大學:圍繞“新工科”頂層設計構建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模塊 13
1.2.5 同濟大學:致力于打造“環同濟知識經濟圈” 14
1.2.6 浙江大學:以智能化與數字化為特色 15
1.3 新工科建設語境下工業設計教育的新突破 17
1.3.1 “工—藝—商”學科融合 18
1.3.2 “!蟆小碑a教融合 20
1.3.3 “世界—國家—城市”內外融合 21
1.3.4 傳授“遷移”的思維與方法 22
思考題 24
推薦閱讀書目 24
第2章 工業設計本體論 25
2.1 工業設計概念的衍變脈絡 25
2.1.1 1959年定義:“職業區分說” 26
2.1.2 1969年定義:“本體構建說” 28
2.1.3 2002年定義:“跨界協作說” 29
2.1.4 2015年定義:“多維協同說” 30
2.2 工業設計概念衍變的“三個邏輯” 31
2.2.1 多層級的知識創構:工業設計概念衍變的歷史邏輯 32
2.2.2 多節點、動態性“知識網絡”關系的構建:工業設計概念 衍變的理論邏輯 34
2.2.3 在現代產業實踐中呈現多重面相:工業設計概念衍變的實踐邏輯 41
2.3 工業設計概念衍變驅動設計范式轉向 48
2.3.1 設計范式三層次:實踐、研究、學科 48
2.3.2 工業設計概念衍變中的設計范式轉向 50
2.3.3 工業設計定義與設計范式三個層次間的相互作用 53
思考題 54
推薦閱讀書目 54
第3章 工業設計范疇論 55
3.1 產品設計 55
3.1.1 廣義與狹義的產品設計 55
3.1.2 產品設計的變革與發展 57
3.1.3 產品設計美學的發展 60
3.2 系統設計 64
3.2.1 設計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64
3.2.2 產品的系統設計 65
3.2.3 產品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程序 66
3.3 服務設計 67
3.3.1 從有形的“物”到無形的“服務” 67
3.3.2 服務設計的創新思維 69
3.3.3 服務設計流程 72
3.4 體驗設計 77
3.4.1 體驗的層次與特征 77
3.4.2 體驗設計思維 79
3.4.3 體驗設計方法 80
思考題 81
推薦閱讀書目 81
第4章 工業設計價值論 82
4.1 工業設計推動產業升級 82
4.1.1 工業設計撬動制造業附加價值 82
4.1.2 工業設計驅動產業鏈整合 84
4.1.3 工業設計促進制造業轉型 86
4.2 工業設計引領社會發展 88
4.2.1 工業設計介入社會創新實踐 88
4.2.2 工業設計形成社會創新風尚 90
4.2.3 工業設計塑造國家創新形象 91
4.3 工業設計協同生態保護 94
4.3.1 生態失衡與生態考量 95
4.3.2 生態失衡的設計反思 96
4.3.3 工業設計助力生態平衡 100
4.4 工業設計創造美好生活 104
4.4.1 設計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 104
4.4.2 設計塑造新生活形態 106
4.4.3 邁向“以人民為中心”的設計 108
思考題 111
推薦閱讀書目 111
第5章 工業設計方法論 112
5.1 調研分析方法 112
5.1.1 定性研究方法 112
5.1.2 定量研究方法 115
5.2 產品設計方法 117
5.2.1 產品語義學 117
5.2.2 模塊化設計 121
5.2.3 人機工程學 124
5.2.4 仿生設計學 126
5.3 設計思維模型 130
5.3.1 D.school與IDEO的“Design Thinking” 131
5.3.2 IBM的“Loop”設計模型 134
5.3.3 英國設計委員會的“雙鉆”思維模型 135
思考題 137
推薦閱讀書目 137
第6章 工業設計政策論 139
6.1 工業設計政策的發展 139
6.2 各國工業設計政策的演進路徑 141
6.2.1 英國設計政策——設計思維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創意經濟 141
6.2.2 芬蘭設計政策——從“經濟競爭力手段”到“社會創新工具” 142
6.2.3 丹麥設計政策——從“無設計政策”到“戰略設計政策” 143
6.2.4 美國設計政策——政府干預與自由放任交替的曲折過程 144
6.2.5 日本設計政策——官民協調機制下的設計振興 145
6.2.6 韓國設計政策——政府主導下從“后發”到“先驅”的蛻變 147
6.3 全球工業設計政策的發展模式 148
6.3.1 設計立國與創新驅動的歐盟模式 148
6.3.2 市場驅動與自主自治的美國模式 149
6.3.3 政府主導與官民一體的日韓模式 150
6.4 我國工業設計政策的探索實踐與創新發展 151
6.4.1 我國工業設計政策的探索與實踐 152
6.4.2 我國設計政策發展的內生邏輯 156
6.4.3 我國工業設計政策的創新發展 158
思考題 161
推薦閱讀書目 162
第7章 工業設計產業論 163
7.1 催生與反哺:工業設計與制造業的交融發展 163
7.1.1 由制造業催生而來的工業設計產業 163
7.1.2 工業設計產業反哺制造業轉型發展 165
7.1.3 設計產業化與產業設計化的共生關系 167
7.2 設計產業化:構建工業設計創新服務生態 168
7.2.1 設計產業化的產生 169
7.2.2 設計產業化的發展路徑 170
7.2.3 設計產業化的未來:順勢轉型升級與深耕垂直領域 177
7.3 產業設計化:以設計思維驅動產業轉型發展 178
7.3.1 迎接產業設計化時代 178
7.3.2 產業設計化的演進路徑 179
7.3.3 產業設計化新趨勢:設計驅動型產業 184
思考題 189
推薦閱讀書目 189
第8章 工業設計關系論 190
8.1 工業設計與科技 190
8.1.1 科技是工業設計進化與迭代的推手 190
8.1.2 工業設計是科技社會化與人性化的載體 193
8.1.3 科技創新與設計創新的關聯 196
8.2 工業設計與文化 198
8.2.1 設計是一切文化創造活動的本源 198
8.2.2 文化塑造設計的時代性與民族性 200
8.2.3 工業設計驅動文化創新發展 202
8.3 工業設計與經濟 204
8.3.1 工業設計提升企業競爭力 204
8.3.2 工業設計促進消費升級 206
8.3.3 從“產品附加值”到“體驗附加值” 208
思考題 210
推薦閱讀書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