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記憶課2》是一本關于記憶的書籍,它向人們講授了許多極具成效的記憶訓練方法。作者從記憶的機制出發,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提出了權威可靠的記憶策略,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提高記憶力。人類的任何潛能都需要激發才得以展現,記憶力也不例外,開發記憶的潛能亦是有法可循的。除了學習,記憶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重要,一些簡單易掌握的快速記憶法可以讓人們的生活充滿樂趣。此外,作者還提供了方便可行的記憶測驗,記憶力訓練的成效可以隨時接受檢驗。
《哈佛記憶課2》是一部記憶天才養成術,是成功改變數億人的記憶魔法,徹底打破了人類遺忘規律,能夠幫助人們挖掘無限潛能,塑造最強大腦。 《哈佛記憶課2》所講述的內容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人們更專注于記憶力在學習當中的應用,而除此之外,本書還將研究應用拓展到了生活實踐,讓你學起來容易,用起來有趣。 《哈佛記憶課2》的作者哈里洛拉尼是記憶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他本身是一位心理學家,而記憶又是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他能夠從心理機制出發研究記憶問題,從根本上找到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記憶是思考的基石。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堪稱一個民族的“軟實力”,而記憶力又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哈里洛拉尼(Harry Lorayne),美國心理學家,世界著名記憶力訓練師。由他主持的記憶訓練節目風靡全美,其設計的腦力訓練課程也廣受歡迎,并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球推廣。《時代周刊》對其贊譽有加,稱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記憶訓練大師”。
序 言
第1章 記憶的奧妙
1.記憶力的無窮魅力
2.揭開記憶的面紗
3.記憶力不是天生的
第2章 鞏固記憶的基礎
1.記憶的前提:注意力
2.記憶的魔法:想象力
3.記憶的基石:觀察力
4.記憶的鞏固:復習
第3章 神奇的記憶魔法
1.代碼記憶法
2.形象記憶法
3.鳥瞰記憶法
4.聯想記憶法
序 言
第1章 記憶的奧妙
1.記憶力的無窮魅力
2.揭開記憶的面紗
3.記憶力不是天生的
第2章 鞏固記憶的基礎
1.記憶的前提:注意力
2.記憶的魔法:想象力
3.記憶的基石:觀察力
4.記憶的鞏固:復習
第3章 神奇的記憶魔法
1.代碼記憶法
2.形象記憶法
3.鳥瞰記憶法
4.聯想記憶法
5.荒謬記憶法
6.間隔記憶法
7.數字記憶法
8.外語記憶法
第4章 開發你的記憶潛能
1.用目標指引記憶
2.賦予記憶特定的意義
3.讓情緒服務于記憶
4.獎賞自己的記憶力
第5章 快速記憶的實際應用
1.巧記電話號碼
2.記住約會及重要日期
3.牢記他人的姓名與相貌
4.記住比賽中的撲克牌
5.記住逸事和講演
第6章 記憶的全面驗收
1.記憶的測量
2.記憶測試Ⅰ
3.記憶測試Ⅱ
4.記憶測試Ⅲ
1.記憶的前提:注意力
只有關注正在發生的一切,我們才能清楚地認識我們現在這個世界。
通常,我們對眼前的事情注意得不那么周到。其實,真正的記憶術就是“注意術”。有人把它看成萬世不變的記憶法則,自然有他的道理。
所謂注意,就是集中精神注意事物和行為,并把它們固定于意識之中。因此注意力越強,印象便越深刻。我們之所以會很快地把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東西忘掉,就是因為沒有對它們給予必要的注意。要知道,任何記憶力的訓練應從訓練集中注意力開始。這里讓我們先做幾個小實驗:
1.拿一樣東西(小鬧鐘、鑰匙或小玩具等)仔細看30秒,然后閉上眼睛,試著把你對這樣東西的感受詳細地說出來。如果某些細節你還不清楚,請再看一遍,然后閉上眼睛再說。如此重復,直到能把該東西說得清楚為止。
2.請選擇三個思考題(如一項計劃、一個科學或文學的題目、親身的一次經歷等),每題思考三分鐘。先思考第一題,然后思考第二題,最后是第三題。思考題目時,思想不能開小差,尤其不能想到另兩道題。
3.請打開收音機,將音量調到你自己勉強能聽清為止。微弱的聲音將迫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不過,此練習每次最好不要超過三分鐘。
我們做完這幾個練習以后,你就知道,注意力越集中,記憶就越迅速、牢固。因此,你要集中注意力,特別要訓練這一點。
你也許常常抱怨自己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對此不必灰心喪氣。試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于你自己喜愛的事物,你的注意力難道不是也很容易集中嗎?例如,看了親人的照片,在櫥窗里看到自己仰慕的商品,翻閱一段左查右找需要核對的文字……這些都能證明,只要受了意識的支配,你的注意力是可以集中的。
讓我們有意識地總結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狀況吧。把下面一頁分成左右兩欄:把你感到注意力難于集中的事物寫于右邊,而易于集中注意力的事物寫于左邊。
易集中注意力的事物難集中注意力的事物
看這張表,左邊寫的十之八九是你感興趣的或你時常接觸到的,而右邊則恰恰相反。可見,對某一問題或事物平時了解較多、比較感興趣,都可提高你的注意力。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斯特娜夫人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女兒,她從小便讓女兒接受注意力的訓練。她常與女兒玩一種叫“留神看”的游戲。每當路過商店的門口之后,她就問女兒該商店陳列櫥窗內擺的是哪些商品,讓她數出留在記憶中的各式商品,說出越多,打分就越高。這樣訓練很有成效—當女兒五歲時,在紐約州肖特卡大學的教授們面前,她把《共和國戰》朗誦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復述下來,令教授們大吃一驚。斯特娜夫人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她注意事物,養成敏銳地觀察事物的習慣。”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知道,注意力的測定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它包括了注意力的廣度、穩定性、分配、轉移等內容。其中,注意廣度很重要,也叫做注意范圍,指的是同時間內所能把握對象的數目。視覺的注意范圍一般利用速視器加以測定,在不超過1~10秒的時間內,在速視器上呈現一些印有圖形、數字和字母的卡片,由于呈現時間很短,眼睛來不及移動,被測者所能知覺的數量就表示了他的視覺注意廣度。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在1~10秒的時間內,成年人一般能夠注意到6~8個黑色圈點,或4~6個彼此不相聯系的外文字母。
注意范圍的大小是受被知覺對象的特點影響的。例如:對排列一行的字母比以分散在各個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數目要多些;對大小相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所能注意的數目要多些。因而被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律,注意的范圍就越廣。
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題目,或自愿選擇的一件事情之上,而不讓注意力轉向吸引它的其他題目上去的機能。它是人腦的一種定向反射活動。所謂定向反射活動,就是有機體朝向某種事物,以及查明事物的情況和意義的反射活動。借助于定向反射活動,人們就可以有選擇地比較完全而清晰地反映客觀事物。定向反射活動,有的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性(如相對強度、新異性等)引起的。這種定向反射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不由自主地產生的。譬如,教室里正在安靜地上課,突然有人推門走進來,在座的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看著來人。同這種定向活動聯系的注意,可謂不隨意注意,也叫無意注意。
而另一種定向反射活動,則需要由一定的目的并經過意志努力所引起。例如,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堅持寫作,同這種定向活動相聯系的注意,便是隨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都是人腦活動的反映。人們在注意某種事物時,大腦皮層就會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在同一時間內,大腦皮層只能有這一個優勢興奮中心,而其他區域都或深或淺地處于抑制狀態。
以上所談的都是注意力的有關原理,那么,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呢?
無需多加證明,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相信,人們隨時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注意力集中起來。這確實不錯,如果你要一心一意地學習,首先希望有個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作家齊弗爾在寫作時要避開喧囂的聲浪,每天到紐約公寓地下室的儲物室里才動筆,一待就是三個小時;福樓拜和拜倫喜歡在夜深人靜時作文章;小托爾斯泰則非要到安靜之處才動筆。
環境太重要了,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專心致志;另外,一個固定安靜的環境,可以使你學習時置于同樣的物質條件之下,產生集中注意力的條件反射。當你置身于同樣的物質條件下時,你的思想將會自然而然地處于警覺、注意和專心的狀態。隨著這種習慣的養成,要集中注意力就容易得多了。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往往會適得其反。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一次,愛迪生過生日。朋友們知道他早就想嘗一嘗美味的魚子醬,便決定在生日這天請他吃一次。生日那天,愛迪生和幾個朋友一邊就餐,一邊滔滔不絕地探討起白熾燈來。正當討論得最熱烈的時候,那盤早已約定好的美味佳肴端了上來。這時,愛迪生正在講燈絲的材料,他順便把魚子醬送到嘴里,繼續評論說:
“為發明電燈的燈絲,我那一千多種材料都用了,到底用什么呢……”魚子醬吃完了,演講的愛迪生也停了下來,用手在桌子上畫了一個大問號。
這時有人問他,你知不知道剛才吃的是什么東西?
“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是魚子醬呀!”
“怎么?哎呀,是魚子醬?”這位心不在焉的發明家驚叫起來。
無須多加說明,這里愛迪生對魚子醬的注意力幾乎等于零,這是因為他將注意力專注到自己的問題上去了。雖然這是宴會,但事實上人們的談論已造成一個學術的環境而不是外表上的宴會環境。于是,注意力就這樣被轉移了。
所以,我們一旦選好了環境坐下來,就不應該心不在焉。看無關的書報雜志,思考無關的事情,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有人喜歡把桌子放在窗戶前來用功,這也許有利于采光。但是,光線容易刺目,造成注意力難以持久,加上窗外的景物,對集中注意力也沒多大好處。
還有一些看來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因素,我們也不可忽視。最好能避開客廳,預防中途要吃要喝等。一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可以到達忘卻饑餓的程度,因此你記住:一定要排除各種可能中斷工作和學習的因素。只有這樣,良好的注意力才容易培養出來。
連續的腦力勞動,會令人感到疲勞。當你疲憊不堪時,不管如何努力,也難以看得進一個字。你或許也想用“堅持就是勝利”一類的格言來鼓舞自己,但這無濟于事,繼續干下去不但會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甚至會產生厭惡感,而且于事也無益。所以,當你感到無法集中精神時,不如休息一下再干。與其晚上熬夜,少睡三個小時,不如將這段時間放在早上。這已被很多人的親身經驗證明了。
蘇霍姆在《兒子的信》中說:
清晨起來,上課以前用功一個半小時,這是黃金般的時間。凡是早晨我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年來,我都是從早晨5點開始自己的工作的,一直到8點。30本有關教育學方面的書,以及三百多篇學術文章,都是利用早晨5點到8點的時間寫成的。我已養成了腦力勞動的節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覺,也是辦不到的。我的全部身心,在這個時間內只能從事腦力勞動。
我建議你用早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去從事最復雜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思考理論上的中心問題,鉆研艱深的論文,寫專題報告……如果你的腦力勞動帶有研究的成分,那只能用早晨的時間去做完。
當然也有些人不一定在這個時間用功。但不管如何,應當把你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一天里你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去做,你就能花較少的力氣做完較多的工作。
也可以這樣說,只有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才能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值得注意:如果有一位小學生,讓他閱讀黑格爾的哲學著作,能看懂嗎?他也許只看了第一行字便把精力轉移到周圍的事物上去了。機械的方法是不能將東西裝進腦里的,即使是成年人,如果讀一本令我們不能理解的書,光靠硬讀,不理解書中的內容,那是無法不開小差的。
那么,是否對看不懂的書就不看了呢?顯然不行,這樣我們永遠無法學到新的知識。我們可以尋找一個辦法,這就是預習。這里指的預習,是包括先閱讀幾本較為淺易的書,待打下一些基礎后,就可以比較有條件地讀通原來那本書了。也就是說,能讀通就可以為集中注意力創造條件。所以,打好基礎知識很重要。另外,對書中某一個句子,只要有兩三個字不懂其義,就很可能無法弄通整個句子的意思,因此絕對不要不查字典就把這類字放過。
這段的關鍵是:務必掌握閱讀所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另外,如果你充分認識到讀書或工作的重要性,你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培養眼前的興趣。
閱讀的興趣當然取決于長遠的目標,但這樣做是不夠的,還有一點是要考慮到直接的、眼前的目標。
為了加強閱讀的目的性,書的前言與目錄應當認真閱讀,這可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全書概貌,這種了解很有助于提高你的興趣從而能夠增強記憶。
關于學習如何集中注意力,以上談到的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現在概括如下:
1.選擇環境;
2.排除分心;
3.精力充沛;
4.目的明確;
5.要有知識基礎;
6.增加眼前興趣。
在具體運用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做法,每個人也可以有所不同。
……